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禹燕飞 《中国教师》2009,(Z2):66-67
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其目的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发展和完善篮球运动员在从事专项运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多年带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对篮球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的心理调控进行分析,提出各时期心理训练措施及调控方法,使运动员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2.
浅议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短兵相接的对抗性运动,要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运动员必须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进行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3.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撑竿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充沛的体能、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智能和心理品质.本文根据影响撑竿跳高运动的主要因素,从体能、技能、智能及心理能力入手探讨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特征.  相似文献   

4.
田径运动比赛期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生 《考试周刊》2011,(4):146-147
现代田径比赛正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运动员如果想在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与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情绪稳定等心理素质的高度发展不可分割。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训练必须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作者结合二十多年的田径训练经验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白玉生 《教书育人》2010,(2):107-108
当今国际篮坛正朝着技术全面、能攻善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竞争对抗越来越激烈,这将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对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篮球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其目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发展和完善篮球运动员在从事专项运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员赛前、赛中、赛后三个阶段的心理调控进行分析,提出各时期心理训练的措施及调控方法,使运动员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6.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就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培养和完善柔道运动员完成专项训练及竞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的有目的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7.
排球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比赛中使运动员获得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诸方面的能力.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练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及应用,还必须对排球运动员征施加有意识的心理训练以适应比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只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乒乓球运动是一种短兵相接的对抗性运动,要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并且在比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水平运动员必须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进行心理训练.本文对郑州大学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参赛准备期的心理素质训练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提出了注意力集中训练、意志品质训练和培养自信心的训练三种方法,旨在为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心理训练,即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练习者在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时所具备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并且学会调节各种心理状态的方法。田径运动成绩的高低与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战术的运用具有直接的关系,更有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除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有速度、力量、耐力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战术水平,而且还要有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保证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  相似文献   

10.
陈静霞  黄德胜 《考试周刊》2012,(44):107-109
作为技战能主导类集体对抗性项目篮球运动,心理技能是承受高强度训练和比赛,正常或超出发挥已具备的竞技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心理能力在比赛中的作用越显重要,尤其是在关键的比赛、关键时刻,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心理技能的关键时期,心理技能训练应全面、系统、长期、专门化和有方向。本文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证研究,探索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教练员心理技能的训练水平和运动员心理技能。  相似文献   

11.
当今跳远运动的发展趋势是培养有短跑气质的运动员,即充分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专项力量的训练,经常创造与比赛条件接近的训练环境,力求强化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持续比赛的能力--专项耐力素质.在训练工作中,应注意不断发掘新型训练手段,同时要将各种原有训练手段进行新的组合,才能强化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提高训练效果和成绩.  相似文献   

12.
心理训练就对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有目的进行定向训练的过程,即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争取优异比赛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网球运动竞技水平不断的提高,竞争也更加激烈,只凭借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条件是不够的,更要求运动员具备心理方面的优势。心理因素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在训练中应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为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创造较好的成绩做好保障。  相似文献   

14.
心理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发挥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掌握自己 ,控制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和不受一切干扰的能力。运动员要学会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比赛 ,也就是善于调节心理的紧张程度 ,到一定的时候能使精神负担从比赛中解脱出来 ,让心理和生理得到短时间的但却是相当充分的休息 ,还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 ,都能由充分放松转为调动最大力量和迅速投入比赛。具备了这些心理条件 ,运动员就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创造最优异的运动成绩。心理训练一般是通过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和熟悉比赛条件去实现的。在具体执行中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  相似文献   

15.
当前篮球运动在体力、技术、战术等方面的对抗越来越激烈,打法越来越凶猛,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消耗很大的体力,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力。因此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比赛中心理能力发挥不好,即使技术、战术很好的运动队也会在比赛中出现失败。运动员心理能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篮球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应纳入到篮球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16.
《华章》2007,(12)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运动项目,随着运动员攻防技术的提高和比赛的日益激烈,往往需要运动员在比赛的最后阶段进行关键的投篮。因此,篮球运动员应具备独立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的训练,使其能够快速适应比赛节奏,迅速进入比赛战斗状态。  相似文献   

17.
庞伟东 《林区教学》2010,(8):102-104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不良的状况,而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带到比赛当中去。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论述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和篮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根据现代竞技体育的比赛实践中,运动员取胜的因素体能占30%、心理占70%的特点,重点介绍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及赛前活动中心理障碍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进行心理调控的手段,为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教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分为长期心理训练和赛前比赛心理形成训练两种类型,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放松训练、模拟训练、意志训练等。在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中要更注重目标设置技能训练、紧张应激控制技能训练、情绪和自信心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中长跑运动员心理施加影响,来发展心理品质和调节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因此,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发展心理品质,为运动员获取优异成绩储备心理能量,作好各种心理难备;心理训练是使运动员学会用意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使之能在运动训练和复杂的比赛中,保持心理稳定性,发挥个体的运动潜能的各种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20.
比赛心理素质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催化剂。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与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情绪等心理素质的高度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