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佛教是在近代科学主义流行的历史时期步入复兴之路的。近代中国佛教界关于佛教与科学的关系有以下一些基本看法:佛教重视科学;佛法不违背科学;佛法可以与科学互补;佛法高于科学;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这些观点反映了佛教与西方一神教的差异,但基于时代的原因,当时的佛教界尚不能认清科学现象和科学精神的区别。中国佛教接受了科学主义的洗礼未必是坏事,但现代人间佛教还必须从科学主义的阴影中走出来,才有可能找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黄夏年在《法音》2007年第4期撰文,从佛教界人士的反思、近代佛教教育情况、佛教教育存在的不足和改革佛教教育的想法四个方面对近代中国佛教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佛教到了近代,开始借鉴西方的教育模式,引进佛学院的概念,由是使传统的佛教教育模式开始有了转变。  相似文献   

3.
佛教于汉末传入中国之初,曾被视为方术,只是作为中国传统道教的附庸而在民间流传。至晋时,因谈虚无,与玄学融合,广为中土上流人士所接受。刘宋以后以至整个南朝时期,由于皇帝的喜好和大力提倡、广开佛寺、组织大规模的讲经和译经,甚至身体力行、舍身入佛等,都使佛教在中土滋长尤甚,以致其发展远远超出中国本土的道教而成为中国又一大教,为中国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纵观这一时期的佛教,其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期,但是,随着佛教在中土民间的广泛流传,以及对上层阶级甚至是皇帝所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就必然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到人阶层的日常交往与创作活动中,而在诗、赋、中有所表现(小说因出现较晚,此不多论)。笔试图从佛教与魏晋六朝人与学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加以论述,而实际上这也正代表了佛教这一外来事物对中国化的深层浸染和逐步征服以至最终被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其佛教体系属于南传巴利语系小乘佛教。缅甸有佛教徒约350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7,2%,佛教深入到了缅甸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整个缅甸社会,特别是在化领域,可以说缅甸化就是一种佛教化。从制度化、精神化和物质化三个方面,阐述小乘佛教对缅甸化重要影响,影响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着重阐述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东晋前期南北佛教的交往周健本篇论述从东晋建立到前秦灭亡这一阶段南方和北方佛教界的互相交往。在后赵时,南北佛教界就有了联系。后赵灭亡后,释道安僧团南下,对东晋佛教发生了重大影响。释道安在襄阳和关中以及前凉建立了友好关系,从这些地区收集了许多佛经。他到...  相似文献   

6.
四谛是佛教中南北传的佛教、汉藏传的佛教所共遵的基本教义,彼此共同认为这是世问、出世间的唯一解脱之道。后世诸佛弟子虽认为四谛为声闻、缘觉之法,意思就是贬四圣谛为小未法,其实大未佛教四弘誓愿的实践是依四圣谛而发起。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体现了佛教由小来的融和和展开。  相似文献   

7.
在七塔寺的历史上,有过不少名人物,他们大到对中国佛教,小到对浙江的佛教,乃至四明地区的佛教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慈运法师是中兴。他在中国佛教最没落的时候,怀着复兴佛法的热切愿望,在复兴宁波的佛教活动中,贡献突出,受到后人景仰。  相似文献   

8.
四谛是佛教中南北传的佛教,汉藏传的佛教所共遵的基本教义,彼此共同认为是世间、出世间的唯一解脱之道。后世诸佛弟子虽认为四谛为声闻、缘觉之法,但却贬四圣谛为小乘法。其实大乘佛教四弘誓愿的实践是依四圣谛而发起。从四圣谛到四弘誓愿,体现了佛教由小乘的融和和展开。  相似文献   

9.
佛教是在与婆罗门教的对抗中发展起来的,二的共同源头都是奥义书,佛教原本是反本体的,但是,由于其理论体系的需要,又不得已使用本体论的方式,佛教本体论可以直接上溯到奥义书的本体论思想,奥义书关于“梵”的哲学,对于从部派佛教“心性”的讨论到大乘佛教关于“如来藏”、“佛性”和“阿赖耶识”等的讨论,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依附、冲突、适应和融合后,到隋唐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佛教的中国化到中国化的佛教这一过程,既可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开放和包容,也可看作是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弥补和完善。佛教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从模糊走向确立,理想世界由彼岸走向此在,社会化人格由外在压抑走向内在自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成书于南北朝末年的道教经籍《太上妙法本相经》的系列研究之一。作者主要从这部道经中出现的大量佛教概念和词汇入手,揭示其佛教因素的来源;指出此经的造作者主要受到北朝佛教的影响,故此经应属北朝道教的产物;关注从北朝末年到唐代,《本相经》中这些佛教因素被删改和去留的状况及原因,从而揭示中古道经吸收佛教因素的某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佛教思想有一定的相近之处,弗洛伊德的理论核心可以从人性论、文明观、宗教性几个角度找到与佛教的共性。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弗洛伊德的思想接近原始佛教,弗洛姆的思想贴近禅宗,二者的转变与原始佛教到禅宗的转变是有相似性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重点探析谢灵运与佛教徒之间的交游及其文学的关系。谢灵运与僧徒独特的交往方式,促进了佛教在南朝的发展:受佛教的影响,谢灵运在对实体自然的刻画中蕴造出理想状态的自然,其本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得益于佛学理论“顿悟说”.谢灵运创作了一批以“清”为尚的山水诗,从实践和理论上为“神韵诗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仁宗与佛教关系密切。从遗留下来的资料可见仁宗时期的佛教政策、佛事活动在先朝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这对佛教的发展、对宋朝政治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查,仁宗本人介入到了佛理的参悟,并达到了一定的见解。仁宗对佛教的尊崇一方面是出于个人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有其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佛学片论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学的理论为指导,参照世界几大宗教,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以人的主体关怀、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佛教的组织与制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此外,佛教哲学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讨论了其本体论与认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佛教教团阶级结构述论夏侃南北朝时期佛教势力大盛,寺院众多,僧尼狠滥.对于封建国家而言,必须加强约束和管理;对于寺院而言,亦须严格教阶制度。这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僧职和僧务管理机构不断完备成熟了,佛教教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势力也因之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7.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提并论。从公元前一世纪到第一世纪,在古印度大陆创造了平等的佛教。此后,佛教已经蔓延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佛教在过去两个汉朝时期从古印度传来。佛教文化也伴随着经文不断引进传播。虽然中国佛教源自古代印度,但佛教在中国开始传播,佛教始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起点。本文将对中古佛教的制度与社会生活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季羡林先生60多年来的佛教研究,介绍了季先生佛教研究的特点、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成果以及这种研究方法的地位与现状,指出它对当今佛教研究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信奉萨满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这些宗教都或多或少对维吾尔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有必要探讨佛教对维吾尔语词汇的影响。本文运用词汇学理论知识从佛教对维吾尔语的影响过程、对古代维吾尔语词汇的影响、现代维吾尔语中的佛教术语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佛教从南朝刘宋年间传入潮汕,15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的基本面貌虽有不同,但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传入潮汕后,逐渐适应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构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塑造了特质鲜明的潮汕文化。从潜藏的思想观念到触目可见的文化事相,潮汕文化无不透露出众多的佛教元素,诸如饮食文化中的素食、建筑文化中的寺塔建筑、方言文化中的佛教俗语、民间艺术中的潮州佛乐、礼仪文化中的佛化葬俗、节俗文化中的佛教节日以及组织文化的善堂等,就是其中荦荦大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