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在考虑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等因素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了2004-2010年间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虽然,环境规制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但环境规制强度与R&D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即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有"度"的限制,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反而不利于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行业R&D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环境污染程度较小和R&D强度较高的行业中,环境规制对R&D创新效率促进作用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省域面临着FDI、环境保护及创新驱动发展的经济转型问题,以2004—2015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的经验研究表明:在R&D人员流动权重W1和R&D资本流动权重W2下,本省域及其周围省域的FDI对该省域创新效率均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尤其在R&D资本流动权重W2下此挤出效应更为明显;本省域及其周围省域的环境规制对该省域创新效率均产生了明显的杠杆效应,尤其在W2下此杠杆效应更为显著;加入FDI和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后,本省域及其周围省域环境规制与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动态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于企业创新的"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在这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环境规制对于创新的影响依赖于环境规制本身的累积程度,会表现出非线性的U型关系,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企业产品创新呈现U型关系,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中国现阶段环境规制强度还未达到U型曲线的拐点,仍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此外,依据企业污染程度分行业来看,重度污染行业U型曲线的拐点位于轻度污染行业的右侧,即重度污染的企业需要更高的环境规制强度才能达到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规制促进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因此,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环境规制与创新的关系,加强环境规制强度,并且在制定环境政策时对不同行业企业实施差别政策,使环境规制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动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5.
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关键,为此文章采用Coe和Helpman(1995)所建立的实证框架,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绿色技术进步的代理变量,利用201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系统GMM估计技术,从国际技术溢出的角度分析了实现我国绿色技术进步的路径,并且特别关注于环境规制变量对国际绿色技术溢出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进口渠道的技术溢出能显著地促进我国的绿色技术进步,而FDI渠道的技术溢出对我国绿色技术进步还未能产生显著的影响;(2)环境规制对进口渠道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线性调节作用;(3)环境规制对FDI渠道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U”型非线性关系,我国大部分省份的环境规制强度还处在“U”型线的左端。我国今后应从增加进口、提高FDI质量以及加强环境规制等方面来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以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江苏制造业2004—2013年2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环境规制、FDI对企业技术创新在不同行业的差异性以及各分位点处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从江苏省制造业全部样本来看,FDI技术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技术创新条件分布由低分位点向高分位点处移动呈现倒"U"型特征,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具有"U"型杠杆效应;对污染密集型行业而言,环境规制技术溢出更多的凸显在补偿效应,而对于清洁生产型行业来说,由环境规制带来的抵消效应更为显著,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污染密集型和清洁生产型行业中均有出现,FDI的吸收能力尚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从影响及调节的角度切入,采用SBM-ML指数法、面板门槛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厘清我国环境政策自深化稳定以来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命令控制型与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随规制强度增加呈倒“U”型趋势,但前者影响更大;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则与规制强度成反比。(2)短期内命令控制型与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调节效应灵活且相反,但后者幅度更大;长期内则有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呈持续正向调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建立一个平衡、动态协调的环境规制混合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政府R&D投入、环境规制与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规制、政府R&D投入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度量二者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对研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使用超对数SFA模型,测算出30个省级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再采用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环境规制和政府R&D投入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对二者最优强度区间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环境规制和政府R&D投入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且二者对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门槛性。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门槛值0.617时,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0.798;当政府R&D投入强度高于门槛值0.109时,影响系数为0.194,政府R&D投入对创新效率促进作用持续增强。只有当环境规制和政府R&D投入处于合理区间时,环境规制政策才能引致政府R&D投入,具有“激励效应”,进而影响农业科技创新行为,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影响及调节的角度切入,采用SBM-ML指数法、面板门槛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厘清我国环境政策自深化稳定以来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与工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命令控制型与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随规制强度增加呈倒“U”型趋势,但前者影响更大;市场激励型则与规制强度成反比。(2)短期内命令控制型与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工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调节效应灵活且相反,但后者幅度更大;长期内则有市场激励型持续正向调节。至此,提出综合差异化环境规制工具建立一个平衡、动态协调的环境规制混合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从根本缓解水资源对工业发展的束缚,反思现有环境规制政策能否有效实现节水效应。基于脱钩测度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别验证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以及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的关系,进一步引入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交互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量处于从“震荡波动”到“持续脱钩”的状态,工业用水量随着环境规制的变化出现平稳或者减少的趋势。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与工业用水量之间都呈倒U型曲线关系,用水库兹涅茨曲线存在。此外,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之间存在双向传导路径,相互促进对方对工业用水的作用效果。因此,政府需要强化对非正式环境规制的重视,增强环境规制工具的节水效应,促进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