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奎 《山东教育》2008,(6):16-16
下午第一节课刚上课,学生们就纷纷来告状,说小鑫和同位因为打架被叫到了德育处。果然,不一会儿,两个学生脸红脖子粗地带着打架的余火回到了教室。学生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等着我来“发落”这两个犯了错误的同学。我站在讲台上,沉思片刻,对他们说:“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你们愿意接受惩罚吗?”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怯生生地说:“愿意。”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应忌语”和“应忌事”谢奎芳教师应忌语十条:一、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应说:“‘犯了错误,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忌说:“没有用的东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二、当学生来请教问题时,应讲:“这个问题问得好,老师告诉你。”忌说:“上课不听讲,这样简单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话、作文、答题等忘性大,常常说了前面忘了后面,有时,往往是全班大部分人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教他们回答“因为”后别忘了加上“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一下,可仍然收效不大,“该犯”的那些小错误仍照犯不误,教师的喋喋不休面对学生的“固若金汤”全然无用,有时颇让人灰心!时间一长,我开始怀疑起自己的批评方式来。一次,批阅学生作文,又发现近一半作文本上的引号有前引号却没有后引号,而这我已不知在班中讲过多少次,“杀”过多少只“鸡”了,可仍然“骇”不住这些“小毛猴”。一时火起,我这张…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话、作文、答题等忘性大,常常说了前面忘了后面,有时,往往是全班大部分人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教他们回答“因为“后别忘了加上“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一下,可仍然收效不大,“该犯“的那些小错误学生照犯不止,教师的喋喋不休面对学生的“固若金汤“全然无用,有时颇让人灰心!……  相似文献   

5.
幼稚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要注意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 在一节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先让学生听乐曲《二泉映月》,接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乐曲我听了直打瞌睡。”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那学生的脸红了。这时,我没有全盘否定这个学生的感受,而是首先表扬了他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话、作文、答题等忘性大,常常说了前面忘了后面,有时,往往是全班大部分人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教他们回答“因为”后别忘了加上“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一下,可仍然收效不大,“该犯”的那些小错误仍照犯不误,教师的喋喋不休面对学生的“固若金汤”全然无用,有时颇让人灰心!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与友人闲聊,他的一句话触动了我 的心思。他说:“我今天对文学有这么大的兴趣,有这样的文笔,也得归功于小时候被老师罚写了那么多的日记。”我脑中一念闪过:作文,一直是学生和我的一块心病,何不也效仿那位老师呢? 第二天,有几个学生打架。我问清原由,批评教育后,说:“为了以示惩戒,你们回去后,每人写一篇日记。”后来,我看了看,写的都是对于自己错误的认  相似文献   

8.
刘文东 《班主任》2004,(11):20-20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找其"谈心",说上一大堆的道理,说得学生不住地点头说"是……对……".乍看,"谈心"起到了效果,可实际情况呢?过不了多久,学生又会犯同样的错误.于是,老师再找他来"谈心",如此反复.老师抱怨学生难教,而学生也越来越反感老师的这种所谓"谈心",两者都感到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9.
<正> 今天,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因为我又犯了错误,和同学打架了。我犯的错误太多了,打架、骂人,不做值日,作业很少完成,常说谎,有时还逃学……我知道自己错了,唉,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
张小伟 《考试周刊》2011,(90):215-216
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9月9日的上午第一节数学课后,我班两位小班长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说:“老师,班里有同学打架了!”我正在批改作业,立刻抬头问:“谁打架了?怎么回事?”班长李梦娇说:“张希和汤浩打架了.张希都哭了!”我急忙赶到教室里..只见两位同学面面相觑,张希正在抹眼泪,旁边有一圈的同学在围观。我说:“来办公室吧。”他们随我来到办公室里。如果是以前,  相似文献   

