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青年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现在和未来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身份认同理论的理解,从制度性权利的外部他者认同和心理性认同的内部自我认同的两个方面有助于解读高校青年教师的身份认同,发现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具有的多重身份和自我迷失特征,以此来建构高校青年教师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许多评论者研究《酒徒》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和小说的"内在真实",这里则研究"酒徒"身份认同问题。认为:酒徒在一切都是商品、一切皆是谎言的世界中曾迷茫过、呐喊过却最终因自我身份无法确认而逃离,酒徒身份认同问题也无法解决,从而导致其陷入无根境地。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根本问题是公民身份问题,界定公民概念的内涵必须基于对公民身份的探讨,而公民身份与国家之间具有"结构二重性"。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身份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建构我国公民身份认同的过程。公民身份认同可以分为公民自我角色意识的认同、公民社会行为的认同和公民制度的认同,公民在建构自身身份认同的同时完成了国家认同,并通过履行公民行为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从建构公民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公民教育应该是在基于公民身份的教育制度中,去建构积极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互动中,农民工子女身份通过社会表征、社会认同等方式被社会群体建构,同时通过农民工子女自我表征和自我身份认同等方式主动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支配性社会表征、争端性社会表征和无约束性社会表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文化身份问题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性话语。文化身份是其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动性的构成因素(阶级、性别、国别、年龄、性、种族、道德、政治立场等)在异质文化冲突中的嬗变及其组合。文化身份在异质文化的冲突中发生嬗变,广告、消费文化在文化身份问题中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超级女声》通过“超级”确立身份,通过交往构建身份,通过自我身份认同达到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身份危机的根源在于自我认同的建构与社会认同的背离。个体文化身份要超越符号认同的屏障,重建文化身份的深度模式,摈除焦虑;社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个体身份的重建开辟绿色通道,最终达到个体文化身份和社会文化认同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6.
梁志芳 《英语广场》2020,(27):15-17
翻译在身份建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身份建构或重构的场所。本文首先以研究路径为线索,梳理了过去20余年来翻译学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有翻译与民族身份认同研究、译者身份研究及翻译与性别身份研究三大研究路径;其次讨论了翻译学视角下的身份研究存在的研究主题较为单一、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缺乏等问题;最后指出了翻译学领域未来的身份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批判角色理论对教师身份问题遮蔽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的展示,指出教师权利与义务是教师身份认同的真正内涵。正是权利义务的错位,才导致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教师只有通过自我的觉醒与解放,以及抱有一种冷峻的理想主义,才能逐步实现身份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9,(4):101-107
奈保尔的《父子家书》有两个关注点,即他的印度想象和文化身份认同。他的印度想象具有片面、停滞、自我优越和负面的四个主要特征,这与他的文化身份认同相互影响,经历了一个从抗拒到探寻的过程。奈保尔的文化身份呈现出三个时空维度,这三个时空维度分别是特立尼达、印度与英国,其中每一种文化身份都因为奈保尔的个体经历而时隐时现,或被漠视,或得重视,从这三维文化身份此消彼长的变动,可显出奈保尔自我身份的游移性与跨文化性。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面临想不想去、能不能去和要不要再去等与身份角色转换相关的问题。从身份认同理论的自我认同、角色认同、群体认同、文化认同方面对教师企业实践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展开分析,发现企业实践教师存在被动实践下的自我认同失调、经验缺失下的角色认同障碍、校企冲突下的群体认同困境、压力氛围下的文化认同危机。基于身份认同理论,应尊重主体地位,促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自我认同;完善实践政策,推动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角色认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群体认同;创建和谐氛围,助力高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少先队辅导员是我国少先队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教师队伍中极具专业特色的一支队伍。本研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少先队辅导员身份认同及变迁情况的分析,呈现出这一群体在时代演变中的身份建构,为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发现三代辅导员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典型的时代特征,有"组织依恋""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三种不同取向。研究认为社会转型、公众期望的转变以及身份需求与现实的冲突是身份认同变迁最主要的原因。最后,研究认为提升辅导员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明晰辅导员的身份定位、增加辅导员专业学习及理论提升的渠道是强化当代少先队辅导员身份认同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