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苏州藏书家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典藉,也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因此他们是吴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文章对苏州藏书家收藏乡邦先哲文献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以彰显苏州藏书家传承吴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丁瑶 《晋图学刊》2004,(4):73-76
历史上苏州藏书数量之丰,藏书家之众在全国首屈一指,而藏书家抄书一直以来是他们获取图书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详述了明清时期苏州藏书家的抄书事迹和主要藏书家抄书活动,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苏州藏书家抄书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苏州藏书数量之丰,藏书家之众在全国首屈一指,而藏书家抄书一直以来是他们获取图书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详述了明清时期苏州藏书家的抄书事迹和主要藏书家抄书活动概述,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苏州藏书家抄书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历史悠久,在私家藏书文化漫长的发展进程中,藏书功能逐渐由单一演变为多元,由于藏书家各自藏书目的和情趣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一些相对可以区分的类型。说他们相对可以区分,是为了表明,某一类型的藏书家虽然以某种藏书情趣为主要目的,但是他们仍然或多或少地保存其它一些藏书情趣。各类型藏书家的藏书情趣不是单一的,但却有主次之分。分析不同的私  相似文献   

5.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明清两代的苏州才子是苏州历史上最多的。他们工诗文、擅书画、通金石,以多才多艺誉满海内。本文从这些苏州才子中挑选出其中作为藏书家的佼佼者。以此来说明他们在中国藏书史中的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代苏州府藏书风气非常兴盛,且大部分藏书家同时又是刻书家,本文简述苏州藏书家藏书风气之兴盛和刻书盛况,并以家族的传习、师生的传承、朋友的熏染、姻娅之影响等途径,论述苏州藏书家的刻书风尚。  相似文献   

7.
我国藏书文化历劫不废,香火传承至今,应该是与历代藏书家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是密不可分的。来新夏先生在《中国的私人藏书家》一文中认为,“私人藏书与私学兴起有关……对保存图书有过重要作用”,^①并在《藏书的起源》中指出,藏书不仅能够“涵育人才”,“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保存、传播一国的文化,使之世代相传,为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8.
王同愈是一位著名的苏州藏书家,主要活动于民国时期,其新旧并蓄、中西兼顾的藏书思想,在中国近代藏书史上极具代表性.本文试图以王同愈为例,折射近代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以及藏书观念的转变.首先,文章简要介绍王同愈及其藏书活动,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藏书特色,进而分析其主要的藏书思想.最后,简要点评王同愈在近代藏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苏州藏书家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素称历史文化名城,私家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明清时代苏州私家藏书更是大放异彩,并且以苏州为中心向外扩展,承袭吴地藏书家特殊藏书嗜好与藏书理论,进而形成了目录学等藏书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明代为例,对苏州悠久的藏书文化及历史背景进行了介绍,并着重讨论了私人藏书家的主要功绩.  相似文献   

11.
私人藏书在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人们认可的中国的藏书观念是以藏为主、为藏而藏、藏而不用;谈论古代藏书楼也多批判其保守的一面,但我国古代也不乏开放型的藏书家,他们敞开门户、广招来学,把私人藏书从狭小的天地里解放出来。该文在汇总6个著名的开放的私人藏书楼的基础上,归纳这些藏书楼主人的"储书供众"、"传布为藏"、"流通开放"等开放思想。最后分析这类私人藏书楼致用开放的思想和行为对藏书家自己、  相似文献   

12.
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苏州众多的藏书家、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文献,使得苏州学子和士人得益非浅。众多的典籍滋养了苏州众多的大学者、大文人,而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成为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小议藏书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历史上的藏书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中的一颗瑰宝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扬光大发挥了十分特殊的贡献。他们节衣缩食,典衣当物,为求一典籍甘愿竞折腰,他们所痴迷的却是那一册册散发着墨香的图书,他们的职业道德可歌可泣。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历代藏书家流传下来的那些独具特色的藏书印。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是藏书主人在自己购置的  相似文献   

14.
冯玲 《图书馆论坛》2007,27(5):172-174
历代私人藏书对图籍的保存和传留、文化学术的演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主要记述了东莞本地几个著名藏书家事迹,并简要总结了他们的藏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论元代私人藏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权 《图书馆》2001,2(4):8-12,19
本文比较了元代和北宋、南宋私人藏书的数量和藏书家的人数,指出元代私人藏书在两宋的基础上,略有发展;揭示了元代私人藏书家的社会身份、元代私人藏书家的地理分布及对明清私人藏书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论述了元代藏书家对私人藏书的保存、利用,元代私人藏书散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苏州众多的藏书家、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文献,丰富的典籍滋养了苏州众多的大学者、大文人,而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成为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极其重视藏书印,因而,在中国印学史上,它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结合藏书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概述了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对于我们了解吴文化,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州是全国的私家藏书中心,有全国一流水准的藏书家和藏书楼,明末清初以钱谦益为代表的虞山藏书流派形成具有辐射和影响力的独特流派。苏州现今存世的藏书楼屈指可数,迫切需要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藏书楼,弘扬藏书楼文化,要把现存藏书楼整体保护、开发、利用,让藏书楼与现代文化、市场经济有效地结合,合理配置资源,找准发展定位,作为遗存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江苏南部地区出现过众多的私人藏书家、藏书楼,与此同时,这一地区还出现了不少藏书家族。所谓藏书家族,即其藏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收藏或利用,而是为了整个家族的文化需要。家族藏书和作为藏书家的个人的藏书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藏书家的目的在于“藏”,家族藏书的目的则主要在于“用”;藏书家藏书注重书的版本,家族藏书注重书的内容。藏书家更突出典籍的文献价值,家族藏书则更注重发挥典籍的文化价值。当然两者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家族藏书是由个人来实现的,个人的藏书事业通常也由家族来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形成的社会背景、历史源流着手,指出抄书仍是历代藏书家增加藏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精抄精校泽被后世和楼名典雅用纸讲究等方面,阐述清代苏州万卷藏书家抄书活动与一些典型特点及其不朽功绩,并著录其流传及现存状态、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