11.
戏剧班会     
近来班内频繁出现违纪现象,也谈了心,也做了强调,可是还犯,还犯,怎么办呢?难道真的没辙了吗?我不相信,因为我是一个喜欢动脑的人。正想着怎么解决的时候,班长刘磊急急火火地跑来找我,说:王磊跟张鹏打架了,同学们刚给劝住。他俩打架?我有点不相信,因为王磊和张鹏都是品行很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姜澎 《成才之路》2009,(23):91-91
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又犯同样的错误……”这是‘1’.12345的‘1’……”这两个场景,对大多数为人父母者来说,大概不会陌生。前者是愤怒的父母对犯错孩子的指责。而后者则是他们在对孩子进行“耐心教导”。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场景中的孩子都会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3.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憾、生气,然后以严肃的态度、严厉的语言批评、呵斥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如果能够出于平常心,施以爱心,耐心地引导、说服,善待学生就已经是不容易的了。善待学生仅仅只是爱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爱,更是一门艺术。所以,仅仅是善待学生的错误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欣赏学生的错误。一个经营拖鞋的公司派出两个员工去沙滩调查市场情况。两个员工回来后,一个说:“市场不景气,沙滩上的人都不穿鞋子。”另一个说:“市场潜力很大,沙滩上的人都没有穿鞋子。”同样,面对学生不断出现的错误,消极的态度是:学生又犯…  相似文献   

14.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在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好,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听完朋友的故事,我感触很深。无形中,我联想到我的工作,联想到我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尽量避免学生发生错误,让学生在平坦道路上学习,即使发现错误也是批评一通。现在看来,我错了,错误也有错误的价值,这让我重新认识了“错误”,重新审视“错误”。  相似文献   

15.
家访是老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但老师们同是进行家访,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尽相同,这里面有许多奥妙值得我们探索。学生和家长一般都喜欢老师“报喜”,不喜欢老师“报忧”,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根据学生和家长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家访时因势利导,努力做好转化工作,变“忧”为“喜”,就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班上有个孩子一点小事和同学打架,经过教育认了错,但很怕老师去他家里告状“报忧”,于是我说“:你要好好改正缺点,等你彻底改正了,我再到你家里去‘报喜’。果然,他不但不再打架闹事,而且能主动帮助同学。看着他的变化,我打心…  相似文献   

16.
国庆节,我到市百货大楼买书。在看书时,一对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三四岁大的男孩正指着一个变形金刚玩具要买.他妈妈说:“在家时,我们已经说好了,不买变形金刚,你怎么现在又要了?”孩子一听,一下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这位妇女一脸严肃,说:“现在一定不能给你买,我不能对你犯的错误给予奖励。你这是又犯了一次错误,你知道犯两次错误的后果是什么吗?”孩子失望地看了一下自己的妈妈,站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土,绅士般跟着妈妈走了。  相似文献   

17.
徐静 《山东教育》2011,(9):20-21
下午下班后,我在路上“巧遇”班里学生小毂的家长。她着急地告诉我:“听说你们班的两名学生成立了两家‘打架公司’.专门雇用同学帮人打架,每打一次公司给20元钱,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班的“小机灵”郭逸楠跑过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快,朱老师请你到他办公室去一下!”咦?叫我到办公室干什么?我没犯什么错误呀?我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面前。朱老师手里拿着一个鸡蛋,微笑着对我说“:孙雯,老师交给你一项光荣的任务!“”什么任务?”我一下子来了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下课后,我刚准备锁办公室的门,两个学生就来找:“老师,请问犯了错误要写‘说明书’,算不算体罚?”  相似文献   

20.
金莉 《湖北教育》2007,(2):43-43
一次,我正在批改作业,一个学生来找我,说有人打架。我连忙来到教室里,两个学生面对面站着,泪流满面,周围也站了许多围观的同学。走近一看,是两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且都是班干部,我便问他们是怎么回事。两个人都哭泣着,一句话也不说。我不由得生气,心想:两个班干部在班上打架,给班级带来什么影响,还不愿说明情况。于是,便决定狠狠地训他们。正在这时,放学铃响了,其他的学生都离开了学校,我把这两个平时表现都不错的班干部带到了办公室,说:“今天的事,你们让我很失望。”我没有训斥他们,只是简单地说了几句,最后说,“先由你们自己解决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处理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