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教育学曾是教育科学体系当中一门显学。但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多年来却不断受到质疑,尤其随着社会思想的变迁和教育本身的发展,教育学的学科定义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突破了我们多年来习惯使用的一些教育学范式,并对许多基础性的教育概念提出了疑问。近年来探讨教育学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转换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促进了教育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比较教育学是因为研究他国教育经验,推动本国教育发展而出现在教育学科这个庞大的学科族群之中的,它以国际教育发展为核心的知识领域形成其独特的学科地位。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比较教育研究朝着学校教育微观层面的不断拓展,比较教育学的知识领域与教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相交叉,比较教育学的学科身份和存在理由受到质疑,比较教育学面临新的挑战。从当前来看,比较教育学要获得真正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明确特定的知识领域,进一步构筑学术共同体,进一步开展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关于知识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问题是众多学科关注的问题,教育学也不例外,教育学可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却不能以其他学科的研究代替教育学研究,把其他学科的结论拿来作为教育学的结论。只有真正从教育学学科立场本身出发,才能真正对教育中的知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学校教育实践产生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4.
比较是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是由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经验知识、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比较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比较教育学研究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和教育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教育学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这不仅决定着比较教育学科的生存根基与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5.
学科产生伴随着知识分化,学科地位的高低又与知识分层密不可分,故知识与学科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的关系。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一种知识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涉及到该科知识有没有分化并在大学得以建制,而一门学科的地位如何,涉及到该种知识的权力大小问题。从教育学知识及其学科权力的形成来看,教育学要真正突显其学科价值,就应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积极投身于大学科系统之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探讨教育学的形成以及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形成,相较于就教育学谈教育学学科地位来说,更能说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可证伪性是科学划界的标准。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属于原理理论,即通过经验世界本身来确立新的基本假设,运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出现象的普遍特征,它是建立于原理(原则)基础之上的演绎推理体系。教育学原理属于基础研究学科,而且是所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基础。迄今为止的教育学原理学科仍然是教育哲学性质的,是哲学原理,而不是科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承自己的珍贵知识文化资源的科学原理体系,其基本问题源于教育的基本矛盾,即人类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社会知识文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基本问题是课程问题、教学问题和学习问题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7.
学科知识谱系化、促进分支学科发展是比较教育学在相对意义上获得“同质性”,从而走出“身份危机”的重要思路.在我国比较教育学分支学科已经获得发展的背景下,建设一门比较课程与教学论分支学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所遭遇的“身份危机”的基础上,梳理了比较教育视野下中外学者对课程与教学论的比较研究概况,最后对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和学科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有着不同的演变历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外出现,而我国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要晚得多。教育学学科演变中值得关注的主要有教育学可否成为一门学科、教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育学的事实与价值等问题。中国教育学学科未来发展将朝着多学科渗透创生多元交叉学科、立足本土并轨国际教育学、立足实践发展教育理论、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寻找教育学研究的突破口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学是人们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的知识体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自产生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其学科地位却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面对教育学存在的这一现状,反思教育学的困境、拯救教育学的命运,已成为今日教育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立足于知识、人和实践三个层面的教育学发展是教育学存在的客观要求,否则教育学终将走向死亡的深。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