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席文举 《传媒》2003,(12):48-50
“整合型媒体”是借用物理学和社会学的有关原理和概念,来描述媒体对杜会事物的作用,以及媒体与社会互动关系的一种理论。简单地说,“整合型媒体”就是,如果媒体新闻传播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力,与现实某个社会事物运动变化的脉搏同步,就会发生共振。这种共振能够聚合起一种能量作用于该社会事物,使之产生突变、产生飞跃,推动和促进其向前发展,同时,也大大提升媒体的价值。我们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媒体对社会事物的整合现象”,并把这种能够对社会事物产生整合作用的媒体,称为“整合型媒体”。三个阶段的三个理论 在华西都市报创刊时我提出了“市民生活报”的定位,创立了把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成功结合起来的一整套办报理论和  相似文献   

2.
肖云 《新闻界》2003,(4):15-16
2001年12月,中国都市报研究会年会在武汉召开。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会长席文举同志在会上发表了《整合型媒体: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这篇论文,首次提出了“整合型媒体”的概念和理论,引起了与会同志的浓厚兴趣。2002年1月,《新闻界》杂志刊登《整合型媒体:传媒发展的新境界》首次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了这一理论。同年4月由广东珠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媒———当代最具影响的传媒人访谈录》亦对这一新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200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超越媒体———一个“整合型媒体”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风云…  相似文献   

3.
肖余恨 《青年记者》2003,(11):14-15
时评之“红”近两年,一种新闻文体迅速窜红,成了“热得快”,那就是新闻时评。新闻时评现正处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有的媒体如《南方都市报》则以高质量的新闻时评有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跻身主流媒体之列。  相似文献   

4.
一、媒体竞争催生“新闻报料人”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和媒体息息相关的特殊人群——“新闻报料人”(又称“新闻线人”)活跃在中国的各个城市。他们有的是以此为谋生手段的专职新闻报料人,也有的是兴趣所及,渴望表达意愿的兼职新闻报料人。对新闻报料人的争夺,甚至  相似文献   

5.
“新闻发言人禁说‘无可奉告’……”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 近日,不少媒体都对四川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下发的《四川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中的这一条款予以报道,不少媒体还将这样的话搬上了标题,以示重视。 “无可奉告”成了“忌语”,的确闻所未闻,起码在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媒体判断一个事实能否成为新闻以及如何进行处理的标准。通常,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都是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它们左右着媒体对事实的判断,并在版面上表现出来。 在新闻价值的各个要素中,“第一”、“率先”、“首次”等表达新鲜性的字眼往往能博得媒体的青睐。但是,在新鲜事物越来越多、新闻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7.
侯智 《新闻知识》2006,(5):71-72
现如今,我们时常可以在报纸、广播和电视中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提法——打造“新闻精品”、实施“精品战略”。“新闻精品工程”已经成为各类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媒体内部也形成了人人争出精品、争创优稿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些媒体记者闻讯后,纷纷迅速赶往现场抢新闻,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职业使然嘛。孰料,省城一家颇有名气的媒体记者言语表情中对这起交通事故“没有死人”竟然流露出“失望”和“遗憾”,认为“车祸没有死人缺乏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倩 《今传媒》2006,(12):10-12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能引发更大范围、更强兴趣的娱乐新闻,成为近年来各种媒体争夺受众的一大法宝。和港台地区八卦新闻铺天盖地不同,大陆娱乐新闻发展初期,一直都在回避着“八卦”的内容。而当下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娱乐新闻的趣味、尺度也几经嬗变,如今已显现出一种猛烈的“八卦化”趋势,追踪、蹲守、偷拍,这些港台地区娱乐报道增加卖点的法宝已为内地很多媒体所采用。而今年喧嚣一时的“王菲产子”、“窦唯烧车”等事件,则让众多内地娱乐媒体向“八卦”进一步靠拢。《新闻周刊》更是将今年称为内地娱乐媒体的“八卦元年…  相似文献   

10.
“新闻线人”又称“新闻报料人”,有学把“新闻线人”定义为“通过提供新闻线索而从新闻媒体获得报酬的人”。在我国,“报料”最早兴盛于香港,称为“爆料”,这一词在内地首先为广东媒体效仿,并很快为北京、上海、南京、长沙、成都、深圳、武汉等地的媒体接受。而央视的焦点访谈则是较早受惠于“报料”的栏目,在其播出早期,依靠“报料”,挖掘出大量有重大价值的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媒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主要表现形式是为公众提供新闻,新闻的最高追求是事实和真相。随着媒介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标榜为“新主流媒体”的媒体,无形中  相似文献   

