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文学  辛桂兰 《精武》2004,(7):24-24
小架是八极门的拳术套路,共有三十二个动作,是八极拳最基本的拳法,它同金刚八式一样是霍氏八极拳的基础功法。2002年5月,我在北京召开的亚太地区民间传统武术交流大会上结识了著名老拳师季九如女士,她曾是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学员。谈起那段学拳历史,季老师回忆说:“我们在南京中央国术馆时习练八极拳和小架是  相似文献   

2.
康星 《精武》2009,(10):11-11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最具实战性的代表拳术。在旧中国的第一次国考时练习八极拳的运动员人数占了参加擂台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可见八极弟子的勇猛。八极拳最初是在河北沧州和山东附近小范围流传。而经过国考之后八极拳被当成外家拳典范,被选进了中央国术馆的国术教材,再后来经过李书文闯关东将八极拳传人东北,强瑞清编排年谱,吴会清在天津发扬八极拳等。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华武术》第七期起连续刊载了范克平先生撰写的《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一文,文中首次披露了国术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事件,范先生的功劳应该说是很大的.他在多期的文中都提到了韩会清(化臣)教官,可以看出,韩会清在中央国术馆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让海内外广大的武林朋友了解和记住这位昔日的武术前辈。我们作为韩先生的再传弟子亲自到他的祖籍故乡——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罗疃村采访他的后人,并撰写了这篇文章(题目中“春秋”指春秋大刀.“八极”指八极拳,是韩会清先生在中央国术馆所传授的主要技艺),将其作为范克平先生《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的续篇和补充,敬请各位读者斧正。  相似文献   

4.
霍文学 《精武》2007,(2):35-35
霍氏八极拳非常讲究十字劲,过去习练八极拳者也非常注重十字劲,这是练八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劲力,也是习练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大特点。霍氏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及应手拳的一些套路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以十字劲为基础,其动作是向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  相似文献   

5.
马氏八极拳是八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马氏通备武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八极拳流派最为突出的不同在于教学与演练中马氏通备劲的贯穿与执行,以及对通备武学哲学理念与价值规范的坚持。文章在溯源马氏八极的基础上,就马氏八极小架教学与训练的特点与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当下八极拳发展的现状,就如何传存与发展马氏八极拳进行了相应论述,指出相应保守是面临文化轻薄化发展时行之有效的自保措施。  相似文献   

6.
八极拳功法修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清海 《武当》2007,(12):32-33
本文所议八极拳功法系列,乃原南京国术馆教练魏鸿恩老先生所传,亦为八极拳人之秘笈。八极拳,原名为"巴子拳"(见金一明著《五当拳术秘诀》,一七《拳术总论》)。所谓"巴子"一词,在巴语中乃老虎之意。即"虎拳"【愚生刚至秦皇岛时,尚有称八极拳为虎拳者。据传,清代有一大内张姓八极拳高手(张四成)即为川人;另外从八极拳基础"金刚八势"之"虎跳"步形看来,也酷似巴人(土家人)集体舞中领舞者之步伐。】  相似文献   

7.
阎长河 《武当》2003,(2):31-32
八极拳亦称开门八极拳,有孟村吴氏八极和少林八极两大流派,这里介绍的是盂村八极。 在八极门中一向视“六大开”为八极门的极至,成为秘门绝技,从不轻易外传。“六大开”实际上是八极拳技法的总结和概括,进一步讲,是八极拳打开方式的核心,立  相似文献   

8.
自范克平先生的《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一文在本刊刊载以来,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一些读者对某些说法提出质疑。本期范克平先生就“李松如是否担任‘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检查委员会’委员长”和“王子庆是否央馆一等教习”做了调查说明  相似文献   

9.
自范克平先生的《旧时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写真》一文在本刊刊载以来,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一些读者对某些说法提出质疑。本期范克平先生就“李松如是否担任‘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检查委员会’委员长”和“王子庆是否央馆一等教习”做了调查说明。  相似文献   

10.
赵宏杰  王金庄 《武当》2014,(9):33-33
八极拳修炼的明劲、暗劲和化劲,是八极拳的三层境界,也是修炼的三个阶段。 一、明劲八极拳明劲的修炼,是八极拳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掌握好掌法(立掌、切掌、劈掌、推掌、按掌、甩掌、撩掌),拳型(仰拳、平拳、栽拳、立拳、螺旋拳),步法(马步、弓步、虚步、趟步、闯步、震步、碾步、搓步),桩法(站桩、搂桩、靠桩),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八极拳(大架)、八极小架、六大开(顶、抱、掸、提、胯、缠)、金刚八式(撑捶、撑掌、  相似文献   

11.
常玉刚  刘杰英 《精武》2009,(12):40-46
八极拳小架由十六组大式组成。吴钟创拳之初,其弟子三人,即:吴荣、吴漾(永)、吴钟毓。荣,钟之女,受性别影响,其套路编排上,与吴渫所练小架略有区别。荣传八极拳小架,受封建礼制影响,起始动作为作揖顶肘。而渫传八极拳小架,其开始动作则奉行了武林界长期流传的抱拳礼,  相似文献   

12.
八极拳小架     
郭清海 《武当》2008,(4):31-3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相似文献   

13.
我最终选择了"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为什么?得从我的学武经历谈起。我1951年生,16岁开始学武。跟汤师父(中央国术馆教官黄柏年先生之关门徒弟王永年先生的弟子)学潭腿6路(共12路)、初级拳、八极拳、四路查拳、一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第9期《中华武术》刊登了韩起先生题为《我看八极拳小架》的文章,文章大致思想内容是,八极拳门套路中有一趟小架,这趟拳无论是整套练习,还是拆开单式练习,都费时费力,没有实战意义,其结果只能事倍功半,甚至都是做得些无用之功。文中说:“哪怕他已练了三四年,甚至十年八年,可有练出实战真功的?”韩起的文章不仅对八极拳有此看法,对形意拳、  相似文献   

15.
韩起 《中华武术》2005,(9):47-47
在武林中,哪怕不是练八极拳的人,也都知道八极拳有一趟小套路,名曰“小架”。  相似文献   

16.
李会宁 《精武》2010,(7):68-69
昔日先辈李书文先生精通八极拳与劈挂掌,得长短互用、阴阳互补之妙,其弟子——蒋介石的侍卫官刘云樵先生曾作过一篇《八极劈挂拳诀》,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得到海内外八极拳同好的一致认可和称颂。  相似文献   

17.
霍文学 《精武》2004,(3):10-12
霍氏八极拳是指清朝末代皇帝的武师霍殿阁所传授的八极门武功,其技艺是几代成名人物毕生精力和心血的结晶,既包含了罗疃八极拳的主要内容、特点和精华,又有自己的独  相似文献   

18.
霍文学  李会宁 《精武》2004,(3):13-15
八极应手拳是霍氏八极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与霍氏八极拳中的“八大开”具有同等的技击作用。应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阁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间所创编的。  相似文献   

19.
霍氏八极拳能有今天,一位默默无闻的老武术家功不可没,本刊带您去拜访淡泊名利、弘扬八极的霍文学先生。  相似文献   

20.
四、央馆核心部门——编审处揭秘 南京中央国术馆在报批前,即原名为“南京中央国术研究(研修)馆”之时的筹备时期(1926年4月至1927年3月15日),就已先行设立了馆属的编审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