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旗》杂志一九七三年第十期《论尊儒反法》一文指出:“卖国贼林彪也吹捧孔子,大骂秦始皇‘焚书坑儒’,公然标榜要学朱熹的‘待人’哲学。”对于朱熹“待人”哲学的反动实质,以及林彪吹捧朱熹“待人”哲学的罪恶目的,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加以彻底批判! 朱熹(公元1130——1200年)是我国南末时代人,是孔孟之后反动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继承孔孟和程颢、程颐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把“理”作为万事万物的根本。他  相似文献   

2.
《四书集注》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融汇了儒学、佛学以及中国的道家学说,提出了全民教育目标及体系,确立了儒家文化的道统地位,集中体现了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朱熹通过集注继承和创新儒学文化的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四书正误》是颜元在学习、教授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过程中评价、批判朱熹思想的学术札记,内容包括《四书(章句集注)》之“正”和《四书(章句集注)》之误两个方面,刻画出颜元生活、思考、体验、教学以及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多维画面,呈示了颜元事功色彩浓厚的教育目的论、实质教育取向的教育内容观和以实驭虚的教育方法论等教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四书集注》是宋代理学学术的重要载体,朱熹为此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工夫。《四书集注》表明,朱熹通,过发现“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一关键论述的深刻涵义,证明了创建宋代理学的首功者当属二程(程颢、程颐),从而揭示了宋代理学成立的历史逻辑。同时,朱熹还从孟子的“性善论”演绎出“四端皆善”的命题。这个命题是宋代理学的一个元命题。围绕这一命题,宋代理学建立起了它的伦理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5.
许谦是元代“北山学派”的四书学大家,其代表作为《读四书丛说》八卷。该书对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的证成和补充,是研究四书学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6.
朱熹花费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学习与诠释《论语》,后与他诠释的《大学》《中庸》《孟子》汇为一编,以《四书章句集注》为名刊行。四种书中,朱熹对《论语》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共撰成有关《论语》著作四种,今传世者三种,以《论语集注》影响最大。朱熹在《论语集注》中,采取了明显的“六经注我”的诠释方法。本文通过对《论语集注》的举例分析,说明朱熹“六经注我”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诠释方法对当下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一个兼集贫弱与宽松的社会历史时代。国家内贫外弱之势激发着主流士人群体图强奋发的使命意识;政治宽松及其文治需求激促着儒家学者及其儒学思想发荣繁茂。身当于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朱熹以“章句”与“集注”相适别的诠释文体,合辑并注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生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环绕《四书》与《四书章句集注》而开展的经学活动是为宋代《四书》学。宋代《四书》学涵载着:赵宋政权应用儒学的社会文治理性,宋代学者开新儒学传统的学术理性,宋代学者群体奋发作为的使命践履理性。  相似文献   

8.
《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经学在宋代取得的辉煌文本成就。《四书》合集和集成形式的《四书章句集注》,展示朱熹推进经学新形态的大工告成。《四书》经典本文在诠释书体的阐发下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为儒家经学生命精神的焕发树立了新的典范。《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分殊于语录体和文论体。经文本体吁求注释体制有所适别:朱熹以集注体式适用于《语论》、《孟子》;以章句体式适用于《大学》、《中庸》,适别性的诠释书体与特定经典文体结合,生成了理学时代的经学巨著。朱熹的经学实践.促进了儒家经典文本从汉代《五经》合奠、唐代《五经正义》向宋代《四书章旬集注》的里程碑式进步,开新了经文本体与注释体制关系契接与疏通的时代学风。朱熹经学实践开新的层面主要是:兼顾经注传统与现实创新,章旬集注体式分别适用经典文体,经典义理与人生日用亲和相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三个部分,就朱熹对孔孟儒学的新贡献进行了阐述。一是朱熹极力维护道统论,维护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朱熹的理气论和人性论将孔孟儒学的哲学思辨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朱熹以《四书》为中心,对孔孟儒学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介绍安徽朱子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众多专家学者关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和“为民”思想、朱熹道德伦理学说的构建、朱熹哲学的世界意义、《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研究的方法论等方面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学术文化化民易俗是《四书章句集注》促进社会文治与民众心智的基本之功;新的时代经学开新是《四书章句集注》适应时代需求革新经学传统的学术自觉;经学大宗创设典范是《四书章句集注》生发学术示教影响的高卓源泉。朱子开新经学的学术风范及其《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中国学问主体学习的永远楷模。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史上,朱熹的公私观是比较系统的,也是他的庞大的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以前,人们尚未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所以现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将探讨朱熹公私观的含义,公私观与君子、小人的区分,提倡官员秉公从政等。不当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朱熹公私观的含义 由于朱熹是在讨论“公”与“正”、“公”与仁”的关系时阐述公私观的,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他对“公”与“正”、“公”与“仁”关系的主张。 朱熹在解释《论语·里仁篇》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时,说:“唯之为言独也。盖无私心,然后好恶当于理,程子所谓‘得其公正’是也。”(《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2)当门人  相似文献   

