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去年底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表年度报告说,今年全世界有100名新闻从业人员殉职,创下了近6年来的最高纪录。在去年殉职的总共100名新闻从业人员中,有些是在战乱地区遭遇不测,另有一些在“野蛮暗杀”活动中倒下,其他死难者则是因为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之际在“不适当的时间”出现在了“不适当的地点”。美国殉职记者最多在国名排行榜上,美国高居首位:共有4名记者和8名其他媒体工作人员殉职,其中7人死于“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9月11日,摄影记者威廉·比加特在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与网络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9·11事件谈起今年9月11日,美国发生的飞机撞楼爆炸恐怖袭击事件,无疑将改变21世纪初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必将对互联网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各国都将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网络安全问题。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联邦调查局查获了一批9·11恐怖分子与其同伙的来往电子邮件。恐怖分子使用公共图书馆的电脑和私人电脑上网,他们具备十分娴熟的操作技巧。这些证据表明,恐怖分子很可能借助互联网来组织实施他们的疯狂罪行。美国中央情报局信息处理中心主任约翰·瑟拉比安去年年底在…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之音”台长更迭看美国新闻“舆论的一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之音”台长的更迭2002年8月29日,“美国之音”电台台长罗伯特·赖利通过电台理事会发表了辞职声明。这位“9·11事件”之后上台的台长在这个职位上还没有超过10个月。“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对新闻媒体软硬兼施,要求绝对听从指挥,尤其不能播出本·拉登和塔利班领导人的讲话,但“美国之音”却表现得极其“不听话”,竟然不顾政府官员的三番五次的阻拦,部分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采访录,同时播发美国政府官员的评论。2001年9月29日,华盛顿的官员透露,“美国之音”电台台长惠特·沃恩以…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政府严管“9·11”事件等敏感事态的新闻报道两则关于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中对新闻报道控制的消息让人深思。其一:白宫向媒体下“禁播令”华盛顿当地时间10月10日晚,美国白宫发言人当晚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已经要求美国各电视台慎播本·拉登的电视讲话。因为拉登可能通过电视讲话这一形式传达他的命令与指示。白宫发言人说,政府的目的是不希望恐怖分子借助本·拉登的电视讲话接受到恐怖指令。因为“拉登的电视讲话就算不是向他的手下发布命令,也是在宣扬他的恐怖论调”。其二:白宫严管“美国之音”9月1…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11日 ,美国突然爆发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 ,媒体迅速予以报道 ,全球为之震惊。各国政要纷纷发表谈话 ,哀悼死难者 ,谴责恐怖主义分子。“9·11”事件顿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角度看 ,面对这一世界性特大事件 ,上海市民的传播状态如何 ?他们通过什么渠道获知事件并进一步了解信息 ?他们如何接触、利用和评价相关的媒介与信息 ?在当前急速网络化的形势下 ,媒介与受众的传播过程和行为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围绕这些问题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于9月15日~16日在上海市区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随机…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02年第4期“9·11”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巨大的震撼和影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形成的。“9·11”事件的相关消息迅即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在许多问题上的态度,这一过程充分反映出当代社会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认真剖析“9·11”事件的新闻传播,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是有益的。一、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强,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9·11”事件事发突然,谁都难以料想。…  相似文献   

8.
姜涛 《新闻记者》2001,(10):14-15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面对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国内的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等各类媒体反应迅速 ,及时、有效、准确地对这次恐怖袭击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 ,充分表明国内媒体的应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不仅较好地满足了国内受众的信息需求,而且使全世界在第一时间也能听到中国的声音。一、反应快速 ,报道及时此次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北京时间9月11日20:45左右。一架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美国航空公司客机遭到劫持 ,随后撞向世贸大厦的北部塔楼。事件发生后 ,…  相似文献   

9.
1993年2月,位于纽约的世贸中心大厦发生爆炸 ,联邦调查局很快逮捕了犯罪嫌疑人尼达尔·阿亚德。警方在阿亚德的电脑里发现一封信 ,信中说 :“很不幸 ,这次我们的计算不精确 ,不过我们可以保证 ,下一次行动将非常精确。除非我们的行动成功 ,否则世界贸易中心将始终是我们在美国的目标。”9年后 ,恐怖分子的预言终于变成现实。当地时间9月11日晨 ,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连续撞向世贸中心大厦 ,不久 ,这两座110层高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 ,各路媒体迅速反应 ,全力出击 ,争相报道。本文对港台和海外媒体的报…  相似文献   

10.
去年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传出所谓“14名中国记者被美国驱逐”的消息。在4个月之后 ,当事人以自己的所见所闻 ,披露了其中真相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暴露出的问题“9·11”事件发生后,许多公司的商务资料在瞬间毁于一旦。1.忙于备份,耗时耗力耗材原来在世贸中心的许多公司的数据都未进行备份,灾难发生了,许多公司都急需对灾难发生前的数据进行恢复。许多从事数据备份恢复服务的公司的业务都相当繁忙,拥有300员工的TuckerAnthony公司就忙得不可开交,只得求助于拥有3000名这类专业人员的IBM公司。自从9.11事件后,IBM已经为联邦政府机构及当地的一些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服务。为商业连续性及恢复的工作是IBM公司全球330亿美元的收入的重要一部…  相似文献   

12.
曾鸿 《新闻知识》2001,(12):6-7
“9·11纽约遭袭事件”无疑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遭受的一次重创,在这起突发事件发生后,全球媒体纷纷集结自己的优势力量,争先恐后作出各种追踪报道,凤凰卫视更是用四十八小时之久的时间作了现场直播,不仅满足了广大受众的信息渴求,其在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的新闻报道能力,以及蕴含其中的新闻报道策略,更是在电视新闻报道实践方面提供了榜样。 自1997年成功地进行了中共十五大、香港回归、黛安娜王妃葬礼等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以来,凤凰卫视在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一直以其强劲的态势傲立潮头。透过这次“9·11纽约遭袭事…  相似文献   

