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冯俭  任迎伟 《预测》2007,26(6):1-6
本文在提出问题和阐述企业内部市场内涵的基础上,重点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视角分析了企业内部市场命题的真伪。本文认为,企业的价值分配职能及由此产生的交易性质为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提供了必要和可能,而企业管理分权则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因此,企业内部市场这一命题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贤裕  钟胜  王虹 《软科学》2001,15(1):79-82
本文引入了企业内部市场和企业内部市场管理这两个概念,并就企业内部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市场管理的内涵及管理方式作了一些探讨。本文认为企业存在内部市场,企业是在内、外部市场双重作用下开展其经营管理活动,因而企业应将市场机制全方位地引入企业管理,开展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我们认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概念的提出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施工企业与国外的差距,认为主要差距存在于工程管理方面,这种差距又突出来现在工程的成本意识、赢利途径、动态监控以及复合型人才、现代企业制度和接软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徐斌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48-50,56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与跨国巨头进行技术竞争一般都存在技术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选择R&D合作还是市场分就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文章讨论两种政策:政府通过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开放或者封锁市场,或是允许并鼓励国内企业开展R&D合作,分析在技术领域中竞争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相互关系和配合运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对称信息市场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茂忠  崔秀梅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29-130,128
本文通过对市场主体中消费者和厂商在不对称信息市场中的6种表现的分析,说明了在现实市场环境中,信息不对称是使得厂商及其产品/服务难以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基于非对称信息市场条件下企业进行有效营销的三大策略,为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元、最基本企业及企业的原子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商品的最小可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元与最基本企业的概念,并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商品生产单位的有机整体性和动态博弈市场契约的复合层次性。论述了企业的权力结构、获利能力、规模边界以及企业与市场的替代关系,并给出了古典企业和现代企业的原子模型。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中国金融业取得较快的发展,积累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经验,但是与国外成熟的市场经验相比较,中外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只有正视这种差距,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股票指数期货的提出正是顺应这一现实。鉴于股票指数期货所发挥的作用和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认为,我国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的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集群中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对于核心企业规模成长与创新增长均有正向影响,但技术差距对核心企业规模成长具有非线性倒U型的支持作用,一定程度的技术差距实际上有利于核心企业规模成长,但技术差距拉得太大达到某个强度后则会逐渐妨碍核心企业的规模成长作用.而对比研究却发现,技术差距对核心企业创新并不具有这种非线性作用,技术差距的拉大对核心企业的创新增长并没有多少影响.因此,技术差距在核心企业成长中扮演了两面性角色,且核心企业成长需要在这种双重影响中找到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9.
工程总承包是我国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工程总承包企业违约是业主面临的主要风险。本文在归纳国内外企业违约风险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工程总承包企业违约风险因素并进行预测,为业主的决策及风险应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恩梅 《情报科学》2003,21(4):425-427,433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市场调查开始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新型的方法进行市场调查。本文以企业市场调查的内容为着眼点,讨论了特定调查环境下所采用的不同的网上调查方法;并对我国目前企业网上市场调查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基于IT能力的企业绩效体系解构为运营绩效、成长性绩效和财务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业务流程转变模式为中间变量的IT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最后利用调查问卷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企业环境创新是企业的重要创新要素,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处于同等的地位.在对企业环境、环境创新与创新环境概念界定基础上,分析了企业作为环境创新的主体之一,企业可以主动影响、选择、改变与创新环境的主要途径,提出了企业环境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基本假设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王翔  李东  后士香 《科研管理》2015,36(7):96-104
尽管商业模式逐步成为企业战略中新的重要分析单元,但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仍未揭示清楚,研究成果较少且主要集中讨论商业模式的整体类型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深入解剖商业模式的结构,将商业模式划分为顾客价值主张、业务活动系统和盈利方式三个构成,并开发出相应的量表,以281家2009-2011年间实现IPO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PSS软件对顾客价值主张、业务活动系统、盈利方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耦合对企业赢利性、增长性、效率性和市场价值四类绩效的影响进行层次回归分析,更全面地解释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造成影响的复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各构成之间的耦合相较于各构成本身的质地而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在商业模式各构成中,顾客价值主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另外,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具有不对称性的影响,对盈利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对中国创业企业开展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来提升企业绩效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拓展了商业模式实证研究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胡保亮 《科研管理》2015,36(11):29-36
本文旨在探讨商业模式如何通过创新双元性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应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173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与新颖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都对创新双元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双元性分别在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新颖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因揭示了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而拓展了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理论,同时对于企业建立商业模式模仿隔离机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研究的诸多领域都涉及到企业绩效问题,但企业活动和制度设计的多重目标使绩效研究成为一个难点,传统的绩效分析方法需要调整。家族企业的绩效是个复合体,绩效的产生有家族因素的贡献,绩效衡量需要经济型和非经济型指标的结合使用,绩效评价也体现了家族愿景。通过这种复合型绩效的深入分析,家族企业的"异质性"可以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是当今的热点问题。然而,既有的文献尚未充分揭示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吸纳创业领域有关决策逻辑的分析框架,以200多家珠三角创新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绩效间的关系,以及效果推理、因果推理这2种决策逻辑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效果推理逻辑正向地调节了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与因果推理逻辑相比,效果推理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有助于理解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增值的内部机制,以及为何效果逻辑理念成为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Firms are increasingly relying on business insights obtained by deploying data analytics. Analytics-driven business decisions have thus taken a strategic imperative role fo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 firm to endure. The extent and effectiveness through which business firms can actually derive benefits by deploying big data-based practices requires deep analysis and calls for extensive research. This study extends the big data analytics capability (BDAC) model by examining the mediatory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L) between internal analytical knowledge (KN) and BDAC, as well as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BDAC between CL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bring into focus that CL plays the role of complementary mediation between BDAC and KN to positively impact firm performance (FP); BDAC also plays a similar mediatory role between CL and the performance of a firm.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第七至十一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家地位认同如何影响家族企业研发投资,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会依赖于维系性政商成本和政治纽带而发生变化。研究发现:(1)随着企业家地位认同感的增强,家族企业会强化其研发投资行为;(2)维系性政商成本越高,企业家地位认同与家族企业研发投资的正向关系更显著;(3)在缺乏政治纽带的企业家群体中,企业家地位认同对家族企业研发投资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从理论前沿角度对“企业家个体意志”到“企业研发行为”的主导逻辑给出了新的描述,丰富了企业家地位认同问题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business value and firm performance which enables a firm to respond to pressing competitive forces. Given its significant role, business integration in general has been an enduring research topic over the years. However, due to its complex nature, the ways to achieve this important organisational capability in firms are still not clearly understood. Hence,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attempt to ‘open this black box’ and examine the relevant issues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M.com, one of the largest e-commerce firms in China. The findings of this case study emphasise that the ability to coordinate organisational interdependencies and asset orches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business processes is challenging but necessary in order to achieve business integration in e-commerce firms. It is found that asset orchestration in a firm is contingent on the organisational interdependencies such that different interdependence types demand different coordination methods at the very least. It also shows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IT in asset orchestration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organisational interdependencies during business integration. With these capabilities, firms can experience growt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formance to customer needs.  相似文献   

20.
Motivated by the seeming presence of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in China, this research revisits the question of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Leveraging the process-based view of IT, we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mediation factor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cap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Based on a survey of 127 companies in China, we find that a firm's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o manage both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 fully mediate the impact of IT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two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in this study are business-process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capability. Our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coherent integration of IT capability with firm’s ability to optimize business processes and to improv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s can enhance firm performance. Firms should avoid the fallacy that IT investments a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better firm performance. Based on our findings,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