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随着第二代大规模语料库的诞生与语料库语言学技术方法的成熟,"翻译共性"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翻译学话题.语料库翻译研究取得的最大成功就是对翻译共性的研究,所发现的翻译的共性有简略化、明确化、规范化等.用语料库研究翻译普遍性具有其他研究方法所没有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自建的中国译者英译本语料库和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为类比研究对象,借助WordSmith Tools4.0等语料库检索分析工具,分别从词汇和句法层面考察中国译者英译本的翻译共性特征.虽然结果多不符合以往研究所得出的“简化”量化模式,但皆呈现“显化”、“范化”以及“源语渗透效应”等其他共性特点,也体现中国译者灵活驾驭词汇的能力、以及接近汉语源语的语言操作习惯.  相似文献   

3.
语料库是一种能为译者提供大量真实语言和译例信息的途径。利用语料库进行译者培养在理论上有助于认识翻译的过程和本质,在实践中能提高译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可比语料库有利于专业术语和翻译规范的获取,提高学生用更加地道的目标语表达的能力,从而避免翻译腔;平行语料库使学生亲身感受专业译者解决各种翻译问题的策略,唤起译者思考,以形成他们自己的翻译观。利用语料库进行译者培养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唤起译者思考,而非仅仅提供现成答案。当务之急利用语料库及其研究成果进行高校翻译课程体系改革,开展学生翻译文本研究,建设学习者翻译语料库等以促进合格译者的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4.
译者痕迹指的是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由于翻译策略的取向、源语文本的选择或译者个人因素等,译者在翻译源语文本时留下的创造性并有别于原作的痕迹,依照这些痕迹便可以分辨出译者的目的、个性、风格以及其他特征。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对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利用语料库来调查翻译中的译者痕迹,具有其他研究方法没有的优势,但必须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将译者痕迹与其他外部因素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阮傲 《考试周刊》2008,(8):154-155
本文旨在回顾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在语料库翻译研究方面得出的成果,并着力于在前人的基础上表达作者的一些看法和见解.相对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而言,语料库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开始得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一批翻译研究者率先用于翻译研究,作为实证研究法中的一种.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在纯翻译研究领域,包括对翻译普遍性、翻译规范及译者风格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料库技术,该研究自行构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并利用Antconc4.2.0检索软件对《论语》两个英译本(理雅各和华兹生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专注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面,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译者身份、显化策略以及语言差异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两译本的译者风格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在共性方面,两个译本都注重强化译文的衔接性,强调添加连词、人称代词主语等方式。在特性方面,华兹生作为学者型汉学家,词汇丰富度更高,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来翻译文化负载词,且显化策略在连词使用上更为突出;相对而言,理雅各身份为传教士型汉学家,他的基督教倾向在译文中更为显著,语篇也更为简洁且流畅。  相似文献   

7.
现代翻译的常规往往以忠实原文为主要标准,重在探讨原文与译文的"对等"、"等值"等。语料库翻译研究作为一种实证研究方法,以现实的翻译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科学的统计与分析方法,客观地描述翻译活动本身的规律。该研究方法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于研究翻译普遍性、翻译规范、译者文体等方面,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译者风格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学者意识到译者拥有属于自己的翻译风格包括语言特征和固有的表达习惯。在此过程中,语料库辅助下的译者风格研究逐渐受到认可和接纳。翻译语料库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数据并通过多维度多层面的比较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两篇译者风格研究的文章探析语料库辅助下的研究方法在译者风格研究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料库对英汉翻译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使翻译的理论成果更具科学性、可证性.语料库语言学可揭示最典型的语言特征,语料库对促进译者的良好语言意识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文本分析特点有:简略化和明朗化,保守化和平整化.语料库与翻译理论结合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5,(3):52-57
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围城》英译本的显化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从人称代词显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自建小型平行语料库,对原文及其译本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转换类型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存在人称代词显化趋势,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21,(4):59-65
显化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内有关显化研究的文献,发现显化的普遍性开始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显化研究对象比较狭窄,主要限于某个或某几个词类;以英汉翻译中各种形式的显化为主,对英汉口译和汉英翻译及口译中非形式的显化关注不够;对显化的解释和描写结合得不够好;源语透过效应解释显化时所使用的语料库不是很理想。作者建议:扩大显化研究对象的范围;关注非形式的显化;关注汉英翻译和其它外语与汉语之间翻译与口译中的显化;把显化的解释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更合适的语料库深挖源语透过效应对显化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翻译语言被视为一种既不同于源语言、又有别于目的语的语言变体。研究者发现,翻译文本具有显化、简化、集中化等共性特征。本文旨在通过提取并分析汉语翻译文本(浙江大学汉语译文语料库,简称ZCTC)和原创文本(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简称LCMC)3词词束的使用特点来揭示翻译汉语这一语言变体相较于原创汉语在词束使用方面存在的若干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探究翻译语的特点,从而为翻译汉语的"翻译共性"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逐渐走入高校教师和英语研究者的视野。但是根据作者对CNKI中相关论文的检索结果来看,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深入研究。文章举例说明了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三种应用,即利用检索软件,共现动态语境;通过量化分析对比译者风格以及建立学习者翻译语料库。  相似文献   

14.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讨论了与翻译有关的三类语料库在翻译教学、探索翻译规范与验证翻译普遍性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料库翻译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范式。适用于翻译研究的语料库主要是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语料库翻译研究取得的较突出的成就是对翻译普遍性的研究。关于译文中存在的简略化,明确化和规范化的普遍特征的假设在语料库翻译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在翻译教学中利用语料库和检索工具,能取得丰富的教学文本,获得并证实译文模式和翻译知识,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性。语料库翻译研究具有巨大研究潜能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局限。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济慈的颂诗《夜莺颂》的查良铮、朱维基、屠岸三个译本中的显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从概念功能信息显化、人际功能信息显化和语篇功能信息显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译者的风格及其所关注的读者层次以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各个译本的显化处理各有侧重。整体而言,屠译本的显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自建的由100 篇英文散文及其汉语译文组成的平行语料库和由100 篇当代原创汉语散文组成的参照语料库及当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探讨当代散文翻译规范。研究发现,在具体词语使用上,译者采取的操作规范主要体现的是传统化期待规范趋向,在句子、段落、篇章等结构形式上,译者采取的操作规范主要体现的是陌生化期待规范趋向。另外,研究还发现译文的确是“第三符码”,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主要翻译单位是句子。  相似文献   

18.
把语料库应用于新疆外宣翻译,建设一个网上共享的新疆外宣翻译双语平行语料库能有效促进新疆外宣翻译实践、理论研究、译者培养、特色词典编纂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许春翎  郭琦 《海外英语》2016,(4):116-117,120
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借用PACTE翻译小组的培养模式,学生译者的翻译能力培养包括策略子能力、双语子能力、工具子能力、语言外子能力和翻译知识子能力。学生译者可以充分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有效资源,经由教师指导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比对,在课下利用在线双语平行语料库和教师自建语料库平台进行自主查询、学习,全面提高其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茅盾文学奖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和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中的小说库,对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本的翻译共性进行研究。文章采用语内对比模式,以罕用词和高频词为检索项,考察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本范化特征的存在情况,并从译者因素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