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越来越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通过实验演示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那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1.能促进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的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所在.问题意识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柏莉 《中学教学参考》2009,(35):104-104
探究教学就是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也就无从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养成感知化学现象提出问题的习惯,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体验问题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同时得到了全面发展。因此,以问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体验性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物理课堂教学通过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学习。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曾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索的火把,而课堂中精心设计的问题正是这种星星之火.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师可以将知识内容问题化,将教学目标分解设计成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解决问题达到复习目的.  相似文献   

6.
华荣 《高中数理化》2011,(20):62-63
"问题导学法"就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课程和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问题式教学法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文 《甘肃教育》2011,(10):46-46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设计问题,着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学生要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并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当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它可以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而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是真正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的向导。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化学实验趣味性强,实验现象明显好看。对于初学者来说,有趣的实验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思索某些化学问题。因此,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总结、分析,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把学习兴趣持久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李晓敏 《教师》2008,(5):42-43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冯辉梅 《教师》2008,(9):40-41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张国忠 《广西教育》2013,(46):84-8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现代教学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是学习活动的重点,它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又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  相似文献   

13.
潘龙 《教师》2010,(17)
一、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问题性",即强调质疑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质疑和问题来进行学习,把质疑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质疑,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潘龙 《教师》2010,(20):63-63
一、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问题性”。即强调质疑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质疑和问题来进行学习,把质疑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质疑,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就得必须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不但要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同时更要强调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海红 《河北教育》2005,(11):37-38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思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化学概念的学习是学习化学的起点。那么,如何使学生获得化学概念呢?笔者认为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理解书本给出的定义、概念以及在化学概念的深化和应用中获得概念。  相似文献   

18.
王华连 《湖南教育》2007,(8):23-23,27
现代学习方式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付云红 《成才之路》2011,(19):20-21
化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良好的思维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的各个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启发和运用引导思维的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初学化学者的学习兴趣.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和障碍.我认为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另有,通过实验.学生对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现象会长久呈现在大脑里.在解题过程中即使忘了,通过回忆实验,实验现象就会在大脑里再现.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