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诗经》的语音状况反映了上古的语音状况。《诗经》中有许多特殊的韵字,它们的语音与后世有比较大的区别。文章主要分析上古之部、文部的部分韵字在《诗经》及相同、相近时代文献中的用韵状况,略与中古比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古诗文的用韵来研究古代的韵部是汉语音韵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文章以东晋陶渊明现存一百四十首(篇)诗文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这些诗文的用韵情况,归纳整理诗文的韵部,考察其用韵特点及反映当时的语音情况。  相似文献   

3.
刘冰 《文教资料》2009,(18):185-187
晚唐诗人徐夤的诗作繁富且在当时影响很大.通过对徐夤的诗歌采取穷尽式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其韵部的分合、用韵的特点发现,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实际的语音面貌,同时也印证了王力先生考证的晚唐一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语音与修辞     
汉语语音的修辞作用是一种客观存在。本文着重论述了汉语语音与修辞的关系,总结了汉语语音在摹声、迭音、双声迭韵、押韵、声调、音节、儿化韵、谐音双关、谐音析字、语音飞白等十个问题中的修辞现象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韦庄诗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韵材料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重要依据。本以韦庄诗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古体和近体,列出韵谱,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归纳它们的韵部系统,并与《广韵》独用、同用例进行对比,进而揭示晚唐五代语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陈陶诗歌用韵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的考查,共系联归纳出其近体诗用韵16韵部.分析考察后发现,陈诗用韵基本符合<广韵>同用、独用的规则,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同时也验证了王力先生所考证的"晚唐——五代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谢朓是齐梁"永明体"诗歌的重要人物,今存诗157首,对诗歌进行用韵分析,借以研究古代韵部发展情况,是汉语音韵学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谢朓现存155首诗歌进行用韵分析,得出谢朓诗歌用韵平声韵多于入声韵,押韵中没有四声混押,四声相承对照整齐,各韵部界限比较明晰等特点,其用韵既有少部分上古音的痕迹,同时又体现出了南北朝时期语音发展的新变。  相似文献   

8.
李绅是中唐著名的新乐府诗人,现存诗歌140首,通过归纳可分为30个韵部,近体诗用韵工整谐畅,古体诗用韵比较宽松,展现出不同特点。李绅诗歌是宝贵的语料,分析其用韵特点,有助于了解中唐后期韵部分合的情况,以及汉语语音的实际变化。  相似文献   

9.
陈波 《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02-103
美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英语诗歌中的美感和英语语音息息相关,尤其体现在韵律的运用上,最常见的有头韵、尾韵、谐音、半谐音和拟音。就英语诗歌语音的美感进行探究,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研究和欣赏英语诗歌。  相似文献   

10.
盛唐诗人王昌龄诗作久负盛名,是研究盛唐语音的重要语料。王诗用韵,近体诗可分21个韵部,古体诗可分32个韵部。大多诗歌用韵规整,合于《广韵》。支脂之微、萧宵肴分别合为一个韵部。而且出韵较少,偶有换韵,亦有韵字不避重复及特殊韵字。  相似文献   

11.
魏野诗体辨     
魏野是宋初著名诗人,关于他的诗,后世多把它归为“晚唐体”,但也有人指出其诗“白体”成分。首先从宋初诗坛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魏野的生活实际辨别魏野诗风的形成,然后具体从魏野诗歌题材、内容、体裁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辨别他的诗风特点,从而辨明魏野诗歌在体派归属中争议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宋初诗坛,更好地把握魏野的诗风。  相似文献   

12.
浅谈留学生汉语节律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是声调语言,节律特征十分丰富.然而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很少提及节律常识,教师也往往忽视了节律教学.本文借用近年来汉语节律研究的若干成果,分析汉语节律感的形成规律,探索留学生汉语节律感的培养途径,对于改进对外汉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豁友议》作为主要记载中晚唐诗人诗歌唱和与逸闻轶事的笔记小说,受到研究唐诗者重视。其中保存了初唐诗人王梵志和其他一些中晚唐诗人的通俗诗歌,这些通俗诗中有相当多的佛教词汇和唐代口语俗语词汇,为研究唐代词汇乃至整个词汇发展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语料。《云黔友议》中的通俗诗还表明,汉语语法在唐代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4.
李军是近年来活跃于古代文学尤其是唐传奇、边疆文史研究方面的青年学者。最近,他的《(甘泽谣)评注》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对唐传奇乃至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是一个积极的推进。该书对晚唐作家袁郊的传奇集《甘泽谣》进行了系统、集中的研究,并对其中每篇作品进行了详细、精审的校注,充分彰显了其独特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道教是东汉末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期。而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经过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的逐步发展,到唐代终于迎来它的成熟期,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文言小说的成熟。道教在唐代对各个阶层特别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深刻影响,极大地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形式也包括内容。本文拟通过唐传奇《玄怪录》中的《张老》《裴谌》篇及《传奇》中的《裴航》篇来窥探道教对唐传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is research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semantic prosody of three sets of near synonyms between native corpus and learner corpus by date-based and data-driven approach.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inese learners tend to use these near synonyms in similar context with similar semantic prosody. It suggests that the Chinese learners fail to recognize the pragmatic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near synonyms.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diagnos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se of near synonyms by Chinese learners in l...  相似文献   

17.
周美芝 《海外英语》2012,(4):273-274,277
This paper is a corpus-driven study on the semantic prosody of DOG with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Freiburg-LOB Corpus of British(FLOB) and the Lancaster Corpus of Mandarin Chinese(LCMC).It examines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s and frequencies of DOG with positive,negative,and neutral prosodies.The results reveal the semantic prosody of DOG both in British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18.
最迟在晚唐时期,述宾短语“依旧”发生了词汇化,固化为动词,意义是“跟原来一样”。“依旧”词汇化的动因是韵律制约、“组块”心理、高频使用等。动词“依旧”在连动结构“依旧VP”中又发生了语法化。在“依旧VP”中“依旧”动作义弱化,[+不变性]语义特征凸显,语义重心后移,连动关系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逐渐演变为一个表时间义副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应用AntConc3.2.1w和SPSS11.5计算机软件,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兰开斯特汉语普通话语料库(LCMC)为基础,并且以本族语者语料库LOB&BROWN为参照,针对CONSE-QUENCE的搭配特点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它使用搭配多样性、类联接等多方面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CONSEQUENCE语义韵的特点。研究表明,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表现出正确使用CONSEQUENCE的消极语义韵的特点。通过对汉语和英语CONSEQUENCE语义韵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汉语的语言迁移是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正确使用CONSEQUENCE语义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晚唐时期,怀古诗创作蔚为大观,是中国古代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唐代社会的特殊现实相关,更取决于中国化的大背景。从初盛唐诗人的零星写作到中晚唐创作的形成风气,以及今昔对比模式的构成,都充分说明了这样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