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前言 早期的削球打法是以稳削为主,目前单纯的削球打法已罕见,如今已发展到攻削兼备打法。由于弧圈球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曾使削球打法一度面临挑战和困难,经过几代削球选手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创新了“倒板”削球打法,削转与不转球,配合反攻打法和强化发球抢攻,加大反攻力度的攻削打法,使削球打法在世界乒坛上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历届世界大赛中,我国削球选手都为国家争取了荣誉。如60年代的张燮林、林慧卿和郑敏之;70年代的梁戈亮和葛新爱;80年代的陈新华和童玲;90年代的了松、王辉和成红霞。 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
削球打法有削攻结合和以削为主配合反攻两种打法。削球虽然是防守性技术,但却不等于消极、被动。因为它可以利用旋转、落点来遏制对方,诱使对方进攻失误或为自己反攻制造机会。一名削球打法的运动员首先必须掌握过硬的削球技术。不仅要以削球来与对方的拉、冲、突击、扣杀等进攻性技术相抗衡,还要削得低、转、有落点变化,伺机进行反攻。  相似文献   

3.
削攻型打法是我国乒坛百花园中的一花.六十年代男子以张燮林,王志良,女子以林慧卿、郑敏之为代表的我国优秀削攻型选手,以其稳,低,转,变,反的技术风格,同我国快攻选手并肩作战,力挫群雄多次为祖国赢得了世界冠军的荣誉。外国报刊惊呼:中国乒乓球队是一支奇异的队伍,什么打法都有,什么打法都能取胜。削球打法作为一个对立面,在60年代还为我国快攻手突破欧洲的削球防线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影响乒乓球削球打法的不利因素,认为削球打法训练中应注意转、稳、低、变、攻,攻和削,凶练与稳练等关系,提出改进削球打法技战术的建议:提高削球的稳健性;降低削弧圈球的弧线;接好弧圈球;用好反拉技术;提高反手进攻能力;提高攻削结合能力;结合上旋球防守。  相似文献   

5.
提高削球技术的主要环节和训练方法:1.接好弧圈球。削球运动员能否生存及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过弧圈关,所以在这里作为重点详细谈一谈。削弧圈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门)判断。一般来说,弧圈球的旋转有三种:强烈转、一般转和不太转。只有判断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判断时,要从对方挥拍用力的大小,球在拍上磨擦时间的长短和来球的快慢来考虑板形用力大小。(2)击球时间。削强弧圈时,在下降期接球比较好O一是这时球的旋转弱了。二是击球点低,不易出高球。接一般转和不太转的弧圈时,可以在下降期或高点期击球。下降…  相似文献   

6.
削球纵横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削球打法当前在乒坛不够景气。我认为,为了使这一打法能够振兴,有些问题首先应当澄清认识。先从削球的发展史谈起。本世纪20-40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当时球台窄,球软,网高,对稳削打法有利,所以欧洲当时以稳削打法为主。自1937年第11届世乒赛后,规则有所变动,球台加宽,网降低,为攻球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削球、攻球及削攻结合打法便逐渐形成了。由于当时攻球水平较低,还不能与削球抗衡,所以,削球打法仍占主导地位。1952年,日本利用海绵拍提高了远台长抽和放高球技术,在第19届世乒赛中拿了五项冠军,冲…  相似文献   

7.
经过一年多的等待,蝴蝶以"朱世赫"命名的削球板终于上市了。如果只听敲击的声音、看木层结构,它更像是一支弧圈板,实际使用中的攻球威力也不可小觑,但板面上的印字和大号的拍面,明确无误地告诉你,这是一支削中反攻型球板。与本刊  相似文献   

