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交叉学科形成过程中如何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当前我国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多伦多大学交叉学科合作专业,以传统专业为依托的招生培养原则、以交叉性议题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善的交叉学科组织协同和质量保障机制,为交叉学科培育过程中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解决了这一阶段分科教育与交叉学科教育分离、不同专业课程的简单拼凑、不能充分利用学科近缘交叉的优势等问题,为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即研究生培养中应构建“专业+交叉”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以交叉学科问题为导向的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常态化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定交叉学科专业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围绕“双一流”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彪 《教育教学论坛》2012,(39):274-275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研究生教育则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细化,交叉学科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社会需要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下,讨论交叉学科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以水声工程学科为例,浅谈交叉学科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想法。  相似文献   

4.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研究生教育则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细化,交叉学科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社会需要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下,讨论交叉学科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将以水声工程学科为例,浅谈交叉学科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想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交叉学科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适应国家对高层次食品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针对食品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及食品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讨如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采取多举措并进,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意识,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科学向综合性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建筑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情况,针对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形成符合土建类院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证明,科学、规范地设置交叉学科,建立与交叉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也有利于使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特色产业,研究生是该产业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中的主要执行者。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国际化培养是一项重要策略。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的特点及优势,重庆大学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研究生创造国际化培养环境,让研究生更好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掌握国际前沿与进展。它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增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该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不适应社会需求、受传统培养模式制约和机制体制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深入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典型交叉学科“农业信息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表明,适应需求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根本,适切的培养模式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健全的机制体制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坚强有力的导师团队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考察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模型。该模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科学发展前沿,以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为核心,揭示了培养实践的基本内涵;最后提出了我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营造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环境,必须搭建适合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软硬件平台,加强学科群和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本文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模式、交叉学科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制度与激励机制探索等四个方面,开展了仿生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探索研究,以冀在产生一批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同时,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信仰教育的认知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认知错误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信仰教育的分析与认知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课程的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变革。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必须与个人的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层面上达成一致,强化了德育与体育的联系和有机结合。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要结合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德育在教育活动中有机结合,相互影响、自然渗透,从而真正产生既健身又育人的双重效应.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体育的审美教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可以作这审美教育的途径。它能增强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能力,调节审美情感,最终达到与艺术审美教育同样的目的-群体的和谐与道德的至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美育的角度,用美学的观点,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体育美学的指导下,寓美于教,寓教于乐,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践,这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将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secondary school system in England has undergone a radical transformation since 2010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independent academies run by private companies (‘academy trusts’) and funded directly by centr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es and their predecessors, city technology colleges, and explores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continuity and change. It is argued that processes of layering and policy revision, together with austerity measures arising from economic recession, have resulted in a system-wide change with private, non-profit-making companies, funded by central government, rapidly replacing local authorities as the main providers of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位置是社会主义学校的本质所在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要求 ,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   总被引:129,自引:0,他引:129  
精英教育机构不应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为减轻大众化给精英教育机构带来的压力,在高等教育增长的规模速度和增长方式上,应变"控制发展"或"加快发展"为"适度超前发展",变"内涵式发展"为"外延式发展"或两者并重,以外延式发展为主。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的信心,期待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变。实验证明这对成人高等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这是对传统的罗森塔尔试验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各环节的工作,并且要遵循试验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