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俄国农业资本主义关系起源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劳动分工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俄国农民中地主农民地位最低,依附程度最深。因此地主农民经济状况和地位对19世纪上半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总性质产生决定性影响,在俄国经济发展中直到主导作用。农民经济优于地主经济,农民经济产量高是主要标志。农民分化性质取决于农村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全部总和。农村渐进性进步发展的重要特点在于,这种进步是以广大农民经济状况和地位恶化,只有少数农民地位改善,农民经济难以摆脱封建关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从事海上贸易的历史非常久远,其海上贸易商船的保护问题亦可追溯至诺曼征服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商船主要依靠结伴航行来抵御旅途中被劫掠的风险。但在17世纪中叶,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扩张及其重要性的提高,英国开始为商船提供护航。之后直至19世纪前期,护航都是英国主要的海上贸易保护政策。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前期,护航经历了商船自愿基础上的护航和强制性的护航这两个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护航在保护英国海上贸易的安全方面,起到过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英国海上贸易的扩张、商船数量的不断增加等,护航的缺陷日益显露,其有效性也被质疑。  相似文献   

3.
清中叶畿辅旗地买卖的特点崔勇旗地是清代满族特有的土地制度,在清朝入关以后的百余年间,经历了由国有到私有,即由领主制经济到地主制经济的蜕嬗,显示出不同于民间土地的发展轨迹。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2),正值封建经济的繁盛期,地主经济的发展,商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贸易全球化是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第一阶段.当其时,中国丰富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推动贸易全球化起了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效锋 《考试周刊》2013,(51):32-33
14世纪中叶,普鲁士地区形成了"再版农奴制",农村社会逐渐形成了容克、自由农、佃农和农奴的社会结构,对普鲁士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丹 《学子》2013,(5):189
由于俄国远东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并且人口稀少,所以远东的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大批欧俄以及外国资本家都进入了远东地区,外国资本最先进入远东的工业是渔业。19世纪末俄国远东具有两座大的渔业工业区——萨哈林沿岸和鄂霍次克-勘察加,在这些工业区中外国资本占统治地位,尤其是日本。  相似文献   

7.
印度在英国入侵以前,基本上是封建社会.农村中仍然是古老的农村村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社内部发生过缓慢地变化,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财产分化和阶级分化的现象,但作为自给自足农村村社的基础——“土地共有”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直接结合等特征依旧保存着.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侵略以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印度就变成了殖民地的封建的半封建的印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中出现了剧烈的和不断增长的阶级分化,这种分化所造成的新的阶级关系极为复杂,并呈现出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国内人口流动频率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进城经商打工。2001年,我国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已经占到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8.6%。据推测,2001年中国农村有8961万人外出。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广大农民摆脱贫穷、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然而,在广大劳动力外出进城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另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一个教育大国,它的发展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俄国师范教育制度始建于18世纪70年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8世纪至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时期的师范教育18世纪初的俄国正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彼得一世即位后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巨大进步。18世纪年代,沙皇政府开始在各城市开设国立小学、中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俄国已有各类学校550所,学生6万名。这些学校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寄宿学校。这类学校共有60多所,在这里学习的贵族子弟约为4000人。第二…  相似文献   

10.
关注农村"留守儿"的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俊芳 《贵州教育》2005,(10):21-22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增多。在山区的农村兴起了外出打工的浪潮,大批农民工利用自身的优势,到沿海或城市打工挣钱。在家中,往往就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正在上学的孩子,有的甚至将子女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这些留下的孩子,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就我校而言,有30%以上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其中双亲均外出打工的约占40%)。他们在给家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子女却缺乏了必要的家庭教育。而这些孩子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道德品质下降,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一、“留守儿”存在的问题近两年,…  相似文献   

11.
铁路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德两国在19世纪中期同处于不发达地位,但不同的国际国内因素造成两国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历史的比较中,我们将得到深刻的启示,从而更加促进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2世纪前后,西欧大陆出现了罗马法的全面复兴活动,这是西欧经济复苏、商贸繁荣、城市兴起等社会变革的反应.以工商业者为主的市民阶层,本着罗马法中契约平等的原则,以自己的经营活动,冲破封建主义的刚性体制,要求明确和有效地保护私人产权.他们以罗马法的复兴为契机,呼唤法律的公正与权威,扶助以君主为首的民族国家.法律的复兴根植于社会的变革,变革了的社会又推进了法律的系统与完备.  相似文献   

13.
15—18世纪英国城市的转型,各地方城市为摆脱此前的封建危机、接受挑战而发生的内在的质的变革,地方城市以符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变革,重新确立自身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转型中的英国城市,加快了英国社会经济走向整体发展的步伐,加快了英国从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全面过渡,有利于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生,并且成为英国勃起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4.
9-10世纪,中亚的手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纺织业普遍发展,纺织品的质量极大提高;造纸业进一步发展。农牧林产品的加工形成了地区特色产品。大量采矿,矿产加工业也相应得到了发展。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中亚的城市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陈思伟 《培训与研究》2006,23(10):43-44,47
中产阶级是雅典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主要分为双牛级和骑士级两个部分。公元前四世纪,由于社会的转型及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雅典中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在悄然变化。中产阶级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邦衰落。  相似文献   

16.
11—14世纪,英国封建体制渐趋完善,在这一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城市特权具有明显的封建属性。这种特权根植于教俗贵族的政治意图或财政危机,是以金钱为代价的贵族特权的一种割舍;城市特权是封建贵族特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贵族特权的等级性和排外性。城市通过这种特权来履行其封臣义务,完成在封建体制下作为地方统治单位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伴随着西方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以空前的速度发展:随着城市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有关城市的研究便应运而生,至今不衰。本文在论述西欧中世纪城市起源的同时,与东方封建城市,尤其中国封建城市的起源进行简单比较,以期对此热门问题做一总结,也为目前方兴未艾的城市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近代工业是在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被动地艰难畸形的起步与发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及通商口岸,以结构不合理、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薄弱为特点的近代工业。有一定的数量和基础,但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压制、打击,以及国内封建势力的迫害,使得中国的近代工业无法走上一条正常的发展道路,进而影响、制约了中国近代化的整个进程。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华侨华人规模较大地移居越南。越南封建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华侨华人政策,并逐渐细化,使对华侨华人的管理有例可循,有法可依。越南封建政府对华侨华人政策的变化,主要是以其国家利益为核心,同时受中越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以增长极和点轴网络理论为指导,通过建立合理的、层次分明的城镇网络体系,可提升各级城市功能,发挥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来带动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