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建川真正走进抗战文物是因为一部电影——《血战台儿庄》。电影里川军师长王明战将军率领军队浴血奋战的精神让他深为震撼,继而,有关川军的一串数字让他震惊:20余万川军以低劣的武器装备却配以高昂的士气出川御日,加上历年征集的壮丁,共有300万川人赴战。内心的震动当时给他的感觉就是“必须做些什么”。但没想到,由“川军”研究介入,樊建川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沉潜其中,不能自拔。 今日回首,他说,这些年的收藏经历犹如亲身经历了那硝烟中的八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多年的  相似文献   

2.
书情书讯     
《出版参考》2013,(22):26
"大馆奴"樊建川见证血与火的民族灾难本刊讯(记者韩阳)7月18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樊建川个人自传《大馆奴》在军事博物馆举行新书首发式,同时,建川博物馆抗战文物巡展也在军事博物馆拉开帷幕。《大馆奴》一书从樊建川在金沙江边上的童年少年写起,细述了他一生的经历,在其筹建建川博物馆聚落前后的经历上着墨尤多,为读者讲述了这位"大馆奴"守护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3.
王金声是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的一名理事,据业内人士所言,收藏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墨迹、信札,他是国内拔尖的.为了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今年秋季,他把珍藏多年的《中国抗战大画史》《抗战建国大画史》《昭和七年上海派遣军纪念写真帖》《支那事变写真帖》及抗战铜墨盒等文物捐献给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他觉得,这些见证抗战胜利的文物放在博物馆远比藏在家里意义重大,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它们了解历史,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新民晚报》专门报道了王金声的这一义举.  相似文献   

4.
【相关链接】上海收藏爱好者张剑明先生多年来悉心收藏老上海·老世博的实物和档案资料,他说自己生活在新上海,对老上海的了解,更多的就是通过见识老上海文物开始的。多年来,他乐此不疲,且不时从中收获惊喜。如他珍藏的一份印制于1936年的中国上海的宣传单,就让他兴奋了许久。这份收藏告示世人,上海曾于1936年七八月间拟举办世界博览会,还出台了规划图,后因抗战爆发而流产。张剑明说,这些老文物、老物件,都是组成上海的基因。所以他觉得除了收藏,还要珍惜、传承、发扬这样的基因。这里发表的是他有关老上海世博内容的部分藏品。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收藏协会副会长唐肇新称:“目前建川博物馆收藏了一张太岳《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而这张首次现身的重庆《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价值远远超过前者。”笔者在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房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民国报纸,天长日久,对有关抗战胜利的报纸号外也就关注,尤其是1945年8月19H下午4点出版的《新华日报55抗战胜利号外。  相似文献   

6.
《档案与史学》2010,(7):63-64
【相关链接】上海收藏爱好者张剑明先生多年来悉心收藏老上海·老世博的实物和档案资料,他说自己生活在新上海,对老上海的了解,更多的就是通过见识老上海文物开始的。多年来,他乐此不疲,且不时从中收获惊喜。如他珍藏的一份印制于1936年的中国上海的宣传单,就让他兴奋了许久。这份收藏告示世人,上海曾于1936年七八月间拟举办世界博览会,还出台了规划图,后因抗战爆发而流产。张剑明说,这些老文物、老物件,都是组成上海的"基因"。所以他觉得除了收藏,还要珍惜、传承、发扬这样的"基因"。这里发表的是他有关老上海世博内容的部分藏品。  相似文献   

7.
马未都说他很幸运能成为一个收藏家,并且赶上了好时候:在他开始收藏的时候,文物都不值钱。一个碗3块钱,他写一篇小说能挣好几十块钱,够买好多碗了。搁在现在,就是写一本书也未必能买回一只碗。“我的年龄段卡得可丁可卯,我21岁‘文革’结束,1980年我25岁。25岁到35岁是我狂收暴敛的10年。这10年古董价格长时间是谷底,没有什么起伏,持续的时间特别长。比我大的人,‘文革’前章乃器这些藏家,让人整死一半,比我小10岁的人等他们有能力的时候,这些东西都贵了。”在物求人的年代,马未都收藏了不少好东西,在人求物的年代,他已经不怎么收藏了。  相似文献   

