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讯,就是用电话、电报和电传等手段,把当时、当日或隔日发生的新闻,及时发往编辑部,以供编辑迅速处理见诸报端的稿件。其定义,可以这样理解:以很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特别重大的新闻和突发新闻。这种报道形式,最早是美联社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1865年4月14日创造的。当天,美国总统林肯遇刺,他发的消息是:特别重大新闻 !总统遇刺!国务卿西沃德追到袭击!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之后,美联社正式作出决定:快讯,可以作为一种新闻体裁,凡属特别重大的新闻,应首先应用快讯体裁。时效是新闻的生命。快讯体裁的产生,就是遵循了新闻…  相似文献   

2.
2003年2月1日23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系.随后坠毁。当天23:19.新浪网发出快讯,接着又向全国几十万的手机用户发出这一新闻,手机用户收到这一消息的时间早于或接近于新华社和人民网(《人民日报》网站)消息,更是大大早于中央电视台的央视国际网站发出的消息,比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消息早了近半个小时。  相似文献   

3.
邱翔 《中国广播》2008,(9):34-35
5月12日汶川的灾情就是集结号,中央、地方各路媒体迅速行动,“千方百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全世界报告汶川发生了什么。地震发生后的17分钟,14:45,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15:00,中央电视台第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出现在荧屏上;15:0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  相似文献   

4.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虽在歌舞声中早已闭幕了,但当年7月27日凌晨1点25分,在奥林匹克百年公园内发生的那震惊世界的大爆炸,却给人们留下梦魇般的记忆。然而就在报道这起突发事件中,新华社记和编辑们表现出的高度新闻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让众多西方媒体自叹弗如。在爆炸的硝烟未落时,新华社记已随第一辆警车飞奔到了现场,在众多媒体尚不知发生什么事的时候,新华社已向全世界发出快讯。在有15000多名记、上千家新闻单位的世界性新闻竞争中,新华社的英快讯发出的速度与美联社、路透社持平,比法新社快了两分钟;中快讯  相似文献   

5.
新闻言论写作贵在新,具体来说大体有四个方面:提出的问题要新鲜,选取的角度要新奇,表述的语言要新颖,拟定的题目要新巧。提出的问题要新鲜。新闻评论是感应的神经,即使是著名言论也要求议论“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无”的问题,也就是要敢开第一“腔”。作者必须抓住新近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别人还没有议论的问题进行评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作者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多看、多转、多思考。我在多看方面采取坚持每天“三个半小时”的做法,即早上听半小时广播电台新闻、中午读半小时报刊、晚上看半小时《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6.
新闻扶贫的双重视角朽木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自去年10月起,实施“新闻扶贫计划”。所谓“新闻扶贫”,就是用新闻、用版面去支持贫困地区。这一做法,以前也有一些新闻单位做过;这次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动作更大,规模更大,力度更大:编辑记者深入贫困地区采访,然后...  相似文献   

7.
人非生而知之,我也不例外。我在大学读的是狄更斯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培根的散文。那时梦想的是当一个翻译家或英语教师。没想到毕业后组织上一声令下,我就来到新华社,一干就是30年。记得分配到新华社对外部第二天,组长就给了我一堆关于全国劳动模范尉凤英的材料,有分社来稿,有剪报,要我用英文编一篇人物特写。面对这堆材料,我茫然不知所措。万般无奈,只好耐心看完材料,动手写一篇英语作文。辛辛苦苦干了三天,洋洋洒洒写了万把字,送给英国专家改稿,不到半小时就给退了回来,要我按新闻写作的要求重写。就这样写了进,送了…  相似文献   

8.
聚合“山野珍珠”谭飞在新华社甘肃分社当了一年半的农村记者,使我感受最深、受益最多的是参加了去年8月分社组织的甘肃扶贫攻坚调研小分队。如今回首,那一次的种种经历与体验仿佛就在眼前。“珍珠得用红线串”在甘肃跑农村,我有一个感觉:农村新闻宛如散落在山野的一...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国内部前不久向各分社发出《关于多发新闻短新闻的通报》。《通报》说:根据读者和各新闻单位要求报纸多登新闻、多登短新闻的意见,总社确定从现在起,抓一抓短新闻的写作问题。多发新闻、多发短新闻是政治上的需要,绝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这也是进一步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恢复和发扬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  相似文献   

10.
长垣县广播站在新乡市广播宣传评比中,连续4年保持总分第一名。他们成功的主要经验是发稿达到短、快、活。短是多发300字以内的短新闻。市局要求新闻短稿率达到65%以上,他们的短稿率达到80%。快就是多发快讯,即多发当日新闻。市局要求每月新闻发快讯不少于27篇,他们每月平均达到60篇以上。  相似文献   

