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历史悠久,诗作似浩瀚海洋,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情操。我在课堂的古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习古诗、成语、写话等,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美感。不仅让学生感受语言美、理解语言美、鉴赏语言美,而且还要通过美的事物和形象,美的理想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去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学会创造美,从而达到积累丰富语言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历史悠久,诗作似浩瀚海洋,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情操.我在课堂的古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学习古诗、成语、写话等,让学生积累语言,培养美感.不仅让学生感受语言美、理解语言美、鉴赏语言美,而且还要通过美的事物和形象,美的理想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去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学会创造美,从而达到积累丰富语言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美数学是真善美的结合.当你将审美的视野转向数学世界时,一个巧思云集、群芳斗妍的科学"伊甸园"就会呈现于你眼前.如何指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在课堂中,学生兴趣的调动、课堂气氛的调节、难点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教师应通过教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等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美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使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给人以美的感受.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常为别人那优美生动的语言所陶醉,从中我们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着人间的真善美、假恶丑.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美就显得十分重要.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并能自觉地在实际生活中知道如何驾驭运用美的语言,这将会让他们一生受用.  相似文献   

6.
张凤玲 《考试周刊》2014,(67):55-55
数学美是我们在主观上可以感受到的美,是数学教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一直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数学美的基本特征组成了数学美的整体,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美,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实现审美与学习的统一,让学生在感受数学美的同时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7.
要想让学生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在语文课中就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文章的语言美、景物美、结构美、人情美等来感受美,欣赏美,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庸俗自私、低级趣味退避三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去创造美,成为美的播种者,美的耕耘者。  相似文献   

8.
数学从表面看来是枯燥乏味的,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理性的,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体现生活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美的.从哪些方面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中的美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美数学是真善美的结合.当你将审美的视野转向数学世界时,一个巧思云集、群芳斗妍的科学"伊甸园"就会呈现于你眼前.如何指导学生发现数学美?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在课堂中,学生兴趣的调动、课堂气氛的调节、难点的点拔都离不开教师的"导",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语言的设计上下点功夫,力争做到文质兼美.在讲圆的第一节课时,我没有急于讲知识,而是从欣赏太极图案开始,进行了动情的渲染:"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  相似文献   

10.
数学从表面看来是枯燥乏味的,但实际上却具有一种理性的,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体现生活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美的.从哪些方面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中的美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语文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文本诵读让学生发现音韵美,依托课堂让学生欣赏美,联系文本让学生创造美。语文课堂,要带领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与对话中感受文字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进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提炼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创造美的能力。语文与美相伴,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追寻语言美的快乐天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赖荣明 《小学语文》2010,(11):41-43
【设计理念与思路】 《美丽的小兴安岭》语言美、意境美、层次清,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意境”之美,本着“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原则,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读,读出文章的语言美,感受文章内容的意境美。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思维的培育、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数学之美的挖掘,割裂了数学教学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融入审美因素,引领学生经历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让他们获得美感经验。本文主要探讨几何图形中的数学之美以及数学美感建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美的,是一种理性的美,体现在数字的匀称、图形的对称、逻辑的秩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数学中的各种美,努力探寻情境图之美、深挖理性化之美、寻觅趣味化之美,从而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美的芬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数学学习活力四射。  相似文献   

15.
数学中存在的美,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赏识,正像古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的那样,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的美并不是以色彩、线条、旋转等形象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小学数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情境,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美育走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充满激情、极富乐趣的学科。然而 ,在现实中 ,语文教学被搞得枯燥乏味 ,死气沉沉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甚至厌烦语文课。将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能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 ,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 ,能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 ,在美的感染和熏陶下 ,知识和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增长和提高 ,进而达到美的升华 ,塑造出美的心灵。(一 )加强表情朗读训练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增进文学的鉴赏力 ,同时 ,也是语文课进行思想感染的特殊手段。朗读能给人以完整的形象 ,不仅能让学生有所知 ,而…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一门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内涵的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的主动的赞美数学的美,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从而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在享受数学的美的同时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是交流的媒介。在数学教学中如能展现数学的语言之美,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叩开学生智慧学习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平易近人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用优美的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田,促使学生喜爱数学学习;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思考,诱发学习反思,让学习变得丰富、精彩,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
将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避免机械性的灌输形式,带领学生步入数学瑰丽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美——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一个巧妙的方法油然而生,显得那样奇特、新颖,内心深处由衷产生无比的喜悦与冲动。让他们通过认知、发现、体验、运用数学规律直觉地感到数学美的存在,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和心理满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谈谈数学美     
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注重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解题的方法技巧,常常造成一些学生因数学的抽象性而感到枯燥乏味。数学美是数学学科的特色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作为数学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中实施审美教育,让学生欣赏、领悟数学之美,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帮助学生从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从而利用数学的美感,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