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读《新闻知识》91年11期《读报ABC》一文,笔者对文中“A”、“B”切中新闻工作时弊,一针见血的文笔赞赏不已;但对“C”中的观点却不敢苟同。“C”中作者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新闻报纸登那个地区的搞件最多,那个地区就光荣吗?否。谁写的稿件多,谁就光彩吗?不是。谁在历次评奖活动中“连中三元”谁就光耀吗?也不是那么回事。”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正确,作者还引用了穆青同志两段话:“不要只讲成才,要讲出发点”,“许多东西都是群众创造的,很多业绩都是群众的,我们当记者的不过抓住真实的事情,把它再现出来,如此而已。”“范长江新闻奖也好,什么金牌银牌也好,都不是最高的奖赏。群众的信任才是最高的奖赏!这是无形的勋章!”请读者注意,穆青同志的两段话,前一段是讲记者同群众的关系问题,后一段是讲什么是最高奖赏问题。穆青同志这两段话,与  相似文献   

2.
当得知穆老身体欠安时,我遂与几位朋友商议,准备去北京看望他老人家。然而,时隔仅仅一个月———10月11日,晴天一声霹雳,“穆老逝世了”。穆老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时,我正在开封读中专,从此记下了焦裕禄,记下了穆青。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刚刚学新闻时又以此文启蒙,精心研读,从而踏上新闻之路。穆老在我的采访本上题词“勿忘人民”,勉励我牢牢地扎根于人民群众1991年1月10日和23日,穆青同志在新华社五楼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两次单独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开怀畅谈。平缓的话语,似甘洌的清泉,滋…  相似文献   

3.
中顾委委员、新华社社长穆青,身着银灰色中山装,宽阔的前额上布满了皱纹,清癯而精神。他的背后,是一排色彩各异、琳琅满目的书柜;面前的办公桌上,摊开一份掀过几页的材料,放着刚刚送达的《海湾战争快讯》。1月10日及23日,穆青同志在新华社新闻大厦五楼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两次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开怀畅谈。他平缓的话语,似甘冽的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4.
1990年9月15日,我们新华社新疆分社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总社社长穆青来到了新疆,代表新华总社看望长期在边疆工作的同志们,又在乌鲁木齐、吐鲁番、石河子、伊犁等地进行了访问。我做了他的陪同。短短的十几天,我从他的采访和摄影活动中,感触到这位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士,对新闻事业上有着一种勤于耕耘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我们记者应是美的使者”这是穆青在自治区新闻单位领导同志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在新疆的日子里,他处处显露出记者的才华,努力发现美,精心追逐美。  相似文献   

5.
院系动态     
首届穆青新闻思想与实践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本刊讯由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10月29日至30日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负责人、专家学者、穆青生前同事好友以及穆青曾经报道过的先进模范人物等共50余人与会。与会代表的发言,涉及穆青的采访经历与采访作风、穆青的作品风格与叙事艺术、穆青的舆论监督观与舆论引导艺术、穆青的人格魅力与职业风采以及穆青新闻思想的核心价值等诸多方面。大家一致认为,穆青的理论思考与总结,来源于丰富的新闻实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李天良)《记者档案》邀请…  相似文献   

6.
10月29日,全国"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南校区召开.会议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穆青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广安教授.  相似文献   

7.
刊林漫步     
穆青谈记者的素质新华社社长穆青认为,当前新闻队伍中有不少同志不适应工作需要。作为一名记者提高的最重要方面是政治素质,记者应该是政治家、革命家、战士。其次是要对人民群众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不能自以为是,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记者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一是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二是要有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技能;“任何成功都是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要提倡刻苦钻研精神。”(摘自《光明日报》)甘惜分教授谈自学应该学什么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了穆青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了穆青研究的内容,制作了《追寻峥嵘岁月》的电视纪录片。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是在中宣部刘云山部…  相似文献   

