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佳照片、动作单幅一等奖《运动员富尔卡德在比赛中》(亚历克斯?菲利波夫/摄)2019年11月30日,法国运动员马丁?富尔卡德在瑞典厄斯特松德参加国际冬季两项联盟世界杯比赛。  相似文献   

2.
1月12日晚上,7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友欢聚在浙江日报国际会议厅,共同见证2013好摄之友嘉年华。这已是好摄之友网举办的第二届嘉年华。 6位爱心摄友表彰,4位摄友作品赏析,专家当场点评……本届嘉年华亮点多多。  相似文献   

3.
‘一等奖二E东海血一等奖王东海一等奖张天友▲一等奖张天友二余目二.会,,聋二目勺书气牙,钵疮▲二等奖陈雅丹▲二等奖陈雅丹「长L}吕民旧▲二等奖杨以磊▲二等奖郝伯义第二届全国藏书票获奖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4.
何百林 《中国记者》2016,(12):30-31
地市报如何才能获得中国新闻奖,尤其是一等奖这样的大奖?什么样的报道才能打动评委?《金华日报》的连续报道"义乌最美民工"落笔在人性的真善美,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12,(11):I0003-I0003
9月23日晚,杭州庆春广场,首届杭州国际街头摄影节总决选暨颁奖盛典在这里上演。上千位摄友、观众以及评审团享受了这场摄影嘉年华。街头摄影节由杭州市文化馆、钱江晚报主办,在两大投稿平台好摄之友网(www.phofans.com)和杭州群众文化网(www.hzwhw.com)上,共收到来自全球各地1万多位摄友的6万多幅原创图片。4月、7月和8月,摄影节组织40多位摄友分别到上海、象山石浦和香港采风,并与当地的摄影界或文化届人士交流。  相似文献   

6.
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宋代正式把"入幕之宾"称为"幕僚"、"幕客".到清代,方有"幕友"之称.据清人王衍梅说:"今自制府.中丞、司、道以下州郡县,受马币,应是聘者,率呼之日'友'.'友'于义何居?日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于尊,宾介乎尊与卑之间,故日'友'之云尔."  相似文献   

8.
时政新闻一直给人以严肃、刻板的印象,如何做好新闻选题策划,把时政新闻做得离百姓更近,引起百姓的广泛关注,从而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时政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命题。本文以广东新闻奖网络访谈一等奖作品《如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要经得起"人肉搜索"》为例,谈谈如何实现时政新闻的亲民化。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5月28日,金蝶"友商网"联合IBM共同发布了"腾云计划",这是一个彻底颠覆传统软件服务模式系统的、革命性的计划。什么是"腾云"计划?首先金蝶友商与IBM共同开发SaaS平台,面向中国中小企业提供全程、全方位、一站式SaaS服务,助力中国的中小企业腾飞。这个计划是一个长期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3月开办至今,安徽商报的公益栏目"爱心面对面"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2011年,"爱心面对面"栏目荣获"安徽新闻奖"名栏目一等奖。如何能把"做一件好事"持续十年时间?作为栏目的兼职记者,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爱心项目的小切口、低诉求,爱心反馈的及时、详尽,以及风雨无阻、全年不休的坚持。我们始终坚信,"点滴付出汇成爱的海洋"!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记者》2012,(3):50
编者按:每逢三月,各媒体少不了集中于女性的话题。而由于女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壮大,我们的视角也更丰富多彩。2010年本刊曾聚焦"如何看待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快速增长",今年立意在于"既干得漂亮、又活得精彩"!采写编评摄、东南西北中,在繁忙与高压之下,女新闻工作者能否享受工作之乐,如何创造生活之甜,能否感悟生命之美?于此201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去年采摄的电视新闻片《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继获得1991年全国电视新闻评比一等奖后,又获得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界人士在为我们高兴之余,也提出疑问:这么精采的极富个性的采访对象是不是事先组织好的?我们完全理解这种疑问的善意成份,我们更想说的是:一切可遇不可求。也许是运气和机缘偏偏让我们碰上了,但有谁知道我们在接到这次采访任务时心中是何等的焦虑和不安呢。  相似文献   

13.
邢贵龙 《新闻窗》2013,(4):102-103
现在的相机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技术问题,而是越来越习惯把一切都交给相机。像连拍、对焦、测光等都通过相机自动完成,忽略了抓住人物情趣、用光、构图等因素;另一方面,相机内很多功能摄友们用得比较少,或者干脆不知道如何去用,导致了很多人不管使用多高级的相机,都使用自动档或程序档。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珠山八友"的产生背景出发,对于"珠山八友"这一瓷艺流派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从文人画的艺术追求、瓷画结合、雅俗共赏等三个方面对"珠山八友"陶瓷绘画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西邸"在鸡笼山现存史料中,关于"竟陵八友"之称,最早见于《梁书·武帝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八友"之形成与萧子良之西邸有密切关系。然而西邸在何处?《梁书》无载。今本《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亦只云子良永明元年为南兖州刺史,永明二年入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领兵置佐,"镇西州",永明五年正位司徒,  相似文献   

16.
1988年度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论业已揭晓,评选出特等奖1条、一等奖2条、二等奖3条、三等奖5条。这些电视新闻评论,有何魅力获奖?本文选取部分实例,进行剖析。针对时弊,为整治方针提供佐证特等奖《从一家工厂停产所想到的》是中央台摄映的新闻评论。它撷取天津铝制品厂原料断炊、被迫停产的严酷事实,比较深刻地揭露了横行一时、给国家带来严重危害的“官倒”现象,从而为整治方针提出佐证。  相似文献   

17.
段涵敏 《青年记者》2021,(19):34-35
如何将科学家的职业素养中最可贵的科学精神展现出来,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抱负的科学家带到大家面前?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一等奖、湖南日报策划的"走近科学家"年度大型系列人物报道,采取在现场、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事实和大量丰富的细节阐述科学家鲜为人知的事迹,展示了当代科学家的风采,彰显了创新务实的科学精神,为典型科技人物系列报道的策划采写提供了崭新样本。  相似文献   

18.
李凡 《青年记者》2012,(15):82-83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但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寥寥无几.这些获奖作品究竟比别的新闻专题好在何处?它们的共同点在哪里?又有哪些特色?本文希望通过对历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的分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制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10年8月24日至9月9日,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连续推出了《"面"对河南》、《"面"向全国》、《"面"对挑战》、《"面"临机遇》大型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和强烈反响。随后制作的《"面"对河南》大型网络专题,还荣获2010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是怎样产生的?当时为什么要策划这样的选题呢?  相似文献   

20.
<正>"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是新闻界最高科技奖项,从本届一等奖项目,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传媒科技的发展现状。当前,整个传媒业面临着融合发展的巨大转型压力,新闻技术工作者也是压力山大,认识到已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不足、增强危机感,即使是"挑毛拣刺",也不是坏事。一、立项与成效立项是首要问题,项目来源是什么、立项缘由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谁发起的这个项目、谁是用户、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项目成效则是通过项目建设与实施,用户满意吗?将这次王选一等奖的20个项目,简单作三个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