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宁 《钓鱼》2012,(22):18-19
怎样选购、收藏保养浮漂选购浮漂的三步曲一、外观检查购买浮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浮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浮漂不是支做工精细的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2.
许多钓鱼人对如何养护和修复浮漂没有经验,有的买了不少价格昂贵的浮漂没用多久出现了漂尾褪色难于分辨;有的可能漂身涂装漆破裂,作钓时“跑目”,留之无用,弃之可惜,久而久之家中浮漂一大堆。其实修复浮漂技术很简单,下面告诉你要领,有兴趣者不妨动手试试。  相似文献   

3.
刘定龙 《钓鱼》2009,(4):20-21
二十五、浮钓的方法 1.钓翻身:这是浮钓时最早抓取的信号。它是利用浮漂从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会有一个短暂停顿的特点而设定的钓鱼方法。这种钓法的前提是鱼层很高,饵的雾化和膨松度好,钩子入水就有鱼吃钩。由于是钓水面的最上层,我们可以人为地选择宽肩浮漂,并调整浮漂到较高的目数,使浮漂直接在漂身和漂尾之间翻身,  相似文献   

4.
二十五、浮钓的方法1.钓翻身这是浮钓时最早抓取的信号。它是利用浮漂从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会有一个短暂停顿的特点而设定的钓鱼方法。这种钓法的前提是鱼层很高,饵的雾化和膨松度好,钩子入水就有鱼吃钩。由于是钓水面的最上层,我们可以人为地选择宽肩浮漂,并调整浮漂到较高的目数,使浮漂直接在漂身和漂尾之间翻身,并在这里停顿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较长的  相似文献   

5.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 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的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编者 一、材料和工具 1.漂身稍粗的木质立漂1支。 2.废底片1段,长度10厘米以上。 3.绿色、黄色、黑色油漆少量。最好是荧光漆。 4.502胶、强力万能胶或树脂胶。 5.直尺、刀片、钳子…  相似文献   

6.
刘定龙 《钓鱼》2008,(23):26-27
十五.底钓猾鲫调漂法 底钓猾鱼,最常用、最经典的调漂方法是使用和早期的孔雀翎长身软尾一类的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一线,抓一线吃口。调3目一线,就是组装好钓组后现场调试,通过增减铅皮使浮漂在钩不落底时水表面只露出3目加大约4分之1目。钓3目一线,就是装好饵后,通过改变浮漂的位置,使浮漂露出3目加4分之1目。只抓一线吃口,就是垂钓时专抓浮漂升降一线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杨毅 《钓鱼》2009,(19):22-23
河道中“台钓”浮漂的选择,河道区别于池钓的最大特征,就是有流水的存在。浮漂的选择上一般都是以中长漂身的10—13目长硬尾、长碳脚浮漂为主。在一些小鱼特别多的场合,预备一只三等分造型的软尾漂也是可以的。若是在河道的支流,封闭的闸口等处垂钓,由于没有水流的关系,也大可参照自己平时池钓的喜好选择和调整浮漂。流水中的浮漂不宜调的过于灵敏,较低的目差,甚至是调几目钓几目都是可行的。原因是野河中的鱼类基本上都是生口色,即便因为天气或是水情等原因,遇到轻口的鱼讯时,浮漂正常的调钓信号巾,会很清晰,这是与池钓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使用长竿短线钓草缝,最让人烦 脑的事儿是解决浮漂问题。使用蜈蚣漂距离远些就不易看清楚,使用长身立漂入水困难出水还容易将漂折断。因此大多数钓友都使用短身浮漂。但短身浮漂的灵敏度不高,因此十分矛盾。我使用长身立漂钓草缝的方法是:用1厘米长细塑料电线外皮一段套在主线上充当漂座(漂脚粗可用气门心),漂座上端再套2~3毫米长一段气门心,浮漂插入漂座后将上端气门心套在视漂根部(见图),这样组装后浮漂与主线平行,在草缝中可直出直入,灵敏度也很高。此方法也适用于钓冰洞。望众钓友不妨一试用长身浮漂钓草缝@李世贤!呼…  相似文献   