8.
朱世赫与陈卫星都进入了8强,但两人的打法有所不同。朱世赫反手削球旋转变化很强,削得稳,他反手的胶皮比长胶要稍微短一点,但削过去的球很下沉。正手抢拉比较凶狠,力量也大,中台的反拉能力很强。以前丁松有这种球,但是丁松的削球功底和稳健性没有朱世赫好。陈卫星还是以前中国运动员的削球打法,突出了正手中台反拉技术和前两板的抢攻技术。目前中国高水平的削球运动员只有侯英超,与朱世赫有点相似,他打欧洲选手也有胜绩,正手的抢攻和反拉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削球的稳健性还不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3,(6):110-111
削球质量不能一成不变 在对方连续进攻时,削球选手要根据对方的来球质量不断变化削球的旋转、落点、弧线,以达到干扰对方判断,施加进攻压力的作用。否则,总是一个节奏或一种旋转,很容易被对方先变,造成自己在防守上的漏洞。反手运用颗粒胶削球时,要多结合胶皮的特性,站稳重心,把动作做充分。转和不转的配合,很容易让对方冒出机会球。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的发球无论对快攻还是削球运动员都很重要。现在我谈的是削球选手的转与不转发球。发转球时,球拍用力向下砍。发不转球,球拍的用力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前推,但仍然要作出向下发力的假动作。当然,这个动作只是一种假象,目的是为了迷惑对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3,(10):16-17
限于时代背景,早期削球手如伯格曼(英)、迈尔斯(美)等均以稳健防守著称,进入胶皮拍时代后,西多(匈牙利)的出现使削球打法第一次出现明显的细分,其站位相对较近,以削球逼角为主,伺机反攻(多用反手)。但此后欧洲的削球均倚重防守,再未出现像西多这么积极主动的削球手——手握反胶海绵拍的别尔切克(匈牙利)以转制胜,削出的球被当时的中国教练夸张地评论为“起重机都拉不起来”;原为两面反胶、反换过反面生胶的绍勒尔(前西德)以稳见长,极少出高球,被喻为“切削机器”。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想取得较好的名次,主要依靠把 所有来球都打回对方场地。 这里向你推荐反手划球技术。如果能在 进攻或防守中轻松自如地使用这一便利的攻 击手段,无疑将扩大你击球的控制范围,显著 提高你的竞技能力。在各种情况下,反手手削球都能发挥其效果。 当需要高点击球时,当对方来球有角度且有旋转、有晃动时……你为何不试试采用反手削球的打法呢?遇到这些情况,擅长削球的选手则都能十分有信心地对付这些球。 削球的动作很小,主要是借对方来球之力将球削出。即使是在身体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也仍然可以打出削球来。此外,反手双手…  相似文献   

13.
方文 《乒乓世界》2001,(10):32-33
1、正手削球放不开,削得少,前后找削球点步法跟不上。 2、正手削球旋转变化不大,弧线太高。尤其正手削直线技术的使用率和质量都不高。 3、削接重板,步法退得不够,没有缓冲低点削。 4、削球的落点重复过多,角度调动不开。  相似文献   

14.
移动过程中,前脚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重心落在其上。远台、击球刺踟主过加转时,向前送的幅度要大,如果借力多,歙不太需要送了。高级技巧:让来球在球拍上多停留会儿,等旋转减囊后再“推”出去.对庀误以为你在0口转.其实你是完全卸力后削出不转臻。丁松技术全解析[正手削球]@姚国治  相似文献   

15.
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反映不知如何对付削球。大多数人觉得平时与削球选手练得少,对削球的旋转和节奏不太了解,但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往往就能取得突破。 我们在面对削球手时,不要有畏惧心理,只要将削球当作是搓球的延伸。就不会对削球束手无策。由于对方削球的弧线较长,旋转变化与搓球相似,因此我们对来球旋转和落点的判断就较为容易。当我们的观念转变之后,再根据打削球的三大原则,逐渐学习攻打削球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顶级选手在对阵削球手时的作战方法——“连续拉加转弧圈球”、“调短压长”和“大力冲杀”,这是进攻削球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工具简陋、训练水平较低,以乒乓球攻球为主的打法在世界乒坛并不盛行,相反,倒是以防守为主的削球打法常常以柔克刚制胜对手,曾经风糜一时。以致以削为主的欧洲选手在世界大赛中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2,(3):106-107
在前两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削中反攻”套路最终都是在近台完成击球动作。而对于削球选手而言,“由守转攻”的范围不仅只局限于近台。只要对方的拉冲质量不高,或是在自己比较理想的击球范围之内,削球选手完全可以利用正手反拉弧圈球的方式向对手还击。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削球运动员(如丁松、朱世赫、陈卫星、侯英超等)都具有相当出众的反拉技术,其正手实力完全能够与许多攻球选手相媲美。尤其是在实战中,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削球选手过多讲究进攻的现象,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最近表示,削球还应该以削为主,进攻一定要建立在削得住的基础上。同时,蔡振华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丁松的成功,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削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削球打法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况录像进行技战术统计和实战观察方法,对优秀削球选手的前4板技战术、削球技战术、削中反攻技战术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削球打法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为乒乓球攻削结合打法再攀高峰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2,(3):104-105
目前,大多数削球运动员的正反手都使用着不同的胶皮,一面为反胶;一面为颗粒胶(如长胶、正胶)。这些性能各异的胶皮不仅可以在防守端承担重要的责任,让削出去的球能够“变化多端”;同时还可以为“削中反攻”创造条件,并且在进攻端发挥各自“诡异”的特长,甚至将对手打到“混乱”的状态。本篇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组“反手长胶的削中反攻”套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