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旨在从虚拟现实(VR)技术的角度阐述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徽州牌坊进行保护,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徽州牌坊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建立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去挖掘徽州牌坊内在的文化价值,力求在该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使徽州牌坊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2.
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积聚着徽州审美文化的形式美和意蕴美.由徽州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牌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形式意味.它鲜明的建筑艺术美学不仅仅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显示了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从形式与意蕴的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赋予了牌坊本身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牌坊面临着变迁或消失这两种境地。而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牌坊文化,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严重冲击。四川地区古牌楼众多,其中不乏历史悠久、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能妥善保护及利用,对挖掘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牌坊文化,建设新农村,发展乡土民俗旅游,都有积极作用,呼吁社会应加强对牌坊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徽州牌坊兴盛的根源及其文化传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牌坊这一独特的建筑在徽州这个远离京城的地方,其产生、形成、臻于成熟的历史中无不顽强地传递着封建统治阶级的信号。本文对徽州牌坊兴盛的根源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作为封建官方传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牌坊蕴含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5.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历时性的视角,指出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在分析徽州古村落具体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对徽州古村落居住环境、居住文化和居住艺术等保护的不足,提出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构建模型分析系统及开发网站平台等措施,对徽州古村落进行保护性研究,以期为徽州古村落保护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徽州目连戏作为地方传统戏曲,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具有鲜明的仪式性和民俗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时代价值。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风尚的日益改变,徽州目连戏的发展面临着文化生态环境不佳、文化资源开发不足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一点,应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机遇相结合,对徽州目连戏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对其保护传承,为徽州目连戏的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徽州目连戏的剧目内涵与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是徽州的文化特质丛,是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而呈坎又是徽州古村落的代表,具有巨大的潜在旅游价值。在徽州当代旅游中,呈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珍贵的历史遗存,其保护和开发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和误区。作为徽州古村落,呈坎的开发应遵守科学管理与联合经营、分区规划与整合开发、传统回归与特色打造等模式。  相似文献   

8.
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是用以装饰徽州民居门楣、屋檐、墙角等建筑外观节点的壁画总称.其装饰艺术追求整体与局部的和谐、构图与色彩的制宜;表现题材丰富多样、内涵深刻.徽州民居外墙壁画更是因为受到当地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和儒家文化的洗礼,呈现出独特的生态美学价值和极高的文化艺术气质,值得当今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9.
徽州牌坊作为一种并不多见的历史文化遗存,固然与徽地独特的人文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然而,徽人远行经商、贾而好儒的生存方式与心路历程,却折射出程朱理学倡导的家族本位、男权至上、妇道伦理等儒家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以及因人性扭曲所带来的妇女悲怨与哀伤,这一切都可以从幽远而斑驳的牌坊文化中得到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徽州目连戏武打艺术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连戏是我国唯一的历史宗教戏,被赞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古徽州是学界公认的目连戏发源地之一。目连戏属武戏范畴,武打艺术是目连戏中的精华,在目连戏的发展起中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徽州目连戏尤以武打、杂耍见长,深受观众的青睐。同时徽州目连戏武打艺术又是徽州伦理、道德和徽州武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其采取有效保护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街是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是徽商在徽州本土成长兴盛的大本营,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重要平台。保护徽州古街就是保护徽州古村落、保护徽州文化整体生态、保护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徽州文化与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徽州文化是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物质基础、文化原型、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明清徽州民俗体育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现徽州制度文化的亲情伦理、丰富徽州行为文化的内容、孕育徽州心态文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可通过标志性建筑、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聚落装饰、参考性环境因子等六个识别性要素对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进行识别,进而构建徽州民居景观基因要素识别系统。牌坊、宗祠、水口园林是构成徽州区域传统聚落景观的主体基因,功能地位最突出;马头墙、天井可作为其附着基因和徽派民居景观的主体基因,较前者功能地位居次;它们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及其外在特征的形成机理,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4.
徽州古桥是灿烂徽州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徽州的历史与文化.本文研究徽州古桥的类型及其艺术特征,分析徽州古桥修建的文化动因,解析徽州古桥的命名文化.对徽州古桥建筑文化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徽州古桥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有利于引起各方面对保护古桥的关注与重视,进而实现对于徽州古桥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产生和演变分析,探讨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艺术特色。结合徽州古民居木雕装饰图案的题材分析,总结其文化价值中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村落,粉墙黛瓦,马头楚楚,民宅柯堂,错落有致,园林水口,桥阁塔亭,竹木掩映,山村依山傍水,炊烟缭绕,俨然“中国画里的乡村”。徽州古村落,是古徽州劳动人民本“天人合一”理念,按风水学说,结合徽州自然环境特点,对人类住的文化的极至发挥。徽州古村落是徽州宗族社会的最重要物态现存,它的古民宅、古祠堂、古牌坊等徽派建筑,有积淀丰厚的徽州文化内涵,承载着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徽派建筑中的砖、木、石雕既是令人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享誉中外的艺术珍品。徽州古村落作为人类居住文明的一种见证,是千百年来徽州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17.
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是徽州地区特有的艺术和文化综合体,它既体现了徽州地区的发展轨迹,又象征着徽州地区的艺术价值取向.本文以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为研究内容,先对其类型与特色进行分类阐述,最后论述徽州古民居门楼装饰所具备的审美、文化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牌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本文在介绍施氏恩褒牌坊的同时,探究了牌坊的功能与发展、功德牌坊设立的程序、施天裔的生平简介及施天裔在泰为官的主要功绩。  相似文献   

19.
徽州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典范之区。关于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学术史的研究。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不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差异,两者也因此体现了不同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从空间角度讨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主要关注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形成与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及其影响、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等内容。开展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的研究,应注意学术文化地理与学术史的区别、时空范围、传统学术文化的界定以及文献资料和文书资料的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挂牌。标志着徽州文化保护从此进入了成系列、全生态、全区域保护的新阶段。当前,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利用发展迅速,表现在广度上:从文物个体-古村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深度上:从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高度上:从文保单位-文化景点-生态博物馆;时间跨度上:从历史研究-文化生态系统研究-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