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新时代》2005,(1):14-14
RN01山地自行车是本田公司利用越野摩托车技术,专为争夺山地速降越野比赛冠军而开发的,将它笼统地称为“自行车”多少有点像把舒马赫的一级方程式战车称为“汽车”一样蹩脚,实在难以表达其中的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唐纳德·米勒开始在自己的机加车间(其实就是家里的车库)里制造被称为“不安全而且不切实际”的低矮、椭圆形车架的自行车。“我只是想制造一种效率更高的自行车。”这名圣迭哥的自行车爱好者、前房地产商说。最终。米勒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自行车的链传动系统上,他确信传统的链条一齿轮传动系统是影响自行车效率的主要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不走寻常路     
张焱 《科技新时代》2004,(7):101-104
现在,大街小巷都能看见电动机自行车的身影。省劲是它吸引消费者的最大特点,但现在的电动自行车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有很多多地方需要改进。多变的外形,清洁的能源。强大的功能以及人性化的设计是它的发展的方向。这里我们精选了4份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的作品来阐述电动自行车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自行车在祖国各地为人们代步、运输东西.然而,目前自行车上没有伞,人们在骑自行车时常被“炎炎烈日”晒得汗流夹背、头晕脑胀,如果自行车厂家给自行车设计配备适用于自行车的轻便、实用、安全、防紫外线又可折叠收放自如的专用遮阳伞,必将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欢迎.  相似文献   

5.
风信子 《世界发明》2011,(10):92-92
时至今日,中国已迅速成为“车轮上的国家”,自行车被丢弃在角落,不再显赫和重要  相似文献   

6.
去除自行车传统三角形鞍座尖端部分的"大鼻子",让鞍座呈椭圆形——这样一个看似细小的改进带来了自行车骑行观念的改变,这种发明被称为"健康鞍座"。  相似文献   

7.
读了贵刊2004年第7期上《带微型发电机的电动自行车》一文,我觉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文中设想在电动自行车的轴上安装一微型发电机,利用电动自行车本身前进时的能量产生电流,就可以实现“向蓄电池充电,始终保持蓄电池有足够的电量,不会出现没电现象”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过来说,假如可以实现的话,这部电动自行车一经起动就可不断地前进,前进过程中又可以不断给蓄电池充电,“始终保持蓄电池有足够的电量,不会出现没电现象”,从此以后它就会在没有外界能量补充的情况下运动不止,而变成了“永动自行车”。类似地,就可以实现“永动汽车”、“永动火车”……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其道理很简单,因为这违背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8.
该作品设计时受到一个偶然事件的启发,一个邻居把自行车停在楼梯过道旁,一个青年路过时,车把手勾住了他的提包,青年一生气就用脚顶住车轮将把手使劲转动了90°,结果使车轮、车把手和车身形成了一直线,过道顿时宽敞了不少。目睹这个情景,我脑子里突然一亮,形成了“自行车方便停放龙头变位锁”的构想。把想法做成模型,我经历了许多失败,但终于成功了。我的模型是这样设计的,把前叉从三角架下方插入轴套后,从上面套入有方孔的变位锁,使锁和前叉固定成一体,再从上方套入车龙头,使前叉、车身、龙头3个部分在一根轴上自由转动(见…  相似文献   

9.
足球自行车     
《科技新时代》2006,(4):103-103
今天,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地位正在逐渐为汽车所取代,但是热爱自行车运动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放弃它的。除了竞速之外,还有很多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与灵感,设计出了形态各异、用处不同的自行车。下面这款足球自行车就会令你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0.
岳明 《世界发明》2005,(12):40-42
美国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无疑是世界是最幸运的传奇性企业之一。时世造英雄,1902年,哈雷和戴维森兄弟在“攒”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也许叫它带发动机的自行车更为贴切)时,也许从没想过将要缔造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一辆精美的自行车遭到碰撞,变得歪歪扭扭,骑之不能,弃之可惜,使人懊恼。但近年问世的记忆金属却可使这种懊恼烟消云散。用这种金属制成的车辆,即使撞得面目全非,只要拿到火上微微一烘,或放入热水稍稍一浸,即可恢复得和原来一模一样,使骑车人破涕为笑。由于这种金属能记忆自己的模样并能修复自己的“创伤”,被人们叫做“形状记忆金属”。它的奇异特性,使它一降临世界便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2.
弯曲自行车     
《发明与革新》2010,(8):52-52
英国年仅21岁。名为凯文·斯科特的设计师发明了“弯曲自行车”,它能够很好地防盗,因为该自行车可以折叠捆绑在街道路灯杆上。  相似文献   

