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制造工程新专业是新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智能制造工程新兴工科专业为满足未来制造领域的高端复合人才需求而应运而生。建设智能制造新工科专业,必须形成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强调数理基础,基于传统机械学科知识体系,融合交叉学科科技新元素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大力建设"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下的新技术特色课程。需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有限的学制内让学生获得更宽更深知识,落实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领域要求的工程人才需要具备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建设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课外实践环境和平台,需要联合智能制造领域国际知名企业、国内领先企业,建设企业实践基地、校内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环境以支撑本专业高端复合人才培养。智能制造工程新兴工科专业的建设探索将促使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工程教育进一步适应未来制造领域新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机械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端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在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内容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满足智能制造工程的教学需求。智能制造工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理念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对"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进行改革探索,从教学内容入手,分析了传统教材存在的问题,从多学科融合、加强新型制造技术教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在工科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工程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内容多呈碎片化、实践过程程式化、缺乏与应用高度融合、未能高效利用新技术等问题,从而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此,以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制造岛概念,在校区范围内建立覆盖产品生产全流程的工业化、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学习工厂,并基于此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环节构建、实践内容设置、实践手段运用、辅助措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使其具有前沿需求引导、工业特点突出、完整流程覆盖、内容主线明确、实践手段丰富的特点,以满足“新工科”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4.
智能制造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工科专业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从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和冶金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出发,阐述了“冶金流程工程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详细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工程理论与冶金流程工程学相融合的教改思路,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步尝试,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新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供不应求.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要求地方高校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为此建立了机械创新实验室,致力于通过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及机械类创新大赛,培养学生面向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新趋势的创新思维能力、工程探索能力、实践动手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服装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即构建“学做一体”培养新模式、重构课程实践教学新体系、形成校企长远合作新机制,这为新工科视域下服装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推动下,智能制造专业先进制造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文章从教学理念与目标、知识结构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讨论本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理念以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课程知识结构以工程应用和工艺创新为导向,覆盖了超精密切削、激光加工、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工艺。课程教学采用问题导向法、创新实践和案例分析法,以半导体芯片制造案例分析为主线,贯穿课程大纲的各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工程训练与创新实践需求,构建了"工程认知与工程基础实训""工程技能与工程设计训练"和"工程综合与科技创新创业实践"3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搭建了9个实践教学平台,组建了跨学科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完善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了"创新与实践""动力工程装备技术实践""智能制造实训"和"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金课,实践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以"面向创新实践,服务于制造产业链"为战略主题的智能制造实验室,并阐述了智能制造实验室的功能。实践证明,智能制造实验室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扩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空间与内涵以及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规范化的训练平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智能制造工程综合实践实验课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智能制造工程综合实践实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是一项兼具紧迫性和重要性的任务。从锻造教学队伍、完善教学过程、营造教学氛围几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同时在传统制造实验融入红色文化、先进制造实验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智能制造实验融入时事政治等思政元素,进一步实现实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视角下,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数字化手段,全方位展现生产线的运行情况,来培养智能制造新时代下的技能型创新人才。以企业智能转型升级所需的新工程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为设计思路,优化理论和实践课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加大课程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力度,加强了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新工科"的背景下,为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过重构工程实践课程体系这一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载体,一方面,把智能技术以模块形式融入现有的通识通选课程之中并辅之以文化、经济、管理等内容,形成宽厚的工程实践通识教育新范式;另一方面,采用项目导引式教学,通过线上线下、分类分层的组织形式改革工程实践实训体系,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该文针对工程实践课程体系重构的实践探索,为新时期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智能制造2025背景下,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文章从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融合、改革授课形式、虚拟实验系统等方面探讨新工科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并提出实施新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对于支撑我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与问题,阐述了智能制造新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应具有学科交叉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及工程社会意识等制造业智能转型的人才新需求,并对高校培养智能制造人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背景,评述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其意义重大。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充分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柔性制造生产线实验室,探索和实践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并详细阐述了这一工程训练教学的组织实施情况以及在实践教学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明确指出了基于柔性制造系统工程训练教学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从实现制造强国的人才需求战略目标出发,以学生为本,围绕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模块"及"虚拟仿真模块",对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加强"智能制造"实训环节及虚实结合的实训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本校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的经验,从基于竞赛的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基于项目理念的选拔机制三点结合的模式下探讨了智能制造挑战赛对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通过参加智能制造挑战赛,学生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不仅收获了自信心并得到了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竞赛的经历为其今后从事科研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与云制造”作为一门将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课程,对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智能制造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机械工程专业学科背景,探索了“大数据与云制造”课程的课程组织、教学模型、课程内容设计与考核等环节,通过将大数据和云制造两个维度技术融入其中,并围绕理论教学内容引入行业典型实践案例,优化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从大数据与云制造角度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为“新工科”背景下本科课程建设与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诞生,昭示着我国制造行业未来必然朝着智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高校目前已有的工学类教学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这一综合学科的发展需要。对此,本研究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建设语境,定位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难点,并针对建设难点探索了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复合模式的构建机理:以“新工科”为目标,构建工科范围内的学科融合局面;校内教学、实验资源共享,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可用资源的增量;遵循校本及专业特色,形成智能制造工程教学互助链。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作者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及传授学科专业新知识等进行了阐述,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