12.
李辉 《今传媒》2005,(11):51
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与大众文化的崛起,我们的媒体现今正沿着“新闻八卦化”和“八卦新闻化”的道路大步前进。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有些媒体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无关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件侵占了大部分新闻版面,八卦事件一再成为新闻焦点,而新闻自身的品质已不再重要。八卦的正规称谓是“流言蜚语”或“闲言碎语”,在英文中,八卦就是gossip,按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的定义,gossip是“轻浮”,常指无根据的传言。八卦新闻的内容大多与性、暴力、死亡有关,并且可以归入奇闻轶事与个人隐私两大类。前不久轰动一时的“22岁女大学生要嫁48岁…  相似文献   

13.
试析"受众需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征 《现代传播》2005,(3):127-129
一个事实能否成为新闻,不同阶级,不同国家的不同媒体有不同的新闻评价标准。但几乎所有评价标准的基础,都离不开“受众需求”这四个字。但是,“受众需求”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新闻究竟应当满足受众的哪些需求?这是常使新闻从业者产生困惑的问题。共和国“受众需求”演变在中国新闻发展的历程中,与受众需求相似的“大众兴趣”、“群众呼声”曾是一个敏感的字眼。在极左思潮流行的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媒体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革命,不容置疑地当作全体人民的第一需求,天天宣传全国人民整齐划一地“奔向共产主义”,时时强调让中国“…  相似文献   

14.
周泽 《新闻记者》2004,(9):6-10
关心新闻法制的人都会注意到,“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近些年来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特别是“张金柱案”、“夹江打假案”。之后,很多这者都对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表示忧虑,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  相似文献   

15.
"和谐媒体"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慎界定“和谐媒体” 最近以来。在人们论及和谐社会构建中新闻传媒的作用时。“和谐媒体”的概念被频繁使用。要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新闻传媒发挥积极作用、做出切实努力。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新闻传媒,如果本身并不和谐.那是不可思议的。但“和谐媒体”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因此笔者不主张在学术研究的语境中太多地使用这样一个缺乏审慎界定的概念。而如果缺乏审慎的界定,它就很可能被误读。  相似文献   

16.
圈内人对“跑口”这个词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对“跑口”带来的弊端恐怕也略知一二。新闻“跑口”带来的弊端说明媒体在整合新闻信息资源上的手段并不得力。当然这也是有现实原因的,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重叠,政治因素的影响,文化差异,新闻操作习惯等原因都造成新闻分口的不易,比如,在台湾媒体里边,各派政治力量的活动很多时候是作为社会新闻来报道的,而在大陆可能就会当作重要政治新闻来处理。于是信息的混乱就一定意义上成为新闻分口的特色也是弊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齐玉芹 《青年记者》2006,(10):79-79
开发新闻资源是增强媒体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徐州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有意识地开发新闻资源,并在实践中尝试着对新闻资源的“再生”、挖掘和进一步整合“经营”,收到了较好的回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新闻资源开设新闻“110”。我们借鉴公安设立“110”的做法,开设了徐州新闻“110”——85698303新闻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提供新闻线索。听众电话一打,我台记者及时赶到采访,新闻热线电话的开设,不仅能密切电台与听众的关系,而且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新闻线索,从而采写出独家新闻。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听众拨打新闻“110”提供的新闻线索,时效性、新闻性…  相似文献   

18.
一2005年8月22日,东方网推出上海“媒体特快”频道,先开设“解放声音、文汇观点、新民关注、晨报视野、电视聚焦、电台快报”六家主流媒体排行,运转半月多后,又增加新闻晚报、劳动报、青年报、东方早报,统称“十家传统媒体新闻排行”,在网络上更引人关注。9月上旬起,东方网不仅在网上公布“十家传统媒体新闻排行前十名”、“十家传统媒体新闻点击总量排行”(后整合为“上海媒体网上影响力排行”),同时发布十家传统媒体各自新闻排行前十位具体点击数,并将上述各项页读数每日传送给这十家媒体。这虽然只是部分网民对某些新闻是否要看和欢迎程…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一直把新闻的时效性、地域性、趣味性等作为衡量新闻取舍的坐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坐标将逐步失去它们的功效,正像传统的长度单位,面对“纳米”时代显得一筹莫展一样。网络信息时代使得新闻时效性上的竞争成为“零差异”。所谓“零差异”其实仍旧是“有差异”。这种“差异”在相同的媒体  相似文献   

20.
罗建华 《新闻记者》2007,(12):38-41
2007年夏天,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炮制的一个“纸包子”新闻露了“馅”,引发新闻界对现有媒体用工体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