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若涵 《文教资料》2014,(32):59-60
美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是以教育为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美术知识和培养必要技能,发扬和传播美术文化,以美术为媒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发展智力和创造力,获取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本文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与阐述,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美术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一、对学生进行基础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美术教育,有两种类型,即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的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美术文化的发展,这种美术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美术教育。教育取向的美术着眼点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这种美术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通美术教育或基础美术教育。基础美术教育,是区别于专业美术教育,是素质型的,除传授学…  相似文献   

3.
美术课是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和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美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高中美术教育是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高中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提高综合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美术的教育成果在以后诸多工作学习领域中都有所应用.高中美术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域条件和师资配置等原因,大部分农村学校美术教学还是处在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学生在底下跟着学画的状态。这种现状,让我无数次陷入沉思中。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美术课堂为载体,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在素质教  相似文献   

6.
李冬梅 《家长》2023,(22):139-141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越发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美术教学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知识技能传授、个人艺术素养提升以及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是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落实的主要载体,需要教师能够对此加以高度重视,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促使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有效渗透,从多种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美术教育应侧重于审美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除了传授美术技能基础之外,还将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扩展人的视野,提高人的审美境界。二、美术教育应侧重培养人才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讲,美术教育应该是通过美术教学,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我们在每一堂美术课教学时都要考虑如何通过美术知识的传授来开发学生的智力,挖掘其潜力,如何让学生具备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最终达到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目的。三、美术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素质在中小学校里,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还是在课堂里,学校的美术教育除了传授美术双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秀芹  刘桂凤 《现代教育》2003,(17):103-104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造型技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教育是一种基础美术教育,它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是素质型的,除了传授科学的绘画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发智力,为今后学习各种知识奠定基础。近几年来,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9.
高洋 《当代家庭教育》2023,(10):172-175
小学美术教育不单是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提升,同时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的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统整课程,以大单元教学理念,适应教育的时代发展,改革散点课堂教学模式,从本土文化资源入手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为主要教学重点。贴合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审美课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课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在艺术上的创造力,它必须渗透到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中。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美术的范畴在拓展,美术教育的内涵在丰富,美术教育的目的在更新,人们已经从以知识技能为目的的传统美术教学中走了出来。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冲浪"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静下心来,审视美术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一、美术技能技巧传授不容忽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美术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标,认为美术学科重点应关注美术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近几年来美术教育不断发展,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美术兴趣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的任务除了传授美术专业知识,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之外,还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功能。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学理论的传授、美术作业的绘制及美术课外活动等途径,树立学生的信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成功感,达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美术就是占据一定平面或者是空间的、具有色彩的、可以供欣赏的艺术。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将丰富多彩的并涉及的审美观画面提供给学生欣赏,并有艺术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小学美术教学重要的是教授给学生学会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和基本绘制技术。从而体现到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色彩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还要培养相应的审美能力。它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可是,当前不少小学教师和学生对于美术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在教学中往往偏离美术的学科特点,这些"伪美术"教学导致了小学美术教育失去了应有的艺术味。存在问题一:教师忽视了美术学科教学的特征美术教育虽然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学的重要途径,但一部分学校和  相似文献   

16.
少儿美术教育不只是向少儿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其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也是促进少儿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因此,少儿美术教育者必须探索合理、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完善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一,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具体教育内容之一,它是通过绘画、工艺、手工、欣赏等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术方面的能力培养.手工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它不仅仅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为实践教学工作积累丰富经验.因此,高职学前专业美术手工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技能技巧的传授和掌握上,而要以培养具有多种综合创造力的学生作为培养方向和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8.
吴鑫 《考试周刊》2014,(34):189-189
在素质教育进程中,美术教育被推到教育前沿。美术教育的根本是审美教育,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目标,将感性与理性、情感与智力、性格与意志统于一身。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还要注重在有限的课时里不断引导和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术教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一直是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认为美术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对美术学科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并在更广阔的意义上显示其教育效果。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还应做出更大的努力,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丁作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美术技能,还必须渗入一些与学生的发展相关,并与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环境相适应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