9.
钓界有传说:硬尾浮漂的灵敏度比软尾的高。其一种解释,认为软尾是空心的,空心的浮力大,浮漂下顿时漂尾增加的浮力就大,阻力就大,所以灵敏度低;还有一种解释,认为硬尾较重,可帮助浮漂下顿,所以实心的灵敏度高,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冰钓浮漂长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多选用通草制成,因为孔雀羽或芦苇受低温影响,极易破裂。选购时,注意漂体光滑无气泡,防止渗漏。漂尾的荧光漆一定要醒目,形状可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风大,应选择稳定性较好的倒水滴形,浮力要小:细长漂更能准确提供鱼吃饵的动作。  相似文献   

11.
冰钓固漂法     
经常参加冰钓的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洞口小,浮漂长(一般浮漂的长度都会大于冰洞口的半径),投钩和抖竿时冰洞的冰沿就会对浮漂的起落形成障碍,严重时还会损坏浮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在浮漂座以上的主线上套上一段宽约1毫米的气门心,钓鱼时再将气门心套于漂身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12.
杨毅 《钓鱼》2010,(4):18-19
漂尾的长硬尾设计,可以赋予漂在运动过程中更大的信号搜索空间,同时长硬尾的设计也更影响到浮漂整体重心位置的上移。调低目的情况下,信号的幅度更明显。调高目时得到信号的强度会更多。软尾漂的软尾因为具有浮力,漂的整体重心位置更接近漂身的中段,因此翻身速度快、到位快。  相似文献   

13.
一、浅水垂钓对鱼的影响浅水鱼塘(本文指水深在30厘米以内水域)垂钓难度很大,一般情况下很难钓到鱼,只见鱼儿游,不见鱼儿咬钩,钓友望鱼兴叹,其影响主要有:1.浮漂的色彩影响。浮漂制作生产时为醒目,以各种彩色红、绿、白、黄、蓝、黑、莹光色等涂刷漂身、漂尾。醒目的色彩在浅水  相似文献   

14.
<正>浮漂又叫浮子,南方也叫浮标,它由漂脚、漂身,漂尾三大部分组成,细说起来还有目数、漂肩等小的组成部分。钓鱼人用浮漂钓鱼是把它立于水面上几目,通过它露出的目数,观察鱼吃饵的动作。当浮漂出现下沉、上顶等动作后,马上提竿刺鱼,完成钓鱼的一个步骤,所以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可调浮漂     
选择浮漂最重要就是浮力的表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可调浮漂,可调浮漂最特别之处是内置了独特的浮力调整系统,不需更换钓组便可以做出多种浮力微调设定,以达到最敏锐的鱼讯表现。可调浮漂还在漂苗与漂身连接处采用回弹式的两段设计,内部采用抗氧化弹簧配合弹性材料外层,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6.
春天鱼吃饵不像夏天那样快捷,像鲤鱼、鲫鱼,只是轻轻的用嘴吸饵,表现出的鱼讯很微弱,那么漂的灵敏度就要求更高。首先应选择具有修长的流线型漂体的浮漂,这样的漂可以减少与水之间的黏性阻力。而漂尾应当十分鲜艳,便于观察。浮漂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当鱼摄饵时的拉力改变这种平衡状态,使漂排开水,顶部下沉。从力的角度看,鱼的拉力是固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一支浮漂,不管是何种材质,只要其体积相同,其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便相同;在水中悬浮时,其浮力所能承载的包括其自重在内的重量亦相同。我认为,减轻漂体自重,使其浮力能多点去承载悬浮时的配铅,是悬坠钓法的浮漂应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同体积的浮漂,漂体自身的比重小些,自重轻些为好。下面所谈的漂体形状与浮漂的倬用功能.亦与这一问颢有关。  相似文献   

18.
浮漂筒巧改     
李致奎 《钓鱼》2010,(8):49-49
渔具店出售的圆柱形透明塑料浮漂筒,因价格低、携带方便,是很多业余钓鱼人的首选。但这种浮漂筒容易损伤浮漂。一是几支浮漂装在一个筒中,浮漂与浮漂,浮漂与筒壁相互摩擦碰撞容易磨损浮漂的漆皮;二是携带时注意不够,漂筒倒立,容易使漂尾折弯损坏。我做一小改,方法简单,使用起来以上弊病也全解决了。  相似文献   

19.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钓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  相似文献   

20.
范宁 《钓鱼》2004,(19):37-37
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高质量产品。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因为,鱼漂的漂尖部分是我们直接观察鱼讯的主要参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