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清末"中兴名臣"之一。1876年调任陕甘总督,他在西北辗转征战14载,不仅在军事上卓有建树,而且对西北进行了长期苦心的经营与开发,对交通、农业、水利、教育及生态环境重建与保护都有所作为,尤其  相似文献   

2.
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期间,重视云南水利建设,仅临安府建水州(今云南省建水县)一地,他亲自督修的治水工程,就有治理泸江、塌冲、象冲三河和开挖李浩寨水渠两项。此外,鄂尔泰提出的设立水利专项资金、水利官的理念,开创了云南建水以制度兴水利的先河。文章通过解读《临安修河教》《兴修水利疏》等文献,考证鄂尔泰对建水水利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其治水主张,于当代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胤凌  红日 《出版参考》2009,(1):21-21
1866年左宗棠由江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次年,他在赴酒泉途经武威时,前往文庙拜祭儒门鼻祖孔圣人。当左宗棠走到文庙门口时,管理人员却只打开文庙两侧的小门迎接。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有关左宗棠研究的著述颇少涉及到他与台湾的关系。其实,左宗棠与台湾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他一生曾三次涉略台湾事务,一次是同治初年任闽浙总督时,一次是同光之际日本侵犯台湾时,一次是中法战争期间。本文拟对此作一综述,并评论其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清同治五年(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军务.清光绪元年(1875年)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清光绪六年(1880年)底任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左宗棠在陕甘总督和督办军务任上,虽在镇压西捻军、西北回民军时"纵兵残杀",被时人斥为"左屠夫",但作为封疆大吏和洋务派湘系官僚代表之一,在甘期间也作了一些有益于国家与人民的好事.这里仅撷述二三.  相似文献   

6.
难民往往与战争相伴相随,战争规模愈大,难民数量越多.日本八年侵华战争带来的苦难之一就是使数以千万计中国普通民众沦为难民.据统计,抗战胜利时,全国流离难民达4000万之多,其中"贵州一省有难民6万人,云南省有难民10万人,四川一省有难民5万人,西北陕甘两省有50万人"[1]8.来自于缅甸、马来亚、菲律宾、泰国等地的归国避难的华侨204911人和"因战事在外流落之难侨,亦经分别调查约为55000人,散处欧洲及其他各地"[2]438,均待协助归国.  相似文献   

7.
在洋务运动兴起之时,与上海、天津、福建等地几乎同时,远处西北的兰州也出现了近代工业的烟囱。那就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陕甘战事行将结束,陕甘总督左宗棠将随营修军械的西安机器局移设兰州畅家巷创办的兰州制造局。制造局生产枪炮弹药,用于收复新疆,创了自鸦片战争后首次战胜外国侵略者的先例。还有左宗棠看准了的发展经济可利用的西北盛产的羊毛,于  相似文献   

8.
同光年间左京棠甘肃禁烟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光年间,秦陇一带烟毒泛滥,危害甚重.1869年,左宗棠以陕甘总督奉调入甘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在此期间厉行烟禁,推行了一系列清除罂粟、劝止吸食、根治烟祸的措施,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是清末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他的民生思想是从他解决人民的生计问题、改革有关国计民生的制度上反映出来的,体现在安民恤民,变革田赋、改铸制钱,开源节流等多方面。左宗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民生思想,但在西北从政期间,所推行的安民养民利民的策略和举措无不体现民生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蒋介石就开始关注苏俄革命,他在研究苏俄革命经验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对苏俄的信任.认为苏俄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福音来临",是"人类的救星"[1]31.1921年3月5日,蒋介石在给孙中山的信中说:"回忆吾党失败之历史,无一次不失败于注重外交者,则外交之不足恃,盖可知矣.近观俄国外交之近状,尤足借证.  相似文献   

11.
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并据此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1]"鉴定解决档案实体的存毁问题",[2]对经过鉴定"没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已经保管期满的档案就要进行销毁"[3].<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机关应定期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鉴定工作结束后,应提出工作报告,对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登记造册,经本机关领导人批准后销毁.  相似文献   

12.
巩淑芳 《兰台世界》2012,(22):41-42
曾国藩(1811—1872),"清代三杰"之一,头戴"中兴名臣"的桂冠。他23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留京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为"文正"。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对几代中国人都产生了影响。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写道:"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1]序2曾国藩一生从政、治军,收藏是他的最  相似文献   

13.
张玮 《兰台世界》2016,(4):87-89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一直都在中西交通、民族关系、军事国防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左宗棠从同治六年(1867)督办西北军务、兼陕甘总督起,至光绪六年(1880)的十余年时间,对河西地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涉及经济、环境、文化教育、政策建设多个方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14.
张小满 《兰台世界》2012,(13):43-44
"在本世纪的政治舞台上,邵力子是一位十分活跃而又非常特殊的文人"[1]186。他曾经有双重身份,既是国民党员,又是共产党员,是国共两党的元老。他参加了历史上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特别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他极力促成两次谈判并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赢得了"和平老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15.
左宗棠始终对农村经济问题予以高度的注意,特别是新疆收复后,他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经济措施,如屯田垦荒、兴修水利、推广蚕桑事业等,其成效显著,为新疆改设行省创造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以及某些出版物中,常把"迈"作为速度单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迈"的释义为:"英里。用于机动车行车的时候,每小时行驶多少英里就叫多少迈,也有把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公里)叫多少迈的:以80~的车速行驶。[英mile]。"在这个释义中,除"英里"和"[英mile]"外,均是错  相似文献   

17.
细说左公柳     
酒泉的泉湖公园有三棵“左公柳” ,树周四米有余 ,高约30米 ,枝繁叶茂 ,已有100多年的树龄了。在酒泉 ,说起柳 ,必让人想起“左公柳” ,提起“左公柳” ,一定会想到左宗棠。左宗棠自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至1881年 ,在这14年间 ,曾先后两次驻军酒泉 ,督办新疆军务。他不仅收复了新疆 ,而且关心地方民政和民情 ,沿途修路架桥 ,植树造林。据《酒泉市志》记载 :“左宗棠在酒泉驻防时 ,沿公路两旁、城区、公园等处种植旱柳。后人怀念其植树有功 ,故称左公柳。50年代初期 ,酒泉城内的南门、北门都有四人合抱不住的大柳树 ,现仅在酒…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青年时代的孙中山曾向往太平天国一样的事业,希望从精神重塑上建立国民人格,后来,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改造中国的事业中。他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1]32。他非常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清末民初,正值科举走向末路,民主思想和新型教育制  相似文献   

19.
清代在东北、蒙古、西北、西南等地的山川隘口派驻官兵,担负侦察瞭望、管理游牧、监督贸易、稽查逃人、防止侵略的"更番守望之所,曰台,国语谓之喀伦,亦作卡伦,又有称卡路、喀龙者,皆翻译对音之转也"[1],"若边裔,若禁地,则卡伦守之,于要隘处设官兵瞭望,曰卡伦"[2],"卡伦之设,所以慎固边疆"[3].  相似文献   

20.
<正>清代奏折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官员在诸如补缺、加级、议叙、宽宥、赏赐、亲属蒙恩乃至传旨申饬等凡是能沾上皇帝"恩典"时所上的谢恩折,即为其中一类。但一般认为其作用有限,现在的史料价值也不高,甚至称其"无甚内容,可略而不论"[1]166。其实不然。因为对官场之人来说,皇帝最大的"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