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郑建业 《科教文汇》2012,(4):131-133
英语表达法与汉语表达法的互补互异之处反映了英汉思维差异,也体现出英语表达法的若干特色.特色英语表达法起到的辞令效果与汉语表达法起到的辞令效果对比鲜明,汉语表达法往往没有与这些英语表达法相对应的项目.体现委婉含蓄、理性客观、简洁优雅等特色的英语表达法可以作为参考借鉴,丰富汉语语境表述事物的观察角度及逻辑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英汉比较的方法探讨了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手法。如果定语从句结构简单,就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定语结构;如果定语从句结构复杂,就应该灵活运用其他的手法来处理,如重复先行词译出、译成状语从句等。总之,不管英语定语从句结构是否复杂,都要翻译成正确的汉语习惯表达法。  相似文献   

3.
转喻在传统语言学中的表现形式为借代,是一种对语言文字实行进一步优化的修饰风格,与其他修辞风格一样都是用以加强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重要辅助修辞手段,因此,人们研究汉语语义仿词过程中也应一视同仁,重视转喻框架在汉语语言中的应用与发展.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盛发展,转喻的地位随之产生变化并逐渐成为从事语言研究工作的专家与学者所热切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将结合吴福祥、王云路编著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分析我国汉语语义仿词基本理论,从转喻框架视阈探索汉语语义仿词生成过程与理解认知,力求为人们全面了解汉语语义仿词提供强劲助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言习惯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汉语和日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别。在汉语表达中,自称词是整体句子必要的组成部分。而日语与汉语不同,其在语句表达过程中往往省略掉自称词,或者以其它字句代替。这种自称词使用的差异对国人的日语学习造成了很大阻碍。本文选取文学作品中的语句,通过对汉语原文和日语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中日自称词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形容词为对象,进行情感表述的中日对比研究。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都有表述情感的词。在现代日语中,形容词分为感情形容词和属性形容词,而感情形容词又分为感情形容词和感觉形容词。与日语相比,汉语中并没有"感情形容词"、"感情动词"等概念。但在汉语的形容词和动词中有表达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形容词可以通过"很"来修饰后面的宾语。日语中感情形容词的使用有人称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我们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出现了用汉语思维去理解日语表达的现象,所以有一些用法相似的表达就会在日语学习中困扰我们。其中关于目的的几种表达方法的区分使用就是一个我们容易混淆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此我们将从它们前面的接续以及前后句的关系上去研究理解。准确的掌握目的的表达法的区分使用对于教师顺利的传授日语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通过英、汉语主语的形态特征、用法以及英语的主语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法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汉语主语在语言运用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将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不同国家或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它们的很多内涵都有很大区别,像是语法结构,单词大意还有表达习惯等等.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系统把握原文大意,而是生硬地将原文拆成一个一个单个的词再翻译出来,就会让译文看起来很别扭很好笑,不能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发生词不达意、牵强附会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红 《内江科技》2009,30(1):178-178
英汉称谓语差异,主要表现为汉语称谓词对社会关系描写准确详尽.而英语称谓词则相时概括简要,这种差异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宗族、婚育、价值和伦理等方面巨大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委婉表达法的使用在商务英语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商务英语中可以通过用词和语法的变化来实现委婉表达。国际商务工作者充分理解委婉表达法,体现礼貌原则,有利于实现有效沟通以及交际、发展和巩固的合作关系,从而在商界竞争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受到全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广泛关注。《非诚勿扰》成为全世界大龄青年男女的重要交友平台,这个节目的出现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深深抓住了人们的内在心理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感知。然而,在《非诚勿扰》栏目被搬上银幕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相亲的方式和方法完全与当代迥然不同。对此,本文将探寻《非诚勿扰》的前身中国古代社会的相亲是什么情状,及是如何发展到当今社会《非诚勿扰》的历史轨迹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发展出"天人合一"的有机宇宙观,其本源、演进与功能均体现出一种有机的特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式和方向。具体来看,表现为重视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强调万物的系统思想,重视直觉与体悟的直观作用。文章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但其有助于解决当代的生态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吴昱昊 《科教文汇》2012,(26):71-71
古代汉语中,"为人"一词可以用来指人的道德品质,个性修养,人格特质,体貌特征,身体缺陷和生活爱好,在表示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上,现代汉语继承了古代汉语的用法,但其余义项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本文讨论范围仅限于《史记》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陈芳清 《科教文汇》2011,(35):23-24
舞蹈艺术起源于上古时代,是古代部落或氏族欢庆收获和祈神祭祀活动中的重要仪式之一。这种行为方式本身就是"德"的体现。舞蹈艺术教育活动中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向善向美、追求幸福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也就是道德的精神实质,成为舞蹈艺术的灵魂。舞蹈的德育价值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感受、亲身体验等形式来实现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莉 《科教文汇》2020,(1):57-58
教师将汉字文化引进古汉语教学,提取古汉语课程中的汉字知识,促使古汉语教学与汉字文化教学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古汉语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古汉语中的汉字知识,深化学生对古汉语和汉字文化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别从古汉语常用汉字、汉字字形结构及汉字人文蕴意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如何寓汉字文化于古汉语教学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6.
汪春华 《科教文汇》2011,(23):86-87
中考语文试题题型的设计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而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方向也较明朗。如何有效复习文言文?采用哪些有效的复习方法?复习效果的反馈检测采用何种途径?笔者从明确考点、梳理知识、比较拓展、激发兴趣、精选精练等角度阐述文言文复习策略,以期文言文复习高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于星兰 《科教文汇》2014,(31):125-126
从形与数概念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方形文化对中国上古数学文化的起源产生的影响。中国上古数学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抽象的形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抽象的数概念的认识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上古人类对方形的崇拜促进了方形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方形文化促进了形与数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方形文化还通过对《周易》的影响,间接地促进了包括数学文化在内的中国古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代流传下来的璀璨宝藏,长久居于世界文化舞台中央,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激起一朵朵浪花。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丰厚的成就和卓著的历史,对人类历史做出了伟大贡献。但中国古代科技在创造诸多成就之后,却在近代逐渐衰落,发展缓慢。该文将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诸多成果、逐渐衰落的原因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等方面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衰。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古拥有丰富的漆树资源,漆器是我国先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周时期中原与楚两大文化系统影响下的漆器不仅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形成了不同的科技工艺。从艺术中的科技这一独特视觉对分别代表南北两大文化区系的漆器进行比较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国学自身的魅力以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学教育在大学生的学校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就开设了国学课程,但是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都遇到了问题。此篇文章就是在此问题的基础上,经过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