13.
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中《,中庸章句》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这不仅因为他的前期思想的中和说出自《中庸》,并深刻影响了他后来心性论体系的主要结构,而且《中庸》也是他的修身功夫论的基本依据。《中庸章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充分体现了朱熹的训诂理念和训诂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朱熹著述《诗集传》《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和《周易本义》的指导思想,认为这些训诂著作表现了朱熹独到的诗学思想、史学思想、易学思想,以及理学思想,作为宋代训诂学的代表作,奠定了朱熹在汉语训诂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论语》(二则)注释“植其杖而芸”说:“把他的杖插在地上就去锄草。”虽然这个注释是有所本的,例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植,立之也。”《四书白话注解》:“说罢,他就插了杖在田中。”山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老人把杖插在地上……”等,但笔者以为不如解为“搁置”的好。植,《说文解字》:“户植也。”何为“户植”?即今川东北一带方言中的“门方”。由此  相似文献   

16.
汉唐儒家以治“六经”为主,宋代儒家却多治“四书”,唐宋间存在着“四书”升格的趋向。中唐时,韩愈创儒学道统之说,以孔孟为正宗。皮日休承其说而复推之。李翱著《复性书》三篇,启后世儒者畅谈心性的旨趣。北宋初年,当政者以实际行动来推广“四书”。北宋中叶,荆公新学虽以《三经新义》为本,但扬《论》、《孟》之意颇浓;张载关学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二程洛学明确将“四书”并行推举。南宋朱熹将“四书”并行出版,意味着“四书”升格运动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中出现了半副对联,颇耐人寻味。他是这样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据查,原句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朱在《论语》中《季氏篇》“陈  相似文献   

18.
朱熹在其《四书集注》中总结了孔子与孟子的教育方法,明确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他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其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身心的发展,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 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来,凡属开倒车、搞复辟、反人民的家伙,都是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而自南宋以后,这种人又没有不推崇朱熹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正是这样一种人。他继承孔孟衣钵,把孔孟搞复辟的一套反动货色,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既顶礼孔丘,又膜拜朱熹。他在黑笔记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要象朱子那样去待人”。不言朱熹而称朱子,一副五体投地的奴才相,真是令人作呕!  相似文献   

20.
《齐桓晋文之事》里有“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一句。这一句如此断句(即在“觳觫”后点断,把“若”点归“无罪”),大概是从宋代朱熹开始的。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里,在“觳觫”二字后注曰:“觳,音斛。觫,音速。觳觫,恐惧貌。”显然,朱熹认为“若”不应与“觳觫”连读,而应与“无罪”连读,所以他在“觳觫”下作注;如果他认为“若”应与“觳觫”连读,那他的注必然在“若”之后。从朱熹以后,各种版本都沿袭此解,高中课本选文也是这样断句。笔者初读时就觉得“若无罪”很别扭;后来读杨树达著《古书句读释例》和《词诠》,杨的断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