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普遍被称为“90后”。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五代.成长于全面改革开放的世纪之交,生活条件优越,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目前,大多数“90后”正值中学及小学高年级阶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心理上的早熟与幼稚、矛盾与失衡等成长问题频额显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90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更加复杂,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通过研究探讨,积极地加以引导.使“90后”成为身心健康、品学兼优、人格健全曲一代青年。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心理比较脆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天性用心和他们交流并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同龄交往的心理分析与指导郭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长,其独立性和“成人感”也在逐渐增强。他们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开始产生了强烈的交往需要。随着这种社会情感的发展,他们渴望友谊,因此,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在他们生活中越来越占...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各种新的要求反映到他们头脑里,引起他们各种新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动机、兴趣、理想等的心理活动,这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面;少年儿童原有的心理不平,是他们心理发展的旧的一面。旧的一面如果不能适应新的需要,新的需要与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就促进了少年儿童心理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就是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以激起他们内部矛盾的发展,而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称赞鼓励会有力推动、促进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建 《江苏高教》2008,(3):102-103
高校"两课"青年教师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对于培养党和国家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不可或缺,而且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举足轻重,但他们的成长同样需要给予认真的关注和切实的关怀,尤其是面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冲突,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举措调适这些心理冲突给他们造成的困扰,使他们能够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在成长中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这些处于花季年龄的青少年为什么在处理与同龄人的矛盾时要选择偏激的方式?本文从青少年心理成长和道德成人的角度,探讨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及其如何疏导他们在成长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耿聪 《河北教育》2006,(5):36-37
儿童具有很大的潜能和可塑性,对于周围的环境以积极态度努力探索和吸收,建构自己的知识心理,因此说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儿童的需要为依据,他们自己发现,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成长。  相似文献   

8.
黄景森 《中国德育》2004,(11):74-74,76
当代中学生青睐乃至迷恋互联网,是因为互联网满足了他们的交往需要、成功需要、尊重需要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也是中学生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又一新陷阱。学校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主动积极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中学生接受有益的网络知识,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网络,避免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问题行为是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碍他们身心健康。影响他们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扰乱性和对学习的影响都较大,需要长期耐心教育来加以矫正,若不及时矫正可能导致心理失常和行为变态。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随着生理成长,在心理上产生对自己的认知需求,对外界产生一种维护自尊的需求并采取逆向态度或对抗言行来体现内在心理动向。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正常心理发育以及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有不利影响。因此,老师或家长需要掌握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反映,努力寻找逆反心理的诱发点、把握教育的着力点、挖掘学生言行的闪光点,采取鼓励和唤发以上三点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这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学业上取得好成绩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教育改革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他们优异的学习成绩后面,常常存在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了他们心理的偏差,防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高中阶段的教育者,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是他们综合素质发展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接触到的人和事都将对他们的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与大学生有着最直接的接触和交流。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态、个性、情绪等心理方面的素养必将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对他们的心理成长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除了一定的生理需要外,其心理需要也必不可少。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顾及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补充他们的心理“营养”,以确保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一般说来,孩子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雨露,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只有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理想和梦幻,也有着各自的烦恼和困惑。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心、理解和帮助。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纽带。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探讨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成长的失落--关注大学新生入学心理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入学后,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与方法都不同了,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渐使他们原有的习惯、心理结构与心理定势被打破,这时他们在心理上还残留有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信等心理特征。如此种种心理反应,都必须有一个适应期,期间他们感觉很突出的是成长过程的失落。  相似文献   

16.
赵娜 《教书育人》2009,(6):26-26
纵观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都需要经过适应期、定型期、突破期、成熟期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多教龄在10年左右的青年教师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教学风格,然而如何超越自己,形成独挡一面的教学特色势必历经艰涩的“成长高原期”。在他们的身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心理困惑与成长停滞.唯有“对症下药”才会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柯青兰 《成才之路》2023,(21):141-144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学校、教师和家庭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心理意识,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健康的心理意识,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中职学生心理意识引导可采用以下策略:加强学生自我意识引导,注重发挥家庭教育职能,积极发挥学校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心理深层的需要。孩子的年龄越小,就越需要外界的鼓励。家长和老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奖励策略与措施正面引导孩子,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我们根据学期规划有序开展各类研究,通过  相似文献   

19.
王倩酝 《天津教育》2020,(7):163-164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对于处于心理过渡期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正是迫切需要得到认可的时候,与他人意见不合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抵触不仅来自心灵也来自外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的关注,共同调节不良的叛逆心理。  相似文献   

20.
开展心理笔记活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尝试。自七年级开始,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展心理笔记活动。通过一本本各具特色的心理笔记簿,沿着孩子们这一年多来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成长足迹,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都有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优点。心理笔记簿就是他们“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