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国内学者大多从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和心理分析等宏观角度探究《弗兰肯斯坦》的文学价值,而对于小说中反讽艺术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拟从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两个方面分析《弗兰肯斯坦》的反讽艺术,揭示反讽与叙事紧密结合下的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构建等方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藏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奇特内容带给广大读者全新的文化感受。汉族作家写的藏地小说是藏族文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文章以杨志军的新小说《西藏的战争》为探讨模本,从藏地小说的人物形象、虚实、时空观念、叙述角度以及精神文化层面,分析藏地小说的独特美学价值,揭示汉族作家对藏地文化的向往和推崇,为我们展现了藏族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对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和由霍建起依据该小说改编成的电影《暖》进行考察。首先,立足于视觉文化时代背景,发现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思想性为电影改编奠定文学基础,大众视觉文化消费需求则形成有利于改编的外部文化语境,电子媒介的发展与大众传媒的崛起为改编提供技术支持。其次,从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出发,在这种转换过程中电影《暖》对小说《白狗秋千架》故事情节做了不可避免的改动,通过比较分析可归纳出电影叙事的话语优势与局限。最后,此次改编实现了文学文本向图像文本的成功转换,是两者之间的借鉴与交流,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可清楚地看到此次改编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简·爱》和《呼啸山庄》在题材、主题、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声音、意象创造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两部作品在创作风格上的区别,正确认识这些差异,对于理解该作品以及文学创造规律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莫里森的作品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而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隐含的自由、开放、动感、民主等思想息息相通。本文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认为《爵士乐》和《最蓝的眼睛》在布鲁斯音乐这一层面上从叙事、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形成了强烈的互文。  相似文献   

6.
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库普林的小说笔法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他是20世纪初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亚玛》与古今中外相同题材文学作品相比特色鲜明,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本文试对库普林和他的小说《亚玛》的文学特色做一个略作评介。  相似文献   

7.
《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标志着美国意识流小说的正式崛起,进一步发展了乔伊斯和伍尔夫的艺术风格,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在艺术手法方面主要采取了小说的叙述、意识流、“神话模式”等手法。  相似文献   

8.
叶基莫夫是当今活跃在俄罗斯文坛几位老作家之一,他善于创作传统俄罗斯农村文学,是俄罗斯农村文学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在他的农村题材作品中,叶基莫夫不仅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通过描写这些"平凡的小事"揭露出当时俄罗斯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叶基莫夫式小说包含着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特征。叶基莫夫发表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短篇小说《治疗之夜》(又译《童心》)是这类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不仅"以小见大",独具特色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而且更流露出作者的创作天分,表现出叶基莫夫式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红字》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这两部作品都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助文学意象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某种情感和观念。本文以象征为出发点,对这两部小说做了一个系统的平行比较研究,从主人公所佩戴的饰物,主要角色的名字和红色的象征意义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诞生于张恨水创作末期的《记者外传》在题材上却十分接近他的成名作《春明外史》。二者均描绘了一位皖籍杨姓少年于20世纪20年代到北京做记者的所见所闻。《春明外史》是青年张恨水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记者外传》则是暮年张恨水的严肃回瞰。不同创作阶段对同一题材的书写勾连起张恨水数十年人生的心路历程。通过将《记者外传》与《春明外史》对读,希图在互文的语境中重新审视两部小说不易察觉的隐微之处,并藉此为理解张恨水的人生观念与文学观念开拓一条新的通路。  相似文献   

11.
"离魂"小说作为志怪小说的一种由来已久,《牡丹亭》作为这一题材的优秀作品,对此前的离魂故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本文从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阐述《牡丹亭》与此前离魂故事的关系:其对此前的离魂故事进行归纳和总结,又从情节、人物以及时代特色等角度讨论了《牡丹亭》对此前离魂故事的发展,以及离魂题材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冠军早餐》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杰作。本文从小叙事解构宏大叙事、文本的片段性以及题材的卑琐性等几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冯内古特使用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法解构了传统的小说世界,以此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否定、颠覆既定模式或秩序的解构性艺术特征,从而深刻的揭露丑陋沉重的社会现实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现代西方人生存的精神荒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从题材选择与表现、人物形象刘画、小说语言应用等方面去探讨《商州》的散文化倾向。“散文化”赋予了《商州》以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从“小说散文化”这一角度去解读《商州》,我们至少会因此对“小说”的涵义有更宽阔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文学当中,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当属最高,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巨著,《浮云》《金色夜叉》《青梅竹马》等就代表了日本明治时期小说的成就。通过明治时期《浮云》和《金色夜叉》的主人公形象的分析,认知日本明治社会的特征是本论文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的相关篇章表明:当时世俗社群在禅学的理解上的深浅之别,构成了该书之禅学思想的内部层次。《聊斋志异》中,禅学所处的外在层次,则是在佛教内其他宗派的题材和与佛教有关的民间信仰题材的衬托下凸显出来的。禅学思致在《聊斋志异》艺术结构里的布局,可依其存在形式大致分为全体式、部分式、点缀式三类。烛照《聊斋志异》的禅学思致,当有益于古代小说研究境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始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法国作家纪德的日记体小说《田园交响曲》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聆听交响曲般的音乐感受。而读者之所以有这种音乐美感,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而且因为小说的内容与形式都与音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纪德小说的题目《田园交响曲》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同名,这也暗示了小说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本文将通过音乐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推动和小说对音乐主导动机的借用两个方面分析文本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17.
亨利·詹姆斯是最早有意识地把叙事视角作为主要技巧纳入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使节》这部作品中,通过叙述声音与人物视角的完美结合、视角转换、特别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成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苏童的小说《米》是英语世界读者广为关注的当代中国小说之一,英译者葛浩文对《米》在西方的传播和接受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本文梳理国内学者们对《米》英译本进行的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文化与意象、叙事与隐喻、译者与读者方面阐述了葛浩文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研究的方法、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余华的《活着》其教育意义远大于艺术价值。从《活着》作品结构来看,该部作品以男主人公人生故事为背景,在人生价值、人生意义及人生磨难等多个维度,推进多元化艺术视角,通过艺术信息传递引发读者反思,从而,传播积极、乐观人生态度。正是由于余华的《活着》在文学特征、叙事策略上更贴近现实生活,加之该部作品与同时期文学著作在艺术刻画、人物塑造上有着极大的不同,使其能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并提高读者沉浸感受,为该作品更好地在新时代多样性文化视角中更好地发挥余温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督山伯爵》是文学史上最为成功的以历史为题材的通俗小说,小说的矛盾点以及情节都是围绕语言来展开的,这是由于小说中绝大部分的篇幅都是由对话组成的。从语用角度对《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中典型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大仲马在文字背后所隐藏的特殊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