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芳  李晓红 《山东档案》2011,(2):58-58,62
在风光秀丽的刘公岛西端,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清代海军学校—威海水师学堂的遗址。这所我国现存的惟一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开办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是清政府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学堂之后创办的第四所培训海军军官的学堂。经历百余年风雨沧桑的威海水师学堂,曾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江南制造局译书中,有《英国水师考》、《美国水师考》、《俄国水师考》、《法国水师考》、《英国水师律例》、《水师章程》等有关兵制的译书近20种。显然这是后来办北洋水师李鸿章等命令翻译的。可见洋务的水师系统对翻译的重视。但也有重视得不是地方的。捡得高梦旦为其亡兄高而谦所译《代数学》而作的跋,可见一般,  相似文献   

3.
盛沛林同志的《文坛漫步》一书中《熟能生巧》有:“鲁迅说:‘文章得失不由天,创作甘苦自艰辛。’”《新闻知识》1992年第10期苏清杰同志的《人情练达即文章?》中说:“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陆游的告诫,至今依然有现实意义。”但据有关资料记载,1898年5月,鲁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大约过了半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鲁迅于1900年3月18日在江南矿路学堂作旧体诗《别诸弟三首》,附言托同学从南京带回绍兴。诗中抒写他为谋生奔赴异乡,兄弟别离的衷情,诗末云:“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表达了他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远在天涯海角,欣闻纪录片《船政学堂》与广大观众见面,不禁回想起跟剧组一起追寻船政先辈留欧足迹的一段经历。我对福建船政始终有份特殊的情感。我外祖是福建水师提督,在光绪十年抗法保台时曾与船政将士并肩作战。先父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人民海军"海上先锋艇"艇长,也得益于闽系海军前辈的教诲。80年代末我于大连求学期间,中国海法学科的祖师爷黄廷枢先生依然是船政孑遗。对我来说,福建船政不是学术研究,也不仅是一段传奇,更  相似文献   

5.
晚清海军留学生作为由旧式“水师”向近代海军转型的崭新群体,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本文拟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及相关资料,对晚清政府派遣海军留学生赴英法留学的历史背景、留学章程、派遣历程等问题,作一简略综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清王朝由于海防的落后而一败再败,由此开始重视海防和加强海军建设,并积极兴办海军学堂培养本国的海军人才。本文对清末海军学堂教育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10,(11):46-46
首先这个家族说起来是和曾国藩有关的,曾的孙女,嫁给浙江绍兴人俞明震,俞明震何许人也?俞明震(1860-1918年),字恪士,号孤庵,晚清知名于诗界、教育界、政界。甲午战争时,曾协助唐景崧据守台湾。俞明震还曾担任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等职。俞明震曾担任过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督办,也即校长。1898年,十八岁的鲁迅进入该校,成为俞明震的学生。《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到“恪士师”,就是俞明震。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很多人都在回顾反思,甲午战争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历史启示?这里涉及"落后就要挨打"以及海洋意识、海权意识、海军建设、人才培养等。《船政学堂》这部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的选题,对今天的教育意义极为深远。《船政学堂》讲述的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第一所海军学校的故事。这个"海军摇篮"的地位,应该明确树立起来。我曾经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叫《啊,海军》,讲日  相似文献   

9.
1866年成立于福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其创建初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建立新式海军并培养海军人才。中国近代众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毕业于这所学堂,其中不乏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的巨擘。  相似文献   

10.
陈胜 《兰台世界》2013,(10):75-76
为了加强海防建设,李鸿章在海军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创办海军学堂、实践锻炼、出洋留学、加强管理等举措培养出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海防建设,李鸿章在海军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创办海军学堂、实践锻炼、出洋留学、加强管理等举措培养出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  相似文献   

12.
正《船政学堂》既是对一段特殊历史的编年体式的真实记述,又是一部让人对近代中国产生更多感慨和唏嘘的纪录片,它让观者读出了近代海军兴衰之外更大、更深的思考。《船政学堂》告诉我们,直到清朝已过鼎盛时期,中国还没有海权观念,仅有了一点海防意识。建设近代海军、在海上拥有防范外侵的军事力量,这是一种早期的觉醒。本片的立意高远,在于通过对船政学堂建立过程的描述,引发出近代中国建设海边防御力量的历史过程。特别让人感慨的是,正像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需要先行者做出奋斗  相似文献   

13.
<正>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展现了"中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学堂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记录了民族先驱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刻画了船政学子大胆开放、提倡启蒙与创新、悲壮报国的集体群像。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深切的时代使命感,使作品呈现出坚定、厚重、悲壮的冷峻质感,让人仿佛能碰触到历史影像背后的当代脉搏。一部船政学堂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开放史。《船政学堂》以"见物更见人"的故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所兴办的各类新式学堂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发端和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各地方言馆中开设了英语课程,同时在福建船政学堂、上海江南制造局操炮堂等许多军事学堂、实业学堂也开设了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水师逐渐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军旗系统,但却未有近代意义上的海军军旗。鸦片战争后,西方海军的近现代军旗制度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水师军旗。1862年,英国人阿思本擅代清政府设计了一面海军军旗,意图掌控中国海军,但舰队被清政府遣散,其设计的海军军旗未被采用。阿思本事件后,清政府颁行了第一面海军军旗,即为三角黄龙旗。为与西方化一(西方多用长方旗),1888年,海军军旗改为长方黄龙旗。民国建立后,黄龙旗被废除。各方围绕国旗、军旗的样式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最后确立五色旗为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北伐后,南京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党旗、军旗。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海军军旗历经黄龙军旗、青天白日军旗的变换,其变换并非军旗符号的简单更易,实质上蕴含着极其复杂而又丰富的政治取义与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在危机愈加深重的时刻,失去海防几近意味着失去政权,于是清廷终于发出了“大治水师为主”的决断,仅建成北洋海军就耗银3000万两。但为什么自1888年北洋成军后,“添船购炮”的工作突然完全停止了呢?连慈禧皆称“惟念海军关系重大,非寻常庶政可比”,几近将海军视为身家性命,却突然要将其经费挪去兴建颐和园呢?原来,慈禧正面对另一个烦恼。  相似文献   

17.
意志不坚沦为汉奸 周作人,笔名知堂,1885年生于浙江绍兴,早年毕业于南京水师学堂,后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是日本人,1912年入中国籍.  相似文献   

18.
李淑清 《图书馆建设》2007,(3):107-108,112
笔者通过对前福建厦门水师提督陈汶环的《陈氏宗谱》及后裔情况的研究与考证,对其家谱及家族的族源、发展和迁徙黑龙江的缘由,以及陈汶环受清政府调遣率福建水师参加抗俄战争的全过程和创建以福建水师为骨干的黑龙江水师营,在保卫黑龙江领土等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进行了论述。同时对陈汶环后裔的情况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坐落于辽宁大连市黑石礁高校学府区。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1953年,由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校档案馆成立于1997年6月.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馆藏文书、科技、教学、外事、  相似文献   

20.
<正>清末,清政府着力建设近代化新式海军,新式海军需要新式的海军军官。清政府海军中实力最强的北洋海军拥有一批新式的海军军官,福州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是其骨干和中坚力量。在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之前,中国还没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的学校和机构。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开始招生,但由于当时科举盛行,世人都将科举致仕作为正途,船政学堂招生的结果是"艺局初开,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