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令人堪忧,必须走出批改误区在作文教学园地里,批改是一块误区。有的教师“十目一行”,精批细改。对优生的作文“移藤动叶”,勾来画去;对差生的作文则“伐干削枝”,大事删改。这样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烂漫”,满纸通红;细一读,“五里雾中”,不得要旨。这种“小手工业生产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师整日陷入文山,不能自拔。与精批细改相反,有的教师“一目十行”,敷衍塞责,不批不改,只着一字:“阅”。学生苦作一番,你却不屑一顾,何谈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怎样才能走出作文批改的误区呢…  相似文献   

2.
如何改变作文批改“老师改半天,学生翻一翻”的被动局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批改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吸收学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并逐渐放手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角,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批改、发动学生相互批改和最终让学生学会自己批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陈明杰、陈永睿老师的《学生互批作文之不足说》(《语文教学通讯》2000.7)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指出了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陈文审视的角度仍然没有超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批改观念,学生互批作文的不足,完全是在教师“失控”的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批改的不足。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的过程实际上由传统的单向批改变成了三向循环批改,其相互关系如图示:1.陈文中阐述互批作文不符合信息反馈原则,不利于作文教学。其实,只要在教师主导下,这种互批互改学生①学生②老师评讲教师老师批改信息反馈不仅仅局…  相似文献   

4.
一、“度与金针”法有两句古诗这样说:“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说的是只让人看结果,而不教给具体“绣”的方法。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教师不能像那个刺绣女一样只让学生被动地看结果,而应该将批改的方法这根“金针”“度与”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教师“度与”他们的“金针”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根“金针”的用法,将会终生受益。1.明确批改的要求。要教学生批改作文,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批改哪些项目。一般地说,一篇作文主要可从下几个方面批改:①字、词…  相似文献   

5.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是十分精细的。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满堂红’就皱眉头,看见惹人注目的大叉叉就反感……”笔者并不赞成语文教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式的批改,更反对“少批”或“不批”就是对学生最民主的教育。后者显然缺乏辨证地思考:教师的批改,无论精细或粗略,只要能促使学生主动修改,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不应忽视,小学作文评改面向的是练习作文的孩子,他们学习语言需要课…  相似文献   

6.
批改作文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写作水平.批改作文是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老师常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详改”,这样给老师增添工作量。当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发给学生时。多数学生只是看看分数或是评价等级。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的并不明显,教师为批改作文感到烦恼、困惑。怎样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7.
把作文批改交给学生广西教育学院中文系92级甲班王木清叶圣陶很早就提出把作文批改交给学生,他认为:“教师给修改不如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作文评改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主体的错位。教师批改作文时,看重的是“文”的表达技巧,忽视的是“人”的情感交流。作文评改课未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信息传输的单一化。教师对文章精批细改,单向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学生成为被动的吸收者,教师则成为作文批改的权威。这种评改课无法给学生以思想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五环节作文评改课的设置旨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改变传统作文批改中的“少、慢、差、费”等诸多弊端,将老师从沉重的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  相似文献   

9.
作文批改,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吴伯萧曾经把批改作文形象地比喻为“套在语文教师脖子上的一面枷锁”。近年来,在教学中我做了作文批改的新尝试,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批改方法,姑且称之为“开放式”,以区别过去“封闭式”的批改法。“开放式作文批改”的具体做法: 一、张挂作文。学生把写好的作文,按座号顺序挂在教室两侧墙上,同学之  相似文献   

10.
蒋文娟 《科学教育》2004,10(5):14-16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部分”第八条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修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而以往的作文批改方式,大体存在这样两种情况:一是许多教师一味相信自己,他们对学生批改作文总心存疑虑;二是完全放手给学生。事实上,前者是教师在“垄断”着作文批改的“主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批改也是如此,教师首先应该重视情感投入。教师只有在作文批改时动之以情,学生才能从教师的作文批改中晓之以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陈芳春 《文教资料》2013,(22):41-4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文批改应另辟蹊径,走出作文批改的困境。改变过去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应变教师全包大揽的“独唱”为学生互评、学生自改、家长参与的多声部“重唱”,这样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3.
作文批后抄     
作文批后抄作文批后抄是指学生把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在认真阅读、反复比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按教师批改后的作文体系、内容及文字抄写成文。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有利于学生效仿。学生初写作文,多数文章还属“半成品”。这些“半成品”在教师的精心修改完善后,可为...  相似文献   

14.
批改作文的符号亟待规范江西王国彬一个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到小学高年级,从初中到高中,一般要接受三四个以上语文教师的授课,要接受作文批改。由于没有规范的符号,这些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时只好随心所欲,各显神通。遇见错别字,或者打“”,或者画“—”,或者干脆帮...  相似文献   

15.
批改作文也应让学生参与刘大松批改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语文教师戏称之为“般山”。批改作文,增、删不说,还要加眉批、总批,投入不少心血,但对学生来说,这种“指导”,多为“隔靴搔痒”。我曾做过一些改革尝试,比如让学生互改,学生反映:我们半斤五两,充其量...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必须对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进行改革。本期编发几篇作文批改方面的经验体会,供教师参考。关于作文批改,叶陶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论述:“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老在这里提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作文批改的方法问题,更主要的是…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师生互动的载体。学生写,教师批,已成为日常作文教学的固定模式。这种惯用的批改模式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作文批改的“满篇红”并不能说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程度。相反,如果过分依赖用作文批改的方式来提高作文水平,只会把“以学生为中心”变成“以作文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沈润芬 《甘肃教育》2010,(15):25-25
作文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作文批改。教师的评改,不仅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影响学生情感、心理的成长、发展。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作文,教师们常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无从下“批”。笔者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一谈作文批改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效果,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我感到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做到“七要”。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根据这一要求,现将自己运用“五步指导法”,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尝试,赘述于后,就教于大方。 一、针对“学生写教师改”的弊端,提出问题 传统的作文批改(即同步教学作文批改)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收起来,背着学生在办公室批改。教师精批细改,费尽心血,但学生并不明白教师是怎样批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