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优化党报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新闻界十分热门的话题,成为各媒体新闻竞争的“杀手锏”。然而,由于各报共同致力于此,在新闻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民生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同质化。如何在同质化的情况下保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竞争力,足党报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做好党报民生新闻的策划?笔者认为,党报和都市类报纸在民生新闻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差异化的策划,做到“有高度地贴近民生,有品位地包装新闻”。  相似文献   

2.
张铮 《大观周刊》2010,(37):16-17
从《南京零距离》的一炮走红,到近几年的“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在成功、泛滥、以及质疑的声波中成长、发展。本文试图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特别是电视民生新闻如何通过差异化战略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赢得受众和市场的同时,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3.
如何解决时事新闻报道的同质化,消解读者阅读上的“审美疲劳”?我们的答案是,努力打造富有自己特色的时事新闻版面,以精到的差异化编排来破解同质化难题。具体到新闻实践的层面上来说,那就是:寻求独特视角,以新闻取舍彰显差异化;放大新闻价值,以有效整合突出差异化;凸现版面中心,以个性编排体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4.
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贵平 《新闻前哨》2005,(12):40-41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当下中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的同时,警惕新闻的“庸俗化”倾向,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突出个性化,规避同质化。 电视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主要反映在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内涵;节目构成、主持风格、采编播手段、节目包装以至节目内容上都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差异化突破新闻同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广东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三大报业集团的各类报纸种类齐全。但广大读者反而觉得现在的报纸“内容差不多”、“看一份报纸就够了”。面对众多报纸,读者能读到的都是似曾相识的报道,选择的余地不大。这反映了新闻同质化的问题已相当严重。为在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求得生存和发展,各大报社纷纷实行改革。一方面调整读者定位、编辑思想、版面风格和报道特色,树品牌、显个性;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中“同中求异”,探索以差异化突破新闻同质化的路子。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新闻采写中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体现自己报纸…  相似文献   

6.
不少民生新闻栏目在摆脱同质化、谋求差异化竞争的途中,不同程度地打出了"慈善牌",呈现出一种慈善化现象。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解读了其产生的动因,并探讨了民生新闻慈善化的优化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7.
孙莞 《记者摇篮》2008,(12):78-79
近些年,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它良好的收视表现和丰厚的市场回报,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内各地方台的“宠儿”。这股“电视民生新闻热”也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同质化、琐碎化、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已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其中,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最为明显,是各民生新闻节目普遍面临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的差异化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燕 《新闻前哨》2008,(5):52-52
电视民生新闻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节目同质化的隐忧。那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民生新闻如何生存发展。如何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呢?激发自我竞争优势,走差异化竞争路线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民生新闻栏目凭借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贴近民情”、“反映民意”等理念,吸引了大批的受众,一举成为电视节目新的收视增长点、电视新闻的创新模式、以及媒体竞争的利器。但在民生新闻大张旗鼓,方兴未艾的时候,一股暗流也在悄悄的涌动着,很多民生新闻栏目正面临或者已经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古语云:“变则通,通则久。”民生新闻要想持续“增长点”必须有所变化。现在,民生新闻栏目或多或少存在着栏目多样性丧失,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对“民生内容”理解,只停留在过分关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层面,或是单纯满足百姓知情权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短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新闻信息的共享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新闻采集手段和内容也日益趋同,这导致报纸新闻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起,就由作为新闻的“正刊”和文学性浓厚的“副刊”组成,伴随着报纸“正刊”的同质化,副刊越来越凸显出其“异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办报者希望通过副刊办出报纸的特色,获得和留住更多的读者.本文通过各地报纸名副刊的“差异化”做法,来探讨新闻同质化时代副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民生内容成为媒体关注的重要题材。以“关注民生.彰显公信”为办报理念的《三峡晚报》,一直倾力于民生报道,并致力于打造“帮办”专栏,以拓展民生新闻内容,让民生新闻更加贴近读者。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地报人。实践证明,版面形态可以简单复制,但记者的作风、新闻的质量、报纸的风格却难以模仿;恰恰是这些难以模仿的元素构成了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在同质化竞争的突围中,实现新闻差异化采写正在成为众多记者的业务追求。  相似文献   

13.
侯利强  施露 《今传媒》2006,(9):61-62
新闻故事化和娱乐化已是老生常谈,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以下简称“连连看”)却将新闻彻底走向故事和娱乐。“连连看”在新闻竞争同质化,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崛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栏目自称是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三种新闻”,扯起“新闻连连看、看完就吃饭”的口号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是什么?到底是一种新闻类型,还是一种新闻体裁?是一种节目形态,还是一种报道风格?众说纷纭.但十年以来,民生新闻给中国传统的电视新闻界带来的冲击却是有目共睹.我个人更倾向于把民生新闻理解为一种报道姿态和价值取向,所谓的"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①.到2004年,勃兴的民生新闻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有学者批判民生新闻的"四化":浅薄化,娱乐化,琐碎化,同质化.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来,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切中了普通百姓的收视心理,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博弈中以纵向差异获得了胜利。但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的克隆和跟风,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横向差异化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只有  相似文献   

16.
对话理论下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民生新闻”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民生新闻”的选题来看,它是“与民沟通”的对话。第二,从“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来看,它又是“得民认同”的对话。文章第三部分提出了“民生新闻”要警防的三个误区:去“政治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和“同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挖掘新闻止于表层、节目流于世俗、同质化竞争严重、栏目风格单一等问题,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空间,在民生新闻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挖掘、在新闻品位上进行提升,致力于栏目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可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可持续发展能量。  相似文献   

18.
王春艳 《新闻窗》2014,(4):81-82
电视民生新闻运作多年来,除了出现节目平庸化、娱乐化、同质化等弊端外,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题材的琐碎化。这是由于部分记者编辑曲解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低估了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欣赏品位,把马路新闻当作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把短、平、快当成民生新闻报道的独有风格。  相似文献   

19.
初期的民生新闻靠着一种原生态的表现,靠着与百姓的家长里短的先天贴近性,第一时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观众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力。随着民生新闻新闻样式地位的确立,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障碍,比如选题、风格的同质化,主题和内容的猎奇化,内容编排的琐碎化、低俗化倾向,在迅速  相似文献   

20.
高伟 《新闻世界》2013,(9):47-48
民生新闻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同质化和庸俗化、琐屑化和碎片化逐渐成为许多电视媒体共存的弊病,构建新形势下民生新闻的传播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只有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文化规范的责任、雅俗共赏的形式、休戚与共的温情等方面的“高度”与“温度”的紧密结合,才能找到一条民生新闻生存与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