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创作出许多瑰丽的诗篇,其中<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是其思想发展、艺术创作、高远志向的突出代表,反映出毛泽东不仅在思想上不断走向成熟,而且在艺术上达到巅峰,更是其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他心路历程上的变化,既反映出毛泽东的宏大高远志向和其思想日趋成熟,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后人有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书》与《史记》比较,其因袭之处是对《史记》的认同,亦代表了作者本身的创作观点;而对《史记》加工创作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则更能看出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特色。就《汉书·高帝纪》的创作特色而论,班固本着宣扬汉统的宗旨,对当时的史实加以移置剪裁,用典型化等方法在尽可能详赡、精确而典重的历史事件叙述中塑造高祖开国君主形象,继承中有着创新,显现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显示了《汉书》与《史记》相同传主的纪传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晚明剧作家叶宪祖创作的杂剧《易水寒》改编自《史记·刺客列传》中脍炙人口的“荆轲刺秦”的故事,在基本保留原有的故事氛围和人物定位的基础上,叶氏依据戏剧本身的要求以及文人自身的表达需要对《史记·刺客列传》的叙事结构、创作特点和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改编,通过主线的突出与旁支的淡化、戏剧性的突出与纪实性的淡化、英雄主义的突出与悲剧色彩的淡化,形成了《易水寒》源于历史又有别于历史的独特风格,完成从历史到艺术嬗变。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一诗,在其所有诗词作品中风格、意境当推上品,特别是其对色彩大气自如的运用,令世人惊叹不已。本诗中"一红一白"的绝妙色彩搭配与浪漫凄美的传说故事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使本诗超越了其本身而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自开始创作以来,就在其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对生态问题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其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与焦虑。在其早期作品中,麦克尤恩讨论了核战争的威胁并对父权制思想进行了挑战;《时间中的孩子》将气候变暖这一话题引入叙事之中,同时继续了对父权制的批判,被誉为"绿色寓言";其新作《日光》以环境危机为背景,对生态问题和人性进行了思考,引起了读者和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艺术创作应以生活为基础,必须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创作是这方面的典范。以毛泽东同志诗词创作中的现实生活为视角,分析其艺术创作中的心志体现、创作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以及平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对今天的艺术创作坚持深入生活,获取宝贵养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可以为诗歌增添神秘的色彩。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诗歌意境的翻译更是不好把握。本文以《天净沙·秋思》的翻译为例,对诗词中意境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小说家的张爱玲,其在戏剧创作上的表现同样不同凡响,在分别标志着她两次创作高峰的喜剧作品《太太万岁》和《情场如战场》中,张爱玲尽情的展示出她卓越的喜剧天赋和一贯精妙编制故事的技巧,以轻松为主基调,忠实的实践着她所奉行的“随意,不假思索”的喜剧创造主张。以戏剧入手,将能更全面的了解张爱玲思想的多样化及独特的艺术创作魅力。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根据国情,毛泽东在1938年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该文中分析和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步骤,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系统的介绍了抗战的三个阶段,也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号召和鼓励人民坚持抗战,努力斗争,争取最后的胜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给予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决定论的观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伊迪丝·华顿在其小说《伊坦·弗洛美》着力体现的因素 ,它以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伦理道德为表现形式决定了主人公伊坦·弗洛美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