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策》作者在纵横家思想和尚智主义倾向的指导下,对战国时期的两类策士─—无行说客和高才秀士,两种策术─—近于诡辩和实事求是,缺乏是非、美丑的区分和价值判断,反而一律抱着欣赏的态度。对此,《战国策》研究应当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主要内容是记述战国时代纵横家策士言论和行动的一部著作,它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视角通过纵横家的活动反映了战国时代所体现出的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新的思想,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认识那个时代留下了生动宝贵、丰富多彩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荆轲刺秦王》(下文简称《荆》文)是《战国策》的精彩篇章,它将荆轲刺秦王记叙得生动曲折、跌宕起伏,实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然而,细细读来,却发现其中似有几处疑点。  相似文献   

4.
《〈史记〉献学丛稿》2000年1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入论18篇,分为三组:第一组9篇,讨论司马迁生年、《史记》断限、《史记》亡缺与续补、太史公官职等;第二组4篇,讨论《史记》取材,重点探讨《史记》与诸侯史记、《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的关系,以及《晏子春秋》、《管子》、《孙子兵法》、《新语》、《司马法》诸问题;第三组5篇,讨论《史记》编纂学,探讨《史记》体例、述史框架、《史记》纪传体与传记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刘歆撰《七略.诸子略》,一如其父之所谓“九流十家”,称纵横家为“其中可观者”之一。然而,后世学者对此多持异议,或以为“纵横家只有口才而无学术”;或以为《战国策》只是纵横家社会活动或政治活动事迹的记载,它本身不是一家学说。欲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文化流派,就必须找到指导他们言行的理论纲领。如果我们将《战国纵横家书》的出土和《鬼谷子》书与战国纵横家联系起来,则可以说明纵横家作为“一家之说”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共33篇497章。它主要记载纵横家的思想、言行,反映战国时代的政治、军事、外交和其它方面的史实。它是战国时代的一面镜子,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和史料价值。其思想内容颇为驳杂,影响较大。正如李梦阳云:“录往者迹其事,考世者证其变,工文者模其辞,好谋者袭其智。依正因为这样,历代对本书的评价才褒贬不一,尤其是它的思想内容,大多持贬责的态度。汉代刘向认为《战国策》是“纵横短长之说”。②到宋代,曾巩则贬之为“邪说”,主张“放而绝之’执明代李梦阳也斥之为“畔经离道之书’吻。清陆陇其更称此书“机变之巧,足以…  相似文献   

7.
苏秦、张仪纵横说辞探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策》所录十余篇苏秦、张仪的纵横说辞,乃后学者的拟作,具有鲜明的创作色彩和文学特征,实为精心构制的“纵横家言”。它们既是纵横说辞的典型样板,也是供后学者研习纵横术的出色范本,还可看做支撑各《策》的主干。细加探究,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8.
蒋玲 《现代语文》2008,(12):129-129
《战国策》既称战国的“杂史”,又号“纵横家言”,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而作为《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已被多家教材和古选文本收录。但笔者在研读中发现,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语文教材(2003年6月第1版)《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在解释“念悲其远也”中“念”字时,译为了“悲伤”,笔者认为有些不妥,现论证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选古文的人大都喜欢选《战国策·赵策四》里的“触砻说赵太后”这一章(这篇文字亦见《史记·赵世家》)。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里正好有这一章,可以用来校正《赵策》的几个错字。  相似文献   

10.
显赫于战国、秦汉之际的纵横家 ,是一个注重实践 ,善于韬略智谋的学派。因此 ,有人认为纵横家无学术 ,对纵横家的研究多局限于它的人物行踪与历史事实。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1 998年 8月 )、张彦修副教授著述的《纵横家书》则不同。该书在对纵横家进行了系统探讨之后 ,认为纵横家是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学术和经典著作的学派。纵横家的经典著作 ,《汉书·艺文志》著录 1 2家 ,1 0 7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 2部 ,6卷。虽然著录的这些纵横家经典大多都已经佚失 ,但传世的纵横家的教科书《战国策》、《鬼谷子》和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  相似文献   

11.
传世文献中没有记载过洞庭郡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学术界人士一致认为,湖南省龙山县里耶秦简中出现的"洞庭郡"在传世文献中从来没有过记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史记·苏秦列传》和《战国策·秦策一》中都是有洞庭郡的记载的。把传世文献与里耶秦简的记载结合起来,洞庭郡的来龙去脉可以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正>《战国策》是一部我国先秦时期弥足珍贵的史料汇编,也是一部杰出的散文总集。在这部贯串着纵横家思想的历史散文著作中,蕴涵着不少关于人才问题的见解和论述。倘加探微索隐,则不难发现,这是一些颇有价值的真知卓见,其中显然有超越前人、高出当世和启示后人之处。因此,对《战国策》中的人才论作一番认真的探索和研究,应该说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共33篇497章,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思想、言行,塑造了一个生动活跃、五光十色的士人群体。司马迁首先为战国士人立传,《史记》中纵横家的传记篇幅之长超过了除孔子外的其余诸子传记之和;西汉末年刘向搜集、整理战国士人资料,成书《战国策》,自己认为是"纵横家之说",褒扬战国士人为"高才秀士";宋代曾巩则斥责该书为"邪说",认为战国"游士"其言其行"为世之大祸明矣",主张"放而绝之"。作者认为在纷争不息的战国政治舞台上,纵横家们纵横捭阖,呼风唤雨,用自己的才智和生命谱写着一曲曲特殊的生命交响曲,他们是清高与世俗、高尚与卑劣、机智与狡诈等种种矛盾的混合体,是历史的必然产物,从正面或负面影响历史的发展。本文从产生背景、功利和谋略等方面对战国纵横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选取了《战国策》中的“讲”、“让”两个常用词,并对其在《战国策》中的用例、词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纵横家曾在历史上有过短暂的辉煌,留下了几部非常有影响的著作,《鬼谷子》阐述了纵横家的主要理论,《战国策》记述了纵横家的活动史实,《长短经》为纵横家谋略的集大成者,这三部书的流传体现了这个学派最客观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与《战国策》所记载关系密切的事件约有九十多件,其中存在大量的异文现象。本文试对其异文进行校勘。并考证其正误。  相似文献   

17.
宋菲 《现代语文》2010,(5):124-125
有人说,21世纪的三大武器是知识、金钱和口才。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非常注重口才,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说客盈门。《孟子》《战国策》里记载了大量的谈话和辩论。  相似文献   

18.
<正>《战国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间的典籍,主要记录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等,同时也记载一些历史事实。作为其中一篇记述纵横家游说言辞的典范之作,《邹忌讽齐土纳谏》之所以历久传诵,很大程度并非邹忌"说了什么"影响着后人的思想——建立制度性的言论通道,保障人民的话语权力,尽管这一民主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弥足珍贵,但是,真正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是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此书多处剪裁取用《战国策》文字资料,并作以精妙评述。有的直接转引原文佐证自己思想观点;有的裁剪引用策士言论为我所用;有的重组《战国策》的部分文字,以凸显《淮南子》的辩证思维;有的浓缩《战国策》故事,取其精髓化为已用。《淮南子》多次评判苏秦、智伯等人的成败,反映出其较浓的道家历史政治学与道家理论思维。刘安等人在对《战国策》史料的融裁运用中,体现出自己的政治、历史、哲学等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20.
崔志中 《学周刊C版》2010,(8):145-145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动时期。在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彤成的过程中,各个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争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纵横游说之士成了当时外交和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的人物,他们被称为“策士”或“纵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