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钟楠楠 《视听界》2009,(6):112-113
电视访谈节目兼合了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的模式,也是一种人性和品位并重的节目形式。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是电视访谈节目的宗旨。1.视觉需求。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布景设计、灯光效果、人物造型都构成了视觉需求的因素。视觉需求因素除了要与栏目的理念、风格和气氛吻合外,还需要有合理、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王文勋  张文颖 《现代传播》2019,(11):102-106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日本电视内容的海外传播已有60余年历史。近年来,日本电视内容输出额节节攀升,发展势头良好,有可能超越韩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世界第三大电视节目输出国。电视内容逐渐成为推动其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日本电视内容在国际传播中根据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受众的需求,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为优越的市场地位,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受众的需求角度进行节目的创新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认可。特别是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大量国外的优秀综艺节目的涌入.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对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柳长盛 《今传媒》2016,(1):136-137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巨变,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随之"升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电视媒体的受众青睐度产生冲击,但其自身的传播弊端也为电视媒体重塑受众认同提供基础,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受众的需求方式进行分析,提供相应对策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慎宇 《中国广播》2004,(7):62-63
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是以受众为传播对象,并以实现对受众的有效传播为目的的。因此,任何大众传媒都必须重视研究受众需求,特别是媒体自身受众的需求,广播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媒体的竞争,受众的需求,以及电视自身体制的变化等,都使得电视传播的局面,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变化,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拿出精品力作,才能拥有尽可能多的受众。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的应用使电视走向传播的全球化;影视的国际接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无不深刻的影响电视运作,影响《世界影视博览》的现在和将来。 一、传播理论视野中的《世界影视博览》 传播学中的“传授双方互动论”认为,受众的主体地位正逐渐得以确立。它对于电视的意义在于,电视从业人员开始研究受众心理,考虑受众的需求。 电视的娱乐功能和观众的娱乐需求得到真正的尊重,这是《世界影视博览》生存的基础。它在观众的需求和电视功能的开发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世界影视博览》是以世界电影电视动态、电影电视拍摄花絮、影…  相似文献   

9.
金晶 《东南传播》2011,(9):82-83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受众越来越高的观看需求,电视媒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传播已是必然趋势,电视传播的内容由合到分,目标受众由广到窄,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电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满足了观众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保证了长期稳定的收视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传播专业性更强的信息。但是我国的分众化传播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电视媒介传播的有效性,是指电视通过一定传播手段向受众传递的讯息是否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是否对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引导作用,是否对受众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电视媒介自身而言,传播的有效性也体现在是否满足自身的传播目的,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灾难性事件的电视报道,是电视媒介传播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电视媒介必须采用不同于常规的报道手段和传播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也是灾难事件报道中电视媒介能否实现传播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视广告费“隐性转移支付”的模糊笼统等缺陷,有的学者提出了“显性转移支付”的理念和设想。从电视媒体的特性和受众心理特点考虑,“显性转移支付”容易导致受众以消极心态接触电视媒体和广告,受众的休闲自在心理需求受到约束,媒体措施与受众的动机发生错位,是不切实际的。而“隐性转移支付”、“显性支付”和二者结合的支付方式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的"前、后台"行为、心理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在电视中的出现标志着大众传播过程的重大转折.使信息通过电视这个大众媒介的传播的过程,从一级传播变成为了二级传播,在主持人出现以前信息传播一般是直接由电视流向观众.主持人出现之后,充当起了在电视和观众之间传递信息的“舆论领袖”的角色,他边连着大众传媒欲传递的信息,一边连着大众信息欲达到的受众.  相似文献   

13.
郑路遥 《东南传播》2014,(7):173-175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蓬勃发展,通过电视媒体的大平台来推销时下流行的商品,引领受众的消费需求和购物理念,因为这些因素使得电视购物类节目体现出它的特殊性,在有稿和无稿播音当中对象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就《香港精品购物直通车》节目创作,笔者主要针对受众的特殊性浅谈电视购物节目中主持人对象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对象感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一定数量的受众,所有的电视传播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因此,能否尽可能多地吸引和稳固受众,能否尽可能深地与受众发生关系,将决定电视媒体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按照传播新规律、受众行为心理新特点,着力打造基于电视传播的一条场内传播线、分别基于新渠道新技术新方式和一般性活动的两条场外传播线三线互补互促、立体互动的传播格局,将是电视媒体吸引和稳固受众的有效手段,将是电视媒体与受众发生深层次关系的有效渠道,将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教育电视传播风格定位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平 《现代传播》2006,(4):130-132
在电视传媒已进入频道专业化、受众分散化、传播模式互动化的新传播时代,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无疑是电视频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育电视若要改变其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布道者”印象,其传播风格应着眼于轻松活泼、智慧幽默重新定位。从传播对象的心理特点看,这种传播风格有助于降低观众对教育电视接受的“费力”程度;从电视文化的特有品性看,这种传播风格是对电视规律的尊重与把握;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看,这种传播风格契合了“愉快教育”的理念诉求。  相似文献   

16.
电视传播要在当前多种媒体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是解决好传播意识。具体地说,就是要促进传统媒体传播意识向新媒体传播意识转变。一方面是靠自身的嬗变,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传播方式的长处。为此电视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传播理念,建立受众第一的观念,正确认识自身的品牌优势和资源  相似文献   

17.
吴君静 《传媒》2014,(3):44-45
正当今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也是影像主导语言模式的时代。在电视媒体的传播行为中,娱乐节目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视觉媒体开始把娱乐节目的制作和受众的心理充分结合起来,越来越重视受众心理需求对节目传播效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当下稍显浮躁的电视市场环境下,娱乐节目为了优化节目内容品质,提升传播效果,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继湖南卫视最先推出《我们约会吧》大型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之后,国内又有两大卫视相继推出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同时在国内观众当中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类相亲节目在播出过程中的传播模式与受众心理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电视相亲节目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对象,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最遗憾的事无非是脱离大多数受众,不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不注意研究怎样才能反映受众的需求、好恶,无法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超级女声》风生水起后,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这两年借着韩国综艺节目的东风,国内真人秀节目有大批崛起之势。真人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迎合大众心理需求所催生出的电视文化奇观。本文从大众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电视奇观产生的受众心理原因,主要有游戏的快乐感、窥私的优越感以及参与的存在感这三种受众心理满足。总结来说,当今电视所创造的商业流行文化,在一味地迎合和挖掘受众隐秘的心理需要外,更要注重创造和提升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