13.
欧洲传媒网 (www.europemedia.net)【2002年9月6日报道】一份评估世界各地互联网使用状况的报告显示 ,欧洲已经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新中心。这被看成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目前,欧洲的上网人数超过了美国 ,达1.86亿 ,占到全球网民总数的32% ,而美国为1.83亿 ,亚太地区的网民人数为1.68亿。数据表明 ,在过去的21个月中 ,新增上网人数达1.74亿 ,全球网民人数接近5.81亿。欧洲新闻中心(EJC)【2002年9月9日报道】去年“9·11”以来 ,在新闻采集方面的“DIY(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14.
于2001年10月 15日至2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的第九届APE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系列会议,吸引了国内外3000多名记者,各路好手都希望在这场新闻大战中一显身手。但由于APEC按惯例是“关起门来开会”,会场除了允许摄影记者会前拍照几分钟外,一概谢绝记者听会和采访,加之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大会加强了安保措施,记者要接近与会领导人和其随从人员决非易事,因此,对3000名记者来说可谓遭遇“新闻真空”。如何在这种“新闻真空”里生存并力争超人一筹,确实给记者一个极大的挑战。 作者作为北京晨报记者…  相似文献   

15.
展江  赵刚 《军事记者》2002,(1):13-14,27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外来袭击。10月7日,美英开始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目标进行空袭,由此揭开了这场被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称之为“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的序幕。笔者之一曾在1999年出版的《战时新闻传播诸论》一书中,根据媒介的介入方式,将当代局部战争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传统孤立型。传播大国的媒介低度介入的局部战争。在此类战争中,外国媒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主要媒介仍是广播和报纸。例如,在文盲充斥的非洲,广播至今仍是主导媒介,在80年代中期,每千人有55台收音机、1…  相似文献   

16.
邓长海 《新闻前哨》2001,(12):10-13
2001年 9月 11日,美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在事件发生几秒钟内,就有媒体报道此事。之后,世界各种媒体都从不同角度作了详尽报道和跟踪报道。“9.11”事件后,一时间,无论你浏览什么新闻媒体,都会有相关的最新消息、背景资料和深度报道,让你饱览无遗。 在有关“9.11”事件的报道方面,笔者曾作过粗略的统计:2001年9月门日至10月11日,《楚天都市报》共刊发各类报道445条,其中,有消息、简讯,有背景资料,也有连续报道等等,平均每天刊发15条。《武汉晚报》共刊发各类报道398条,平均每天13条。武…  相似文献   

17.
自从“9·11”事件之后,美国航空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美国的航空业要振兴,必须采取更为严格的安全措施,以恢复人们的信心。对于美国民航的安检之严,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一我于2002年7月3日离开北京经洛杉矶前往纽约。离开北京前,看到了不少报道讲美国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可能会遭受恐怖袭击的报道,而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和旧金山。也有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美国的安检是非常严格的,因此许多同事提醒我到美国不但要小心,还要耐心应对美国的安检措施。起程前我虽然对此有所顾忌,但想到…  相似文献   

18.
王蓓 《当代传播》2002,(1):23-24
美国“9·11”恐怖事 件的发生,引起全世界的 震惊和担忧。对恐怖行为 的谴责和打击,也成为世 界各国执政党的共识。国 家主席江泽民说,中国反 对一切形式的恐怖行为。 外交部长唐家璇说,中国 新疆也深受“东突”恐怖分 子的危害。由此,新疆这块 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自 治区,特别是与阿富汗接 壤的南疆,再一次引起人 们的关注。 一、历史与现实 清末民初在新疆主政 的杨增新曾经这样评价远 离中央的广袤国土:“新疆 盛世是桃源,乱世是绝 地。” 时间过去整整一个世 纪,新疆和平解放也50多 年了,新疆毋庸置疑地发 生了翻天…  相似文献   

19.
一、欧美地区倍受经济影响,发展电子商务势头未减1.北美2001年对美国来说可谓最糟糕的一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股市崩盘、消费者信心下降和失业率升高,下半年又遭“9·11”恐怖事件的沉重打击。到了11月,布什政府向世界宣布,美国经济已经从2001年3月起正式进入衰退期。尽管如此,2001年美国BtoB电子商务仍在跋涉、开拓和创新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应用空间不断延伸。如ConnexionOne(联结一体)进入波音飞机,使人们在飞行时,能够高速时实联结国际互联网、接发电子邮件、收看宽带电视…  相似文献   

20.
伦敦街头已经恢复了正常。7·7恐怖袭击造成了52人死亡、近30人失踪、700多人受伤,但四起爆炸案并没有摧毁英国人的精神,英国《独立报》表示“我们不能生活在恐惧中”。“前一天晚上我还在为伦敦申奥成功狂喜,可是一觉醒来之后却听到伦敦发生袭击事件的噩耗。除了震惊和难过,我还想:感谢主在(申奥)那天晚上离我们更近一些。”发生袭击事件的第二天,国际奥委会英国藉委员、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爵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谁对此次爆炸事件负责,并非问题的关键。现在,任何恐怖分子都可以打着基地组织的旗号按基地的行动方式,在世界各地最大规模地制造人员伤亡与恐慌,这就是恐怖主义活动的最大变化——“加盟恐怖主义”。但伦敦发生恐怖袭击之后,英国媒体普遍认为,虽然恐怖主义已经来到英国本土,英国不应该为此放弃多年以来对自由、民主、多元化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