13.
骑行的乐趣     
《世界发明》2006,(10):35-35
有很多人把轻巧便携的折叠自行车当成每天上班时的代步工具,但是来自KOGA的TWINTRAVELLER可不是为了让夫妻俩一起上班而设计的。这辆全长近2米的双人折叠自行车折合之后的长度依然同一辆普通自行车相近,而为了保证车身强度,它的重量竟高达29.2千克。这辆车配备了大量禧马诺Deore XT/LX套件,具备27倍变速能力,在舒适性方面的表现也很不错。  相似文献   

14.
功能各异的新型轮胎新发明新产品反光轮胎目前,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开始使用会反光的自行车轮胎。这种反光自行车轮胎使得骑车人在黑暗中易于被人看见,从而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一个没有闪光标记的骑车者在夜晚行驶时,司机要在距离他30米处才能发现,而带有发光标志的骑车者,距离160米处就可以被看见了。该轮胎比普通的自行车轮胎要薄,价格也很便宜。“绿色”自行车轮胎英国研制出一种新型绿色自行车轮胎。这种车胎不用打气,也不会被扎破,并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被称为“绿色轮胎”。它是一种非橡胶物质,由一种微孔聚氨基甲酸乙酯…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10,(1):53-53
出门碰到下雨,自己却没带伞,这种事情恐怕每个人都碰到过,要是有公益机构能在马路边安放一定数量的雨伞架,像公共自行车一样可自由借还,那该多好。这个点子,浙江大学几名爱倒腾的学生真的想到了:他们发明了“实名制智能爱心伞借还系统”,又称为“公共伞”。首批“公共伞”已在浙大某校区正式启用。  相似文献   

16.
优伤的自行车总之,我很老了。我的主人——那个在机械厂打工的老周,把我从废品收购站里“接”了回来,然后充分发挥了他在机械厂的特长,将我“打扮”得“焕然一新”:车把是永久的,前轮是凤凰的,可后座却偏偏是时髦流行的捷安特……  相似文献   

17.
王晨 《科学中国人》2009,(10):52-59
耳闻杨士莪院士有辆自行车,破铜烂铁锈迹斑斑.老旧到可以推进历史博物馆了。 拜访杨老的家.乍眼一望,看到的恰是阳台上的一辆自行车.崭新如初.轻巧可人.完全告别了老式的“土鳖”自行车时代。而这番“换柱”,是基于扒手的“偷梁”:  相似文献   

18.
魔娜  贾鹏 《科技新时代》2004,(5):97-100
你听说过全球自行车设计比赛吗?这可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国际性自行车设计比赛。每年设立在我国台湾的大赛组委全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千奇怪的设计作品。专业人士会定期对这些作品进行评选,设金、铜、创意、优胜等奖项。一些好的作品还会被自行车生产厂商看中,制造成产品。今年是第八届,我们通过北京理工大学的李萌、陈苏宁从大赛组委会得到了一些资料,他们两个人共同设计了一款名为Marilyn Monroe的作品,并获得了创意奖。  相似文献   

19.
对于住处和工作地点相距很远的上班族而言,天津一家公司推出的一种“子弹头”自行车可以帮助他们神速出行。意是世界上最快的自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56公里,它还有车罩,即使刮风下雨也可以随时上下班。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7,(12):59-60
自行车爱好者期待这种自行车已经很长时间了。它的设计者在达芬奇15世纪90年代绘制的一张草图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让The Ride的后花毂能提供无限的变速比,不像普通自行车那样仅有有限的几个、因此无论是慢悠悠地在街上闲逛还是飞速从山坡上冲下来,骑手总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速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