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语言的客观性对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言的模糊性有别于语言的歧义性、多义性以及概括性;而且语言的模糊性存在于语言的语音、词语、句子以及语篇等其他层面。在翻译实务中,语言模糊性的客观存在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些语言概念的差异和语言模糊性存在于各语言层面的现实,能更好地使译贴切准确。与此同时,模糊语言的客观性也引起我们去思考一些翻译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翻译学中的语言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给翻译带来许多问题,包括翻译标准本身、理解源出词和用译入语表达。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在文章结尾,作者着重讲述了经贸翻译的模糊信息及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体现在语音、词语、句子、语篇等层面。在翻译实践中,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根据语言模糊性的特征,我们可采用直曲、增减、正反、虚实和顺逆等翻译补偿策略处理模糊语言,从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4.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语言的模糊性决定了翻译的模糊性。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将札德创立的模糊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但目前对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和系统化。本文主要从语言的模糊性层面探讨了模糊性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模糊语言学和翻译学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模糊翻译理论。分析了国内模糊翻译研究的现有成果,讨论了模糊语言现象的构成特点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汉模糊语言的表现层面及其翻译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模糊性源于客观现实的模糊性和思维的模糊性。文中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的三个层面(即语音、词汇和语法)所体现出来的模糊性进行研究。而语言的模糊性也是翻译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模糊语言,一般采取模糊译法进行处理,即将其翻译成模糊语言或者精确语言。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了解语言的模糊性对于语言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从时间、数字、感官、质量数量这些方面对英汉语言中不同类型的模糊语言现象进行对比,以期对英语课堂中的词汇教学及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秦小红 《英语辅导》2014,(1):181-183,19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作为自然语言一部分的翻译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使得文学翻译中准确表达成为不可能。近年来,翻译研究者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做出了诸多探讨,其研究成果证明了文学翻译自始至终都带有模糊性。本文主要就模糊理论对翻译的渗透、理解过程的模糊性、表达中的模糊性以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过程。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更加符合美学标准,以最终臻于"化境"与"传神"的最高境界。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翻译与语言模糊性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结合文学作品汉英翻译的实践,对模糊语言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进而得出这一结论:对于文学翻译的"模糊性"的正确把握与认知对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模糊性与多语翻译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各种语言共同存在的特点,这种特点为我们进行多语翻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列举了汉、英、日、俄、法、德等6种语言中出现的模糊现象,分析了语言模糊性与语言符号任意观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多语翻译过程中克服语言模糊性必须注意的一些方法与技巧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模糊性色彩是中医语言的重要特色,中医英译过程必须尤为关注这一语言表述特点。主要从中医模糊语言功能与翻译思考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从术语模糊性、语义模糊性、修辞模糊性等方面,运用翻译理论及相应方法,解决中医模糊语翻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翻译活动中的最基本部分,英汉互译中翻译更具有明显的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依据国内外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对翻译实践中的模糊现象逐个分析,最终得出模糊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基础上,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产生的依据,进而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翻译作为由译者操纵的符义组合过程,是思维和语言的共同结果。由于语言和思维的特点及人的心理特点,语言可以模糊地表达思维,而语言的模糊性又为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创造了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本来应该尽量明确,但模糊性也是语言的固有属性。语言中的模糊信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交际者在交际活动示意和释义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的总称。语言的模糊性必然带来翻译的模糊性,在口译中是保留还是去"说穿它",其效果是不同的。本文浅析了口译中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及其一些翻译策略,以求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云利 《海外英语》2013,(9X):170-172
语言的模糊性是非人造语言所具有的普遍和内在的属性,因此,掌握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很有必要。论文以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旨在探索模糊语言翻译的常用技巧:措辞、引申、阐释、增词和转化。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大特征,即使是在对精准度要求较高的商务交际中,语言的模糊性也始终存在着。在商务英语中,英语的模糊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得最为鲜明。本文旨在通过对模糊语言功能和应用的分析,探讨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直接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在所难免。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如能正确而能动地使用语言的模糊功能,将会使文学作品的翻译有质的飞跃,读者也将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张玉 《华章》2010,(33)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奇葩,如何将其独特的风格,神韵及语言恰到好处地翻译颇受广大翻译界人士的关注,而唐诗中模糊语言的汉英翻译因其模糊性也就成为了翻译问题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将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及其模糊性下定义,阐述其具体表现形式,对翻译造成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语言的模糊性衍生的。在诗歌翻译中能有意识的传达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