8.
在我收藏的图书中,有一部我最珍爱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这是一部有多重纪念意义的画册。第一,它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一周年。1946年的“九一八”,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准备在上海举办一次“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同时计划从几千幅展品中精选一百幅,出版一个集子,在展览会中销售,既可扩大宣传,使更多读者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皇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收藏。1949年以后,对故宫的文物进行整理编号,计有“故”字号文物78万余件,加上新人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近百万件。所藏文物一类为清代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电台到现在的上海东方电台,我做“广播人”已有九年。在1995年,我与一档有趣的节目结缘:收藏。因为是在素有中国收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工作,又时不时地与各位收藏大家频频交往,所以人家总是忍不住问一句:哎,金亚,你收藏什么?我一无财力,二无时间,就是有些收藏爱好,在“大家”面前也是“小打小闹”,就总是随口笑谈:我呀,收藏“声音”呗! 1996年,我采访《上海浦东》邮票的设计者之一张安朴先生时,结识了他的儿子——一个胖乎乎的小画家张乐陆(小家伙也已设计了好几套邮票并发行)。没  相似文献   

11.
在2009年12月8日的王世襄先生追思会上,文物收藏专家马未都对本刊记者说:“清晨的北京有两个地方总是人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人们在等着看升国旗:另一个就是潘家园藏品交易市场了。”近几年,收藏行业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持续升温。有人是爱好,有人是看中收藏背后的经济利益,有人则是用来洗钱。  相似文献   

12.
【题记】我馆收藏的《抗战日报》——抗战期间华北敌后第一个铅印日报,(1938年10月份合订本(复印件))(K4-53-1938)是1988年10月李士钊同志赠予的中共鲁西特委机关报。该报纸虽然只是复印件,却是鲁西北抗战历史中一部分真实的记录,对了解当时全国各地抗日形势和鲁西北的斗争情况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抗战日报》的具体介绍《抗战日报》报头是齐燕铭同志写的正楷字,下面  相似文献   

13.
“一枚枚钢铸铜刻的抗战徽章,有如不死的战士,诉说着那段前仆后继,浴血抗敌的烽火岁月.”吴先斌在他精心收藏的近600枚抗战纪念徽章前,双手合十.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中国人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为了纪念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从当时的民国政府到抗日根据地、不同行业以及单位和个人,都曾制作了品种众多、异彩纷呈的抗战胜利纪念徽章,形成了世界纪念章文化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品种,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5年8月、9月,河南电视台文物频道结合河南省档案局馆“抗战图片展”,以讲解和图片形式,重现70年前中原大地上那段血雨腥风的光辉岁月.作为档案工作者,我很幸运地参与了“中原硝烟,抗战到底”节目的录制,这对我既是个难得的业务锻炼机会,也是难忘的精神锤炼历程,尤其对抗战档案这一历史教科书的强大教育功能有了深切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文物是一种价值物。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价值。按文物的性质来区分大致可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等。我们在工作中把他们统称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正因为文物具有这些价值的规定性,博物馆因而蒐集、收藏它。然而这并非博物馆工作的目的。博物馆是一个以收藏、研究、陈列文物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引子 首都博物馆是一个建馆时间只有26年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原馆址设在北京孔庙内,其建馆历史虽短,但在文物征集和收藏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馆藏各类文物已达二十余万件。文物的收藏主要是注重于古代文物和革命文物方面,而对于有关北京近现代文物的寻找和征集一直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近现代文物收藏品无论是在质量、品种、数量上都极为不够。2005年首博从孔庙搬至西长安街新馆址,为迎接新首博的开馆布展工作,首都博物馆征集部为北京近现代文物的征集共开了四次文物征集会议,会议主题是就1840—1911年、1912—1949年北京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与北京的收藏家互通信息。当时到会的收藏家李福昌先生提出他可以帮助联系有百年历史的老北京民族工业的代表——北京火柴厂,随后,我们请来了北京火柴厂原副厂长贾崇正先生和总工程师蔡博明先生,我馆王武钰副馆长和征集部王春城主任与贾厂长和蔡工进行了详细的交流。不久,蔡工通知我馆已经沟通联系好关于北京火柴厂档案的捐赠事宜。随后,我们与北京富莱茵物业公司联系,办理了这批资料的移交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15年7月7日,我馆主办的“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我馆馆长吕章申,原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健在的延安时期著名版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琦.  相似文献   

18.
王世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学家和重要的文物收藏家,2009年11月28日去年世,享年95岁。他一生殚精竭虑,为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遗产立下了丰功伟绩。抗战前后,他历经曲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保护文物和为国家追讨国宝的工作中,一大批珍贵文物失而复得。后来,他潜心研究,记述中华文明数十载,开拓了很多新的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19.
柯九思自幼受到了良好教育,不仅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而且善于文物的鉴赏和收藏。早期的鉴赏经历不仅训练了其眼力,同时也培养了他的收藏兴趣。从年轻开始柯九思就注重收藏,后来渐渐形成独有的收藏思想,尤其在书画方面。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这三个性能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博物馆的概念,失其一而不成其为博物馆。但是三者之中,宣传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决定了一个博物馆的存在价值。博物馆的收藏保管、陈列展览以及科学研究都是围绕宣传教育而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