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习作的评价.定位于老师和习作之间,是一种单项的评改活动.老师的批改往往是一家之言.没有顾及学生,学生只能顺应老师的评价与批改.效仿老师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失去了兴趣,习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在作文评价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现加以总结与大家交流。一.层次化衡量——习作成长的土壤 二、互动化批阅——习作成长的阳光三、人性化评语——习作成长的雨露四、多元化展示——习作成长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在习作教学中,许多老师会遇到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对习作就是没有兴趣,不愿意习作。对于老师安排的习作训练,只是东抄点,西看点,勉强凑够字数来应付了事。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课标要求及听课体会,我认为对学生作文指导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是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愿意习作和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习作批改,学生没有获得多大的益处,老师却累得苦不堪言。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高度重视习作评价,利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使学生体验习作乐趣,档案袋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习作情趣,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现行语文教材每册基本上是七或八个积累运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一个习作。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习惯于对习作教学采用“课堂指导习作——课外学生完成习作——老师批阅修改习作”这样的模式,结果,每次习作耗时长、费力大,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脑。因为习作是学生拿回家做的,在家长帮助下,学生原本真实的语言表达被遮盖了,  相似文献   

5.
高亮 《考试周刊》2014,(49):57-58
<正>中学教学中,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感受、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会通过习作表达思想、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文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中学生普遍对习作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套路老旧,老师出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二是习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满足于老师课堂上的简单讲授、学生四十分钟的认真听  相似文献   

6.
很多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一篇作文写完了也就大功告成了,至少也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程,写作文似乎成为一种任务,老师对于收上来的作文也只是一目十行,草草几笔一挥,一篇习作就算改完了.学生更是很少去细看老师修改的评语.时间长了,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去写作文,当然更谈不上进步了.我认为习作评点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就是习作,无话可说,空话、假话、大话在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我觉得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将习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正好班  相似文献   

8.
学生完成了一篇习作,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的愿望。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每当老师将批阅后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时,多数学生只是随意浏览一下,并没有认真研读习作批语,也没有主动修改作文。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认为习作批语本身缺乏情感魅力是关键。因此,我在撰写习作批语时,不仅要求自己做到言之有物,更要做到言之有情,并力求做到“四忌四要”,  相似文献   

9.
李大富 《中国教师》2013,(Z1):121-122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很多老师认为三年级的习作课不好上,总是抱怨学生写不好作文。我认为学生习作写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二是由于教师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定位偏高,所以出现了指导不够合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喜欢习作,也能够在习作方面有所进步,近两年来,我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索。通过研究,我发现如何给学生写习作评价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生完成了一篇习作,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的愿望。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每当老师将批阅后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时,多数学生只是随意浏览一下,并没有认真研读习作批语,也没有主动修改作文。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认为习作批语本身缺乏情感魅力是关键。因此,我在撰写习作批语时,不仅要求自己做到言之有物,更要做到言之有情,并力求做到“四忌四要”,使写出的批语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批语的过程中获得成  相似文献   

11.
一、习作的困难 5~6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有一条:“能写简单的纪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其中,“内容具体”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张化万老师认为,学生写不好作文,其实并不是学生没有生活,没有内容可写,而是下面的情况制约了他们的习作。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2.
曾经听过两节有关表达感受的习作指导课,一节是靳家彦老师执教的人教版教材上的习作课,一节是邢跃武老师上的自主开发的习作课。两节课的授课对象都是六年级的学生,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注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捕捉感受、表达真情,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放飞思想,完成习作。这两位老师的精彩教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反思和改革习作教学提供了鲜活可感的实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顿文玲 《小学生》2012,(11):40-40
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令语文老师们最头痛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也把写作文当作一种任务,一种压力,没有把它当作一种乐趣,因此学生都惧怕作文。这到底为什么呢?经过多次调查、询问,我以为是因为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习作是向人倾诉、与人交流的重要形式,而是单纯地把其看做是语文能力的一种测试,老师拼命地要求学生在习作技巧上下工夫,无休止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疼的就是习作,无话可说,空话、假话、大话在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我觉得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学生没有将习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正好班里要调位,我借机把习作训练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习作实践中感受到习作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生活的需要。原本打算只进行一次习作训练——《关于选择同桌的申请》,但随着活动的深入,出现了我未曾预料的情况。于是.我又安排了一次习作训练。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小学习作教学,往往要求学生写趣事、写有意义的事,老师认为学生能写出来,可是学生的习作却差强人意,甚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习作教学没有触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写不出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之"痛",学生怕写作文,年级越高,习作中的空话、套话越多,真话越少。习作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已经成为学生习作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跟许多语文老师面对学生习作评价时错误的角色定  相似文献   

17.
很多语文老师给学生习作打分时难得打高分,这往往倒不是他们有意为之,而是学生习作水平确实不高。作为老师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写出好文章,然而难得打高分的做法是否有助于学生写出好文章呢?  相似文献   

18.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只有字、词、句、段等基础内容的支撑,才会有"习作"这一上层建筑的产生。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单从习作教学技巧上简单地入手,而应采用综合、立体的教学手段。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才能愿意主动习作,有的学生不是没有写作的能力,而是直接拒"写作"于门外,提到写作就会产生讨厌、畏难、恐惧的心理,这种排斥就相当于面对  相似文献   

19.
漫谈观察     
写作的形象化、体验化呈现写作知识是写作实践的抽象化概括,是规律、是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论,甚至是谬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是盲目的,往往事倍功半。对于小学生习作来说,有写作知识指导的习作实践是理想的写作境界。然而,写作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化、形象化冲突是横亘在学生习作知识学习面前的一道难题。抽象的写作知识不经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写作知识与学生的习作实践必然呈现油水分离状态。何捷老师的教例,以游戏为手段,以现场案例呈现为载体,以强化学生体验为目的,圆满地解决了写作知识传授这一难题。这里刊发何捷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以及刘仁增老师对该课的赏析评点。期望给老师们以启迪,资借鉴。(文晋)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老师们基本把指导、批改、讲评作为习作课的三要素。有的老师在作前指导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却大同小异;批改习作时圈圈画画,眉批总批,认真阅读领会的学生却为数甚少;而作文讲评在他们看来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讲评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如何讲评才能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