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丁红丽 《科教文汇》2009,(5):237-237
通过对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解读,论述了柳文中充溢着两个事实:美和美被弃.由此得出结论.柳宗元的山水是作者刻意寻求的山水,其山水游记是打上了其情感烙印的深情之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史上,散文可谓浩瀚纷繁,数量庞大,而作为散文的一个重要分支--游记散文中的山水游记,占有重要的地位,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苏轼的《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面对这么多的山水游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按文学性的强弱可分为文学游记和舆地游记两大类,就文学游记本身而言,又可分为再现型、表现型游记、文化型游记.……  相似文献   

3.
永州古称零陵,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为世人所知。其实,永州十分美丽宜人,它位于长江中下游,毗邻桂林,属丘陵地形,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江南风景。虽说我生长在永州,但对它的一些风景古迹却不曾"亲临观光"。所以,趁着闲暇,我开始了一次对身边风景的亲近之旅。  相似文献   

4.
<正>江雪作者:柳宗元(唐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的冬天,永州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变得极其寒冷。被贬谪至此的柳宗元暂居于龙兴寺内。漫天白雪中,柳宗元俯瞰潇水,远眺西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江雪》。  相似文献   

5.
另类汉字——女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难道是天书?不,这是一种汉字,一种女人专用的汉字,一种和方块汉字有着血缘关系的斜体表音汉字——女书。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留下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开宗数语,便令人毛骨悚然。女书之乡就在这永州之野、苍梧之地。女书,严格地讲应该称为“女字”,即妇女文字,这是一种奇特的汉字。它不仅符号形体奇特,记录的语言奇特,称记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区、社会功能、传承历史也很奇特。女书在中国湘南江永县潇水流域已经流传很久了,至今仍在一些高龄妇女中使  相似文献   

6.
河南弦索乐是流行于中原的民间器乐乐种,由此改编的筝曲音乐质朴、热情,《高山流水》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音乐以《老八板》为基础,历经了《单八板》、《双八板》、《流水板头》、《流水十六板》的衍变传承。演奏中运用的大指摇、按音等多种技法,造就了河南筝曲特有的气质。  相似文献   

7.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是一部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小说,描写了三宝太监郑和在金碧峰禅师、张天师的帮助下不畏险阻、一路降妖伏怪,寻访传国玉玺的故事。作为较早出现的一部主要由个人独立创作的作品,《西洋记》独特的创作方式很值得注意。小说采取虚实结合的创作方式,叙事体例上兼具"演义体"和"游记体"两种文体,内容上"遍取诸种,杂糅成书"。作者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显扬明王朝的声威,表达自己的天朝大国心态。此外,小说作者在顾虑自己民族尊严的同时,也能站在外夷的角度替他们思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庆华 《科教文汇》2012,(11):128-128,144
创造性叛逆的本质是"创造性",而"叛逆"只是翻译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客观背离。梁启超在翻译拜伦《哀希腊》时,基于当时救国存亡的背景和其政治家和思想启蒙家的身份再结合《哀希腊》其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所做的"创造性叛逆",使这首诗在中国引发热潮并经久不衰,给当时的社会思想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磊 《科教文汇》2020,(15):159-160
文章主要对《搜神记》中形容词兼类和活用进行了列举考察,分析认为,《搜神记》形容词兼类和活用的对象主要是动词和名词,对其他类的词没有兼类现象。同时,我们认为《搜神记》中形容词的兼类现象在使用上多于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10.
《珀涅罗珀记》是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对经典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大胆而又有趣的改写。在小说中,阿特伍德把话语权交给了女性——珀涅罗珀和十二个女仆。在这个由女性主角讲述的故事中处处体现了对经典的颠覆——女性话语权的恢复.叙述视角的置换,经典叙事结构的戏仿.叙述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向读者传达了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思考。另外.最为重要的是作品在读者心中重新塑造了全新的、全面的、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本文致力于探讨《珀涅罗珀记》中两大相似却不相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即王后珀涅罗珀的个人形象和十二女仆的集体形象。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翻译家、思想家、民俗学开拓人。本文将以他的部分小品文为例,探讨其博物学与科普价值。在中国现代科普领域,周作人缘何遇冷,其作品与同时代科普作品相比有何区别,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看来,周氏作品仅仅只是"闲适小品文"?本文试图论述,在我国现代博物学发展之初,人文与科学之间具有真诚的、深层次交流的意愿与能力;传统文化、民间习俗与现代科学之间具有相互弥补和促进的可能。把周作人那些夹杂着民俗、国学、西方博物学兴味的小品文,置于今天的环境中重新品读,会发现它们对民族、社会以及普通人的生活,都有着深切的思考和关照,能够给予当代人启示。  相似文献   