11.
知识林     
网络新闻写作的技巧网络原创新闻的写作,与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一、即时滚动式写作即改变传统媒体以单篇的静态报道,为多篇滚动的动态报道。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受到出版时间以及版面的限制,其新闻报道写作的文本是独立成篇的,网络媒体则不受这种限制,它的写作更接近通讯社记者的写作,但比传统通讯社的写稿与播发还要快。新华网把一篇网络新闻的写作过程描述为:事件发生或得知的第一时间:发快讯十分钟后:详细报道,多篇报道,以超文本的方式展开接下来:附上背景资材和相关报导最后:对此事件的评论如果快讯能够做…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报业的迅猛发展,许多中央级大报及省级报社纷纷在总部之外建立分社,并以分社为事业拓展基地:创办母报地方版或新的报纸。例如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和华南分社分别创办《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人民日报华南新闻》,辽宁日报社大连分社创办《半岛晨报》等等。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央及山东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任何一台联网或拨号上网的计算机,只要键入http://www.xinhua.org,http://cww.com或http://www.china.com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进入因特网新华社网站,获得更快更多的新闻、更详更全的资料。 一、上网先看“新华社快讯” 新华社快讯是新华社为网络用户免费提供浏览阅读的快讯新闻。快讯每天播发国内、国际新闻80条,有信息量大、时效快、短而精的特点。内容涵盖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和重要地方新闻、台港澳新闻。快讯从每天清晨9时至深夜23时不间断发稿,重要新闻随到随发。通过新华社网站读者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信息,而不必要等到晚上的电视新闻和第二天的报纸新闻。快讯是网络用户了解世界、认识中国的第一窗口。 为方便读者查阅,主页上还设有免费的“热点关注”和“报刊要闻”栏目,及时报道当天新华社热点新闻和国内主要报刊的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14.
于无声处觅新闻新华社四川分社杨全新本人采写的《四川沿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一稿获得了1995年度四川省好新闻消息类一等奖。该稿的成功在于抓住了一则主题重大的独家新闻:在四川“一条线一高速发展的同时,四川沿长江经济带也在悄悄崛起!这是记者避开社会热点,深...  相似文献   

15.
新闻就是新闻,大家奋起而抢,重要的新闻谁先抢到并发出去往往就是头条。因为头条先声夺人,先睹为快,所以新闻界最为注重的是“抢”或者“抓”头条。头条的分量之重可见一斑。一件事情发生发展到了可以引发社会关注的地步,那可能就是人们要“抢”的新闻了.既然要格才能得到,想必是有分量、有重大价值的事,否则有谁会去白费精力。小时候在农村,一听说“抢”,就知道或旱或涝,需要抢种或是抢收,否则温饱就会大受影响,那“抢”的意义出于实际和必须。我对于新闻这“抢”总是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常畅想那“抢”是在一种什么情景下开…  相似文献   

16.
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新影片《塔斯社在报道……》。它用半小时的放映时间生动而多方面地告诉观众,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之一怎样进行工作。塔斯社每天接收和播发一万打字页的新闻。四千种苏联报纸、世界上八十个国家的三百家通讯社、报刊和电视广播公司接收塔斯社的新闻。塔斯社在加盟共和国设有十四个分社,在  相似文献   

17.
正是江南的初夏时节。我国著名的军事记者、原新华社解放军总分社社长阎吾同志,到九江海军某部新闻班讲学了。呵!他就是那位几十年戎马生涯的“武记者”阎吾么?这位老前辈,以善于状写战争生活的场景而在新闻界形成自己雄浑刚健的独特风格。他那在淮海战役中描述蒋军狼狈逃窜的快讯,当年曾受到新华总社  相似文献   

18.
汪萍 《新闻与写作》2005,(12):15-15
手机新闻从2003年起,经美伊战争、雅典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日臻成熟。大年初一晚10:10,新浪网新闻中心收到通讯社发来的关于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与地面失去联络的消息;10:19,第一篇快讯被刊登到新浪网站上;1、2分钟后,新浪向手机短信新闻订户发出了第一条信息,这也是国人最早收到的关于航天飞机失事的消息。这个小小的个人通讯工具之所以能在短期内跻身大众媒体之列]其信息特性上的突破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南亚大国,经济正在发展,人民生活还不算富裕,但新闻事业颇为发达。首都新德里,常主办重要国际会议,每年大事频繁,它是南亚地区最大的新闻中心。世界各大通讯社、报纸、杂志均在此建立南亚分社,总管整个地区的报道事宜。说印度是一新闻报道的“沃土”,并非过甚之词。法新社前南亚分社社长曾说过:他们“从新德里发出的新闻,在  相似文献   

20.
六月一日,我台在20点30分开办了《江苏快讯》节目。三个月来,听众反映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开办这个节目?快讯能不能做到快、短、新?稿源如何解决?我们进行了初步回顾。一进入八十年代,新闻界的中心议题就是新闻如何改革?包括怎样提高新闻的时效和改进新闻文风等问题。在这方面,中央台和一些兄弟台带了头,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样子。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跟上新闻改革的潮流,我们在新闻改革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江苏快讯》的上马,就是我们尝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