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不够,在新课程的推进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尴尬现象。尴尬之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否真诚?新课程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新课程之所以新的一种标志。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是否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赏识是否真诚,这是值得探讨的。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老师给学生发小红花,贴卡通人物等,这无疑能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强化其优良行为。但是,赏识孩子不能只凭自己的预先…  相似文献   

2.
<正>"你真棒!""真聪明!"这一类的鼓励式评价在当今社会似乎已经成了老师及家长的口头禅,说者敷衍了事,听者不以为然。特别是课堂上老师的一句"你真棒"在被多次运用后,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激起涟漪,再天真的孩子也不会为此而沾沾自喜。一、课堂评价要"真"小学生往往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而他们最想获得的大概就是老师的鼓励和赏识。然而鼓励和赏识的获得都源于老师真诚的评价和艺术的批评。在课堂上,老师要把自己完全融于课堂,全身心投入,认真倾听学生  相似文献   

3.
杨志杰 《湖北教育》2002,(19):33-33
一、赏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敢于质疑 学会赏识,就是学会尊重学生,学会按孩子的需求和期望的方式去爱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其在课堂上有一种愉悦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后,小学课堂普遍提倡"赏识"教育,强调对孩子的鼓励。课堂上"你真行""你真棒"的赞美声此起彼伏。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举着小手等待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再看职业学校的课堂,很少能听到赞美的声音,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5.
杨云燕 《考试周刊》2012,(37):183-183
[课堂实录]镜头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高高地举起手,并大声嚷道:"老师,我知道,让我来……""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可一连几个孩子的意见和刚发表完意见的孩子的观点是一致的。镜头二:"老师,我来,我来!"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提问后,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6.
当前,以表扬激励为学生学习助威的有些做法似乎过了头,失了效。有些课堂,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的脸上贴一个小星星,"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回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赏识教育。它强调教师、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给孩子机会,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实际上“赏识教育”并非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教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孩子,赏识孩子的生命,赏识孩子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孩子自身的动力,诱发已存在于孩子身上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下面是几位老师在怎样赏识孩子这个问题上的具体做法,虽略显稚嫩,但相信能给班主任老师以启发。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在小学、初中课堂上较常见,老师的表扬往往会使学生心花怒放,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课堂上的赏识教育减少了,到了大学几乎就没有了。大学课堂变成了真正的"一言堂",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堂上各行其事,看小说的、玩游戏的、昏昏欲睡的……课堂教学变得沉闷,无聊,毫无生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积极地尝试了赏识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志鹏 《考试周刊》2012,(83):104-104
一、背景早就听说五(5)班的学生比较"淘气",课堂上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出乱子。曾经任教的老师一下子就能报出好几个"淘气孩子"的大名,如钟嘉峰、朱文杰、张嘉乐,等等。据说,这几个"淘气孩子"都各具"特色"和各怀"绝技",在上课期间比较擅长给老师出难题。在任教这个班级之前,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自己的课堂里"管住"他们。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像一颗璀璨的小星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光之处。这颗小星星不仅需要好老师,更需要好家长。要想成为一位好老师、好家长,我们就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才能与孩子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而历史也一再证明许多伟人的成功都源于家长或者师长的赏识,正是这种赏识给予他们无尽的激励,给了他们坚定的前进方向,最后造就了他们的成功。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成长道理都是不平坦的,需要孩子、家长和老师不断的尝试和体验,而这个过程中老师的赏识是尤为重要的。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自信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佳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说赏识教育可以成就英语教学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沈兴波 《学子》2012,(7):28-29
一、学会赏识学生,做"博爱型"班主任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教育者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在教育过程中,爱可以使老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爱可以让学生与老师的心靠得更近,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爱可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胆识。因此,在赏识教育理念下,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地关爱学生的成长,精雕细琢地去...  相似文献   

13.
吴朝霞 《教师》2011,(34):9-10
读完著名教育学家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思如泉涌,周老师情文并茂的论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分,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是让孩子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腾空起飞的翅膀。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周弘老师说:“父母都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那么,从你自己身上挖掘出曾经拥有的宝藏,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有欢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4.
“老师的目光,难忘的目光,像金色的阳光……照呀照亮你.照呀照亮我.照亮了千万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一声声稚嫩的童音.唱出了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在祖国的蓝天下,每个孩子都是小星星。残疾孩子也是如此。光芒被掩盖的残疾孩子想要闪闪发光,能够闪闪发光。他们需要学校、老师如同太阳一样引领他们前行.让他们从星星成长为太阳,令他们发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学角度看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使之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并取得求知的成功。其实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赏识教育在塑造一个孩子的成才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家长或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运用“赏识教育”这一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这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人生理念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董淑君 《成才之路》2012,(21):82-82
孙浦沅老师在他的《班主任之歌》中这样说:"老师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对孩子亲切真诚、充满信任感,孩子就会加倍信任老师,有什么话都想跟老师说,师生关系也就格外融洽;老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孩子有问题就敢向老师问,课堂气氛也就会格外活跃。老师对孩子的信任,能激发起学生为集体做事的积极性,能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投入到学校知识的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7.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学生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 赏识,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有这样的两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班里有一名男学生,思维活跃,口齿伶俐,唯一的缺点就是做事粗心大意。有一阵,为了他连续几次的粗心,我批评他:"说话顶呱呱,办事马大哈。"  相似文献   

18.
要在语文课堂上用赏识的眼光让"每朵花都开放",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在课堂上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其次,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第三,在课堂上教师要抒真情,要时刻注意引导和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德育》2012,(12):68-72
赏识期望法: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赏识,就是给孩子以欣赏、赞扬;期望,指给孩子提出希望与目标。赏识期望法,指通过对孩子的赏识与期望,使孩子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达成目标而努力。故事分享:空间和时间都是圆2007年"五一"期间,孩子俩说,发现了宇宙的秘密。杲杲说:"宇宙由无限空间和无限时间组成,我们原来想不通...  相似文献   

20.
赏识教育,作为教育方法之一,有其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乃至必要性。掌握好赏识这个法宝,就抓住了孩子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将从两方面论述赏识教育的方法和作用:一、赏识教育进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赏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