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文”训练是笔者在近几年作文教学中的一项探索。即教师在学生正式起草作文之前,先组织学生从选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文体知识等方面对文章进行必要的构想,并口头加以说明,以减少写作过程中的懒惰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动手“写作”之前尽可能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2.
胡健云 《教育导刊》2004,(17):40-41
近几年来,随着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作课写作训练水平确有提高。但是,“作作,难死小人”、“作作,见则头晕”一类顺口溜仍在中小学生中流传。这说明,如何使写作训练做到过程优化、效果优质,仍是我们尚未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有幸观摩到不少作文课。在这些分门别类的作文课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新课改”给作文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作文与生活距离近了,教师教学手段活了,学生写作热情高了,“热热闹闹教作文,高高兴兴写作文”,已经成为当前作文课的典型场景。但是,如果深入到课堂指导的具体环节,走进学生习作的字里行间,我们就会发现,在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浮华”——学生的情感太虚无,教师的指导太浮泛,作文的内容更虚假,悄然消逝的、属于孩子的童心、童声、童真、童趣依然没有归来。造成孩子作文“远离童年”的根本原因,在于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作文课单调沉闷,作文题材狭窄单一、死板陈旧,造成了学生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局面,使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针对这一弊端,笔者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写作活动多样化”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写作形式多样化1.课堂作文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指导往往被片面的理解为“教师在作文课上对学生进行的写作指导”。因而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仅把目光盯在课堂那几十分钟内,而忽视了写作之前对学生的观察指导和作后的修改指导。结果是:尽管教师在课内对“文章作法”之类的东西讲得再多、再详尽。可一旦要学生动口动手作文时,仍有不少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即使成文,也是胡编  相似文献   

6.
赵桂森 《现代语文》2008,(12):118-119
长期以来,“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给本该是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带来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落后局面,给学生创造了许许多多难以言语的痛苦。学生不愿意作文,甚至害怕作文,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惴惴不安:在考场上面对一篇作文,很多学生也是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敷衍了事,草草收兵!面对这种被动、尴尬的教学状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笔者发现“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初步尝到了改革创新的甜头。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上作文课还是这样的模式:出一个题目,稍作“点拨”,就让学生自己动手。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写出的作文篇数不少,但往往“劳而无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明显。其原因何在呢?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的发展过程。学生认识的客体——任何知识本身也都以科学的体系为基础,有序可循。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作文训练也是如此。只有循序渐进,才能克服作文训练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写作程度等方面的情况,检查讲读教学和作文指导的效果,总结经验,改进教学。而目前作文批改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低效率,教师费时多,学生收效少。因此,改进作文批改的方法,使教师从作文堆中解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改进作文批改呢?笔者认为应着眼于效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不断改革、探索作文批改的方式,充分发挥作文批改的诊断、反馈教学功能,提倡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分步批改是促进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9.
要说“绿色”作文,首先得说说当前作文教学的误区。笔者身在教学第一线,听过不少教师的作文课,了解些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指导、批改、评讲的情况,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张程式化作文,造成学生学会了“凑、抄、套”,作文不动脑筋;有的老师平时不重视作文,除了布置作文题目外,很少进行作文指导,很少有作文专题评讲,到了考试的时候就让学生背诵《小学生作文选》上的范文,诸如“家庭篇”、“学校篇”、“社会篇”中的篇目1至2篇,以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种做法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同时也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潜能。不少学生在这样的作文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这是作文教学的遗憾和悲哀。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课一直让学生厌烦、教师头疼。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生活经验欠缺。表达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传统作文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况,从而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针对这种隋况,我依据新课标精神,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大胆尝试主体性作文教学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强化其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提起作文课,一些教师和许多学生存在着畏惧心理——怕教或怕写,其中原因是“封闭式作文”教学使小学生的作文成了语言文字的拼凑、组合。缺乏写作素材,“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充斥在学生作文中。作文教学自然变成师生的“苦差使”。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办法有许多,本文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写作题材”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     
<正>近年来关于作文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不少教师已经从注重技巧训练逐步走向理性探索,如:重视大量阅读与读写迁移,为写作奠基;教学紧贴生活,密切关注生活;加强作文课型探索,做到教学循序渐进;等等。尤其是随着核心素养培育问题的提出以及高考新政策对语文的新认识,人们对作文教学的关注更胜于往日。然而,在笔者看来,无论形势或要求如何变化,作文教学消极被动的言语状态仍是令人焦虑的;如果作者的主体意识没有被唤醒,没有积极的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初中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事。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有这样一个“怪圈”:布置题目———教师点拨——学生写——教师批改———课堂讲评,但这样的训练究竟有多少效果呢?我们能从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中可见效果如何,同时也能发现这样一个“怪圈”,同学之间说话流畅,思维清晰,反映在写作上却不尽人意,如何做到“言为心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把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说”促写,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一说、二评、三写。一、“说”作文口头表达几乎是时时处处…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120分的语文试卷中,作文就占50分,占总分的41.6%,可以说作文就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写作因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对作文课缺乏兴趣,加上语文老师对作文课不重视,教学过程单调,教学模式单一,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作文教学陷入困境,成为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在作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提升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教师由作文课指导者变成了学生作文的鉴赏者和合作伙伴。教师应当是课程标准和课堂写作教学的桥梁,是将抽象的课改新理念实实在在贯彻于学生写作行为的促进者,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些角色的转换?笔者走进学生写作天地之间,开始了新的尝试。—、观察理念就“实”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与训练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合乎教学规律是很有关系的。为此,要注意观察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勤于写作,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兴趣”是…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勤观察、深思考、多积累的习惯及写作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重视段落写作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用语言创造形象的能力.如何上好作文课,笔者作了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作文课单调沉闷,作文题材狭窄单一、死板陈旧的桎梏,造成学生写作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局面,使学生丧失了写作兴趣。针对这一弊端,笔者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写作活动多样化”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作文训练要循序渐进在中学作文教学中 ,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教师上作文课还是这样的模式 :出一个题目 ,稍作“点拨” ,就让学生自己动手。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写出的作文篇数不少 ,但往往“劳而无功”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明显。其原因何在呢 ?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一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具体到抽象 ,由未知到已知的发展过程。学生认识的客体———任何知识本身也都以科学的体系为基础 ,有序可循。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文训练也是如此。只有循序渐进 ,才能克服作文训练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高训练效果。根据循序…  相似文献   

19.
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写作能力的原动力。作文课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作文课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才能“言为心声”。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成应良 《学语文》2009,(2):39-3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率尤其低下。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欠缺,教师批改作文非常辛苦。却完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不少中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作文课又该如何去教,教些什么内容;如何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