12.
段赵胡 《科教文汇》2011,(14):101-102
千古美文《岳阳楼记》流芳百世,一代名臣范文正公垂名万载。学生时代喜爱《岳阳楼记》说不上理由,教书生涯中对此文情有独钟而精心设计教学。喜爱本文最重要的原因是范公为世人所称道的政治主张和宽广的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继承并发展了"志在天下"的闪光思想且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作为性情中人的范仲淹有着震古烁今的思想,无疑奠定了他巍巍昆仑般的崇高的地位。睿智的范仲淹含蓄委婉而且卓有成效地解开了朋友滕子京的郁愤心结,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名篇。文正公的言传身教和一致言行激励了中华民族无数志士仁人,激励着当今21世纪的新一辈,更给语文教师、教育界乃至中国社会以深刻的昭示。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反观当前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圈养"、"禁锢"现象,却与素质教育相背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和现象,提出必须实施"散养式教育",即在学校安全管理下,教育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的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引发出来的各类教育活动。并提出实施"散养式教育"的策略有三:一是校园安全立法必须紧跟现实步伐,使学校教育有法可依;二是学校教育必须真正"以生为本",培养社会有用之才;三是社会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统一步伐,使"散养式教育"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4.
李孟欣 《科教文汇》2011,(10):148-149,169
「そうですか」和"是吗"作为日汉会话中常用的应答表现,其异同点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明确,在翻译时常常被学习者误译。本文主要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受话人对说话人所传达信息的熟悉程度以及会话中信息的走向,着重探讨「そうですか」和"是吗"在翻译时所存在的差异性。除此之外,文中还涉及助词「か」与"吗"的区别和联系,对日后关于日汉应答表现方面对比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婧  王德庆 《科教文汇》2014,(31):149-150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美学是他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围绕“理想,单就它本身来看”这一章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理想的概念,理想的个性和理想对自然的分析来了解“艺术美,或理想”的内容,进而说明艺术理想,即艺术美是拥有内在精神的,高于自然的东西,艺术家应该通过赋予事物他想表现的精神内涵,然后通过作品内容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艺术美就是人们对于自然事物赋予精神内涵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被评论家称之为"一本结束了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集大成之作"。在《一九八四》中奥威尔描述了一个处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大洋国的种种恐怖景象,奥威尔创造了诸如"新话"、"老大哥"和"双重思想"等"奥威尔式"语言。从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温斯顿"战胜了自己,爱上了老大哥"可以看出奥威尔的悲观情绪。《一九八四》一书胜在其对政治卓越的洞察和预言能力,在叙事和结构技巧的创新方面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7.
金志辉  金志梅  莫晓 《科教文汇》2012,(18):65-66,74
用SketchUp软件创建模型辅助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用模型动态演示了投影原理,点、线、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轴测图,透视图,剖面图。但是该软件还存在剖面图中看不到内部结构,文字标注不准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林志超 《科教文汇》2011,(16):142-142,147
莫扎特作为"德国歌剧"的奠基人,不仅打开了浪漫主义的大门,而且也为韦柏和瓦格纳歌剧时代的到来做了铺垫,瓦格纳对于莫扎特的评论是:"意大利歌剧倒是由一个德国人提高到理想的完满之境的。"后来的作曲家在歌剧中声部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受到他的启迪,他的歌剧精神和歌剧思想无人可及。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革命造就了哲学的信息技术转向,催生了信息技术哲学这一新的哲学分支,引导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的哲学问题,成为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哲学的发展可以互惠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信息技术哲学目前主要沿两个方向推进:关于信息技术的“分支哲学”研究,以及关于“分支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作为技术哲学的新形态,信息技术哲学正在使技术哲学走向“当代形态”、“分支形态”、“微观形态”和“会聚形态”。  相似文献   

20.
李俊国 《科教文汇》2011,(22):86-87
冯班(1602—1671),清初"虞山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拜钱谦益为师。论诗反严羽"妙悟"说,主张"诗以道性情",温柔敦厚、比兴美刺、隐秀之词、婉雅沉丽风格。著诗集《钝吟集》等,诗、论云行景从、鸾凤齐飞、惠兰联茂。钱谦益称其诗"沉酣六代,出入义山、牧之、庭筠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