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一书中的重要情节,该部分选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文中各色人物齐聚沧州,围绕着林冲的生死,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剧情。细腻传神的动作描写使得全文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深入分析其动作描写特色,不但能让学生更充分地体会动作描写所体现的深刻人性,还能对《水浒》这部"武戏"的阅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文中的动作描写极具特色,尤以林冲草料场复仇  相似文献   

4.
我区分书的好与不好,有我自己的办法.但最好的书,我想是那种不管时间地点,随便翻开书的任何一页,都可以读下去,并且读出味道来.即使你的心绪不好,也可以在阅读中忘却自我,恢复宁静.能禁得住这样读的书,古今中外不是很多.当然一些传世经典,比如<论语>、<老子>、<庄子>、<大学>、<中庸>、<史记>、<文心雕龙>等,是有此奇效的.<孟子>我试过,就不行.小说中,只有<红楼梦>有此效果.<三国>、<水浒>、<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虽是名著,也禁不住这种阅读方法.至于学者们撰写的研究性著作,欲达此阅读效果,就少得接近于无了.  相似文献   

5.
<正>《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名著《水浒传》,文章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毕肖。特别是生动地刻画了林冲武艺高强、谦逊忍让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正如明末清初的金圣叹所评":水浒所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相似文献   

6.
林冲是《水浒》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引导学生解读出的林冲形象也各有千秋。同课异构,从对人物个性的不同把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教者不同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和李逵相反,林冲一直没能也不敢做他自己,他始终处在两难之中。因为纠结,他的心中积压了太多的负能量,所以,林冲是黑色的、畸形的、变态的,金圣叹说他"都使人怕",是真的。我个人一点都不喜欢林冲。但是,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我要说,林冲这个人物写得实在是好。李逵和林冲这两个人物的写作难度是极高的,在《水浒》当中,最难写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10月,"国培训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初中语文班的学员们到昆明十中跟班研修,聆听了昆明滇池渡假区实验学校张莉敏老师的名课《名著推荐与阅读:阅读方法之人物评析三字经》,收获颇丰,以课例研修志之。【主题描述】"名著导读"是人教版语文的重要栏目。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名著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小说阅读推荐了十八部名著,这些被视为经典的长篇小说,人物庞杂篇幅长,加上时空久隔造成的巨大文化差异,以致于许多学生视长篇小说为洪水猛兽,不肯、不敢、不愿阅读。即使读了,往往只是关注曲折离奇的情节,不能客观全面地分析人物,不能细致品味创作手法,对小说主旨更是缺乏深入细致地探究。导致小说阅读浅显化、形式化。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阅读小说呢?我以为要分三步走。一、读前激趣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4单元.)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而且对<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多少有些了解.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和欣赏名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必修课的模块,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其中,表达交流包括写作、口语交际两个内容,共20个专题.高一第一模块的"写景要抓住特征"专题的教学内容与第二模块写景状物散文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在学习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与<囚绿记>三篇课文后,进行"写景要抓住特征"专题教学.对本节课作了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课本第五册《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中,有这样一句话:“杨志的出场则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对“投名状”,教材、教参均未注释,那么,该如何理解它的含义呢? 投名状,即取人头一个作为真心入伙的信物。林冲在沧州被火烧草  相似文献   

13.
<正>初中语文课标中对课外读物的要求是:"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图书方面,课标给出了五大类图书,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和长篇文学名著。其中,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日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一、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的实施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课外名著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够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可以通过名著导读致力于学生内在精神的构筑,所以开展名著导读意义重大。一、多措并举,激发阅读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是名著导读课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缺少不了老师的激发和引导,具体可采取如下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此,必修教材增加了"名著导读"内容,精选了十部名著"名著导读"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作出了规定,并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总量有了明确要求,列出了课外阅读推荐篇目。可见,名著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引导学生热爱文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指导孩子会读名著,乐读名著,品读名著。一、让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美1.每周开设读书活动课。将名著阅读内容以特殊课  相似文献   

17.
<正>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生动而细致地描写了梁山好汉的起义斗争,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然而细心一点的读者不难发现,在众多的英雄中,林冲是作者花费功夫较多的一个。林冲身上带有深刻的人物命运与主题的矛盾冲突,透过作者对林冲这一人物的多层次艺术刻画,可以更充分地体现《水浒》英雄人物身上寓含的审美因素。笔者结合小说的创作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等方面,以林冲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为切入点来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一、围绕主题,结合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塑造人物,并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来反映主题  相似文献   

18.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总是感到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难被充分激发,往往是你精心备课、精密组织课堂教学,而学生却连课文内容也不是很熟悉,更不用说预习研读了,自然也无从谈起对其进行启发与点拨.在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古代小说的教学方案时,我忽然突发奇想:中国的一些古典文学名著都有著名的评本,如脂砚斋的<红楼梦>评本、毛宗岗父子的<三国演义>评本、金圣叹的<水浒>评本,这些评本中的许多批语以眉批、夹批、回目总评等形式从细微处精当地揭示了原作的各方面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使名著更添一种风采;恰好语文新教材课文旁边留有很大的空白,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来自己阅读、批注古代小说,以达到教学目的呢?于是我在上<林黛玉进贾府><智取生辰纲>时有意识地介绍了脂砚斋、金圣叹的一些精彩的批注,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然后在<失街亭>课堂教学前,要求同学们参考第二册<语文读本·武松打虎>的会评范文,自由阅读、批注<失街亭>全文,可以抒发感受,可以分析技法,可以阐释疑问,总之一个原则:畅所欲言,放手评论.  相似文献   

19.
都德的<最后一课>、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三篇外国小说,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在构思中,作者都是通过典型环境和曲折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此外,他们还格外注重对比映衬的手法,着眼于描述人物性格的变化,篇篇不离一个"变"字,以"变"贯穿始终,致使人物个性鲜明,主题隽永突出.  相似文献   

20.
豹子头林冲,是《水浒传》中形象最丰满的、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之一。清朝著名评论家金圣叹评价他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著名作家聂绀弩为之赋诗“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那么,在《水浒》一传中,林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看豹子头--林冲具有怎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