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网络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在校园中蔓延开来,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刘雪梅 《科学中国人》2014,(7S):133-134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分析了“微时代”的特点与优势,对高职学生“微时代”下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现状不负责任的“微行为”、不和谐的双重”微人格”等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营造大学校园“微环境”、提升网络道德教育的“微权威”、丰富网络道德教育”微内容”、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微力量”;培养学生的信息“微素养”、培养学生的现代“微意识”、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微素质”等一系列策略,提升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3.
徐盛栋 《科教文汇》2011,(19):18-18,55
作为高职院校校园内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虚拟性和极端性等特点。网络文化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导致高职生价值取向紊乱、道德人格缺失、创造力逐渐消失。因此,增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畅通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渠道、完善网络监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职院校校园内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虚拟性和极端性等特点。网络文化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导致高职生价值取向紊乱、道德人格缺失、创造力逐渐消失。因此,增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畅通校园网络文化育人渠道、完善网络监控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谭君 《科教文汇》2009,(24):7-10
本研究旨在对高职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异化心理治疗中导入音乐治疗的各项技术、紧密结合学生的相关具体表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音乐治疗对治疗网络道德人格异化的高职生是有效的。(2)音乐治疗能够帮助高职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加强融入到集体的能力、加强语言互动能力;发展其他休闲技能和兴趣,转化消极封闭情绪;并对完善人格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谭君 《科教文汇》2009,(30):221-224
本研究旨在对高职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异化心理治疗中导入团体与个体音乐治疗的相关技术,紧密结合学生的相关具体表现进行临床实践。研究结果表明:(1)音乐治疗对治疗网络道德人格异化的高职生是有效的。(2)音乐治疗能够帮助高职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加强融入到集体的能力、加强语言互动能力;发展其它休闲技能和兴趣,转化消极封闭情绪;并对完善人格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放 《科教文汇》2010,(17):183-183,185
对高职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情况。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重视道德因素,但是存在知行分离的情况;重视实现个人价值和提升自身竞争力,忽视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等社会价值;爱岗敬业精神缺乏,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责任感不强。  相似文献   

8.
郭培凤 《科教文汇》2020,(12):132-1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不是与世隔绝的象牙塔,社会道德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在高职院校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认知观念出现了偏差,给不良道德思潮以可乘之机。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认知规律的价值入手,引起社会对道德认知规律的普遍关注;然后以上海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调研为基础,管窥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认知规律;最后结合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特点,提出契合学生道德认知规律的针对性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21世纪的主要特征,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深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上各种不健康的思想影响着高职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影响着高职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有必要建设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形式对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高职师生,学校领导都希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在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时,要注意:加大对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完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减少形式主义;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0.
因关怀缺失导致大学生道德滑坡,已成为辅导员需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群体特性、辅导员"关怀者"角色,迫切需要辅导员形成关怀能力。本文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出发,阐述关怀内涵及环节,民办高职关怀型辅导员建设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关怀型辅导员。  相似文献   

11.
刘红兵  段纯 《科教文汇》2013,(25):20-20,29
高校涂鸦是公德缺失、监管缺失的表现。某些学生公德意识不强,文明水平不高,是非不清,善恶不辨。应着眼德育育人,努力细化教学目标,做实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从小事着手,从身边发力,让学生完全融入道德教化中,使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自律长入规范和要求。面对涂鸦,教育要行动起来,大学生要有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环境是进行实现德育目标乃至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高校德育环境不尽如人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重建中应注重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并重,注重教师队伍优良风貌的养成,实现教书育人天职的重新耦合;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3.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人们道德行为的生长点。文章论述了将孝道传承与高校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分析了二者融合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网络德育跨越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如何基于网络传播学视点建构及优化高职院校网络德育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德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网络德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网络德育建构模式开展了探讨,并提出了网络德育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课程,因此,高职院校将思政课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共建协同育人体系,有利于发挥好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该文介绍了思政课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剖析了目前思政课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思政课劳动教育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何苹 《科教文汇》2011,(34):26-26,35
学校德育要求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扩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在认识、体验和践行中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将积极向上、勤勉励志的内容以合适的方法及程序传授给学生。如何达到效果,确是每一位老师应该深思熟虑的。本文从教材、教法、教学等方面分析内容、讲授课程,既生动有序完成课堂教学,又使学生及时取得思想道德上的提高,从而达到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凯  糜莉  刘争 《科教文汇》2020,(12):38-39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的行为及思想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推动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高校来说,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时,应基于新媒体环境,根据高校学生的主要特征来充分开展这项教育工作,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本文以新媒体及其对高校学生群体的影响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了基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实施所面对的挑战,最后对基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颖  刘丽娜 《科教文汇》2012,(21):20-22
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现出多方面的问题,在能力培养上,只注重智育,轻视德育;社会公德素养欠缺,道德观念上,价值观念趋向功利化,贪图享乐及个人主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没有遵循教育的内外部规律,德育过程管教分离且德育与生活脱节;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提出以新的书院制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书院制更符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特点,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正确,理想信念坚定,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乐于助人。但是部分学生忽视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缺乏,整体道德素质有所下降,对个别问题有认识误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艰苦奋斗思想淡化,劳动意识淡薄。要通过推进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推动“两课”教育创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校园(社区)文化,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20.
高翔 《科教文汇》2012,(14):13-13,16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关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合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