9.
穆青是抗日战争以来这半个多世纪中,把被称为“易碎品”的新闻作品,写成影响社会时间最长、思想内涵最深刻,读者人数最多的记者。我党新闻史上许多著名报道都与他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他的作品闪耀着朴实的文风与深厚的群众根基,其实他的——  相似文献   

10.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11.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了穆青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了穆青研究的内容,制作了《追寻峥嵘岁月》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刚去世的新华社原社长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记者,又是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他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写出了许多影响久远的新闻佳作。他的新闻作品和新闻实践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当代新闻界泰斗。研究穆青新闻作品的文章常见之于专业报刊和新闻院系准记者的毕业论文,而河南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人民记者穆青》,更是系统全面,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人民爱戴的记者穆青辉煌的记者人生。《人民记者穆青》由张惠芳、王窻合著。作者通过十年的采访、研究、写作、修改,使书的内容丰富翔实、生动精彩,思想鲜明深邃。捧读时,你会…  相似文献   

13.
院系动态     
本刊讯从7月5日到12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开展了“重走穆青路,看中原崛起”大型采访活动。这次活动是该中心穆青研究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分为豫东、豫北和豫南三个采访团,寻访今昔巨变,感受穆青的新闻职业精神和“勿忘人民”的崇高情怀。沿着穆青当年采访的足迹,采访团先后到兰考、宁陵、扶沟、林州、辉县等15个县市,在焦裕禄、任羊成、“老坚决”穴潘从正雪等模范共产党员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进行了深入采访。所到之处,师生们常常被模范人物的奋斗精神所深深打动,更加钦佩穆青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而对“新闻界的楷模,‘三贴近’…  相似文献   

14.
张方 《新闻爱好者》2008,(12):19-20
穆青是新闻战线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也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名的著名记者。他曾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直接领导下工作,并且完整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五个历史阶段。穆青说,“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我热切地期待年轻记者早日成才,成才的年轻人越多越好。后继有人,党的新闻事业就愈有希望”。笔者在拜读穆青新闻作品时,也深切感受到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对青年记者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望。尤其在青年记者如何成才的问题上,这些期望和教导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穆青先生德高望重。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盛誉。从《雁翎队》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从《历史的审判》到《风帆起珠江》……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与穆青先生的名字紧密相连。穆青和他的作品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和新闻人。他的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他的“勿忘人民”的新闻思想。他的实事求是、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他的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005年lO月。在穆青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郑州大学召开了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本刊特刊发周胜林先生和朱清河先生的两篇文章。以表达对穆青先生的崇敬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是人民十分喜爱和信赖的记者,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有关穆青生前身后的诸多文章中,绝大多数都把他作为一个名记者来加以描述和评价,这虽然与穆青本人经常强调自己就是一名人民记者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但是,作为一个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新闻大家来说,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充分挖掘出穆青对于我国新闻学乃至于新闻事业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穆青丰富而卓有成就的记者实践、新闻管理实践和理论贡献,都促使我们不得不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对其进行重新认识。穆青离开我们已经两年有余,但他留给我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贾永 《军事记者》2013,(9):11-12
军事新闻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熟悉的名字闪现在脑海,这就是:穆青。作为我国新闻界公认的“人民记者”.穆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用他对人民群众的不变情感和传神之笔.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而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始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塑造人物、撰写报道的新闻实践.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无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穆青精神在研究穆青、发掘和整理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几十年新闻实践凝结成的"穆青精神"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我们将"穆青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1.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穆青认为,无产阶级新闻记者必须对劳动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人民的活动是新闻的主要源泉.穆青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感情和深厚的"报恩" "还债"意识,成为他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动力,他采写的新闻作品也往往因此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实践中,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脍灸人口,影响深远。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穆青与人民群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他把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穆青同志不满足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  相似文献   

20.
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对记者在新闻工作中的采访环节都有过非常精彩的言论。穆青同志说,在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安岗同志说,到基层看形势,脚底板下出新闻。南振中同志说,采访不仅是记者的工作,而且是记者的生活。人物采访是指对新闻人物进行的采访,它是写人物通讯、人物传记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些新闻人物通常是有影响的社会知名人士、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