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交变电流教学时,教师一般都会做交变电流发电机发电的演示实验.将手摇发电机与小灯泡、演示电流表串联在一起组成实验电路.摇动手摇发电机的摇把,学生会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不断变化,演示电流表的指针不断左右摆动.这个实验很形象地说明了交变电流的方向和周期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由于视觉暂留,学生无法观察到公用电网供给的交变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亮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如图1所示,当开关S拨向位置1时,电源给电容器C充电,线路中有充电电流流过小灯泡L,故小灯泡亮;当开关S拨向位置2时,电容器C通过小灯泡L放电,线路中有放电电流,故小灯泡L又亮一次.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教学中,往往用小灯泡的瞬间闪烁和两只小灯泡的点亮快慢来说明自感现象,小灯泡虽然可以直观自感现象的存在,但不能量化自感现象中自感电动势以及电流的大小。为了更好地直观感受并且量化电路中自感现象的各种物理量的变化,笔者使用Vernier品牌的LABQUEST2型传感器主机和Vernier电流传感器进行实验并测定自感现象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例1图1甲是小灯泡中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将此灯泡接入图1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实际功率为1 W;再闭合开关S1后,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 A,则电阻R的  相似文献   

5.
薛和平 《物理教师》2012,(10):30-31
苏科版课程标准本教材初中物理实验9年级上册第64页中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变化的实验、自制调光灯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曾呈现在2011年盐城市中考命题中.试题如下:如图1所示是小明制作的1只模拟调光灯.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闭合开关,回形针在铅笔芯最右端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6V,流过灯泡的电流为0.1A.向左移动回形针,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流过灯泡的电流为0.3A.求: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电学实验有四个,“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伏安法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在这四个实验中都用到变阻器,其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改变自身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电压;另一个是保护电路.但在这四个实验中变阻器的具体操作又各不相同,现分析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常遇到电路中电流的变化问题 .我们发现不少学生 ,甚至有的教师把电流的变化等同于灯泡的亮暗变化 ,两者不加区分 ,因而导致错误结论 .下面通过一道习题的解答与广大同行探讨这个问题 .图 1题目 如图 1所示 ,电路稳定后 ,小灯泡有一定的亮度 ,现将一与螺线管等长的软铁棒沿管的轴线插入螺线管内 ,判断在插入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为 (   )A.变暗   B.变亮C.不变   D.无法判断调查发现 ,此题答案有很大的争议 .选 A者认为 ,由于软铁棒的插入 ,螺线管的自感系数增大 ,感抗增加 ,灯泡变暗 ;选 B者认为 ,软铁棒插入过程…  相似文献   

8.
丁秀梅 《物理教师》2010,31(1):23-24
实验启示我们,传统的自感现象实验对实验器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不是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一个小灯泡都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要求自感线圈L和灯泡A组成的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足够大,这样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灯泡逐渐变亮的过程.除此,即使可以观察到灯泡亮度的变化的过程,但在通电断电的过程中,灯泡两端的电压或电流方向的变化现象也是传统的演示实验无法达到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实验系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正>"测小灯泡额定电功率实验"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实验,在平常的授课中,我们都一直强调实验中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质是因为电流的热效应),即当电流变化时,灯丝的电阻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对小电灯的电阻及电功率的数据处理是不能取平均值的,只能让灯的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此时通过灯的电流等于灯的额定电流,再根据P=UI计算出灯的额定功率。一、2007江苏连云港市中考题某班同学到实验室做"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被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电源(电压为6V)、电流表(0~0.6A 0~3A)、电压表(0~3V0~15V)、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三只:R1(5Ω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十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电池”一节介绍了用伏打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的演示实验,若采用发光二极管代替小灯泡,效果十分明显. 一般小灯泡需要几百毫安的电流才发光,在做伏打电池实验时,若用小灯泡来显示电流的存在,发光微弱且持续时间短;而一般发光二极管在电流为3mA时就可发光,正常工作电流仅为10mA,因此可选用正向电压为1.5V的红色或绿色发光二极管,用一只或数只并联来代替小灯泡显示电路中有无电流,能持续较长时间,可达一两分钟,而且更为灵敏.实验时二极管引线较长的为正极,接在钢片上,较短的为负…  相似文献   

11.
正自感现象非常普遍,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学习《自感》的过程中,对自感电动势的作用(阻碍原电流的变化)理解不透,进而对自感现象的判断出现偏差,下面通过实例进行剖析和总结.1."立即"和"逐渐"的问题例1如图1所示,线圈L与灯泡A串联,开关S闭合且达到稳定时,小灯泡能正常发光.则当闭合S和断开S的瞬间能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相似文献   

12.
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由楞次定律知道,电磁感应产生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磁通量的变化,在自感现象中,其效果总是阻碍导体中原电流的变化,即总是起着推迟电流变化的作用,在分析自感现象的问题中,经常利用这种电磁感应的效果来分析问题。下面来讨论小灯泡亮度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 由图1可知,A为“6V6W”灯泡(LI)的电流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曲线:B为“6V3W”灯泡(k)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4.
实验是中考物理的基本题型,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更是考查重点之一,本实验要求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如果电压表和电流表不全具备时,如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呢?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219面图17-7(与图1类似)为研究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演示实验,该实验这样操作:接通直流电源时,灯泡亮些;接通交流电源时,灯泡变暗(几乎不亮).由此得出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的结论,但不能说明219面第三段所说的"实验表明,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流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这一结论.第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实验中,有很多实验某些条件很相似,但是它们的实验目的、原理或实验方法却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甄别,才能真正理解.例1 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图1)和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和功率的实验(图2)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06,(9):61-6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了上好课,我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备把这节课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都教给他们。 在讲到小灯泡的特点的时候,突然高高地举起了一只小手。“老师,电流能在灯泡里流通的,这个时候玻璃罩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峰 《物理教师》2009,30(7):42-43
“断电自感”是高中物理常见的演示实验,其电路如图1所示.如果满足一定条件,当电键S突然断开时,小灯泡A并不是立即熄灭,而是更亮的一闪后才熄灭.这个实验现象能够有力地证明自感电流的存在,但如果选用器材不恰当,也可能观察不到小灯泡的闪亮现象.本文将对小灯泡的闪亮条件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断电自感现象的实验,一般采用如图一电路所示的装置。这个实验有三点不足之处。其一,不能显示感生电流的方向,从而不能说明断电时,在线圈上产生了与原电流方向相同的自感电动势。其二,自感电流通过小灯泡时,原电流的热效应在小灯泡上还未消失,原电流与自感电流的热效应混在一起。这样,断电后小灯泡闪亮的亮度,并不单由自感电流决定,说理不充分。其三,若线圈L的自感系数不够大,则断电时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与自感电流,就不会使小灯泡发出比原来更强的亮光,那么自感现象现就根本看不出来。  相似文献   

20.
小灯泡亮暗的分析与比较是物理学习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首先应明确决定小灯泡亮暗的因素是什么. 电流流过小灯泡灯丝时,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内能,灯泡灯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白炽状态而发光.小灯泡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可看作一定,因此,小灯泡的两端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也越大,实际功率就越大,小灯泡越亮.反之,小灯泡越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