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文丽 《现代传播》2001,(5):127-129
新华社2001年4月9日播发了这样一则消息:河北省国安市某学校一个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在一次课堂提问时,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当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对学生说: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举右手。此后,每看到学生举左手时,老师就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于…  相似文献   

2.
生命和石头     
佚名 《新闻世界》2005,(11):1-1
我在生命的路上向前走着,前方出现了一个人影。我追了上去,经过他身边时他手里抱着一块大石头。“您为什么要带着这块石头呢?它会拖累您,妨碍您前进。”他喘着气,有点费力的地回答我:“这是我犯过的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 您好!一次阅读贵刊时,我便深深地喜爱上了她。 那次偶然的报名,我便和她结为良缘。经过初赛,又通过复赛,获得推荐者权,又顺利通过了社里复核,取得小记者资格。我在深爱贵刊同时,也十分钦佩编辑老师。您的匠心独运,使刊物办出特色。于是,我内心深处便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的文章有一天能在您的帮助下变为铅字,为贵刊尽一点微薄之力,也是小记者的职责。我的要求未免太过分,我还是这样做了,相信您不会拒绝一个忠实读者的虔诚的期望,对吗? 此致敬礼 河南正阳一高二(1)施庆伟 编辑的话施庆伟同学: 这里只刊登…  相似文献   

4.
孟长君 《大观周刊》2012,(52):310-310
在今年教师节的前夕,我收到班上一位男生王猛的一张贺卡,上面有一行不清秀但看得出用心书写的字迹:“孟老师,谢谢您那次为我抄写习题,谢谢您对我的关心爱护,让我懂得了许多,我会努力的。”这使我不由想起那次无心插柳的事,那是高一下半学期,那次王猛右手被摔伤,不能写字,自习课上数学课代表在黑板上抄题.他坐在座位上,漠视着前方,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5.
小记者     
梅花香自苦寒来 ●登封市实验高中 三十一班 李晓蕾   手上捧着那沉甸甸的成绩单,脸庞上既漾溢着微笑,又挂着泪水。   记得在考前训练的那段时光:晚上速写课的第三节,班内其他同学都在画室里苦练速写,而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满肚子只有痛苦、悲伤和沮丧,再也没有力量使我把头抬起,自怨着为啥自己就那么笨,竟连几根简单的线条都画不成呢 ?所有的悲伤都一起涌来,悲伤得使我趴在桌前,朦胧中仿佛看到了亲人那期望的眼神,老师那鼓励的眼神、友人那关心的眼神、他们都一齐射向我,那眼神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冲击力,给了我再次奋斗…  相似文献   

6.
从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以来,就像和您事先约定一样,每月准时重逢相见。《军事记者》,认识您,才发现您知识渊博,是难得相求的好老师。和您每次见面,都让我有新的收获,这更坚定了我的等待。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让我更注重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我才能和您交流,才能真正地了解您,才能明白您讲的道理。那是您无数次实践后的真理,那是您多年知识的汇聚,那是您辛勤耕耘后的硕果。您知道我在等您吗?因为等待,我被战友们挂上了“痴情人”的绰号。但我从不介意。是您改变了我,让我从无聊的游戏中走了出来,让我从侃大山中走出来,让我从空虚时…  相似文献   

7.
“蒋老师,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西安开幕那天(11月16日),就听说您要来,我还到处找您哩。这个影展吸引力很大,开眼界。今天,请您为《新闻知识》的读者谈谈对世界新闻摄影展览的观感。”蒋齐生同志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他在新闻摄影理论方面有研究和建树,素负盛名。听到蒋齐生11月27日来陕的消息后,我到他下榻之处造访。蒋老年逾古稀,但精神好,见我来,他移动着他那微胖的中等身子同我握手。  相似文献   

8.
久慕李铎老师的大名,然而一直未得机缘求教子门下。记得当兵不久去过一次北京,在一家商店门口看到李锋老师题写的门匾,它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从那以后,李锋老师那真率洒脱、在重沉稳的字迹,便在我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去年/Y一建军节,我和两位书友在保定古莲花池举办“军旅三友书法展”。我们都是军营中的书法爱好者。在展出之前,我什1多么想得到李锋老师的指点和鼓励。于是,我先后两次进京,去拜见李老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相见,使我遗憾不已。前不久,我带着拜见老师的“作业”第三次进京。通过朋友的联络和…  相似文献   

9.
《信息系统工程》2006,(2):100-100
您玩过拼图游戏么?如果您是一位企业的CIO。我建议您去玩玩。在进行拼图之前,玩家往往要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且完整的拼图图案 。而企业的IT建设也同样需要在建设之初就设计出一个完整的规划,只有具备了完整的规划才能使IT建设有序进行。否则CIO在IT建设后只能面对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10.
董副总编:您好!我学习到今天就结束了。到了几次您办公室,想与您当面报告此事。可能首长下基层去了,所以一直未见着您。董总,在这学习近四个月以来,部领导和编辑老师对我非常好,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收获不少,除发了几篇“让你感到好笑”的小稿之外,自我感觉在新闻写作方面着实进步不少。到报社学习后另一个收获,就是我对编辑部和报纸有了重新的认识。正如您所说的,我和部分新闻干事一样,原先对编辑和报纸有过偏见,也曾认为搞新闻是“三分稿子七分关系”。经过这 次学习后,特别是看到编辑们为找…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初夏,在赵州桥公园接待室里,有几位来自泰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在忙碌着,他们时而将摄像机对准那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时而将摄像机对准一位举止文雅、言谈朴实的中年人。这个中年人叫刘运田,是个军队转业干部、剪纸艺术作品的作者,现任赵州桥公园管理处的副主任。记者面对摄像机前摆放的那图案设计新颖、艺术构思奇巧、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剪纸艺术作品问:“刘先生,毕业于哪所艺术院校?”刘运田同志笑道:“我从未登过正规大学的门槛,只是在解放军这个大学校里锻炼了17年,战友的鼓励、首长的关怀,坚定了我…  相似文献   

12.
老师赞     
老师,您像一座桥,一座美丽的桥,五彩缤纷的花朵把这桥点缀得光彩夺目。桥的这一方是我们曾经站立过的地方,这里土地贫瘠;那一边是我们将要去的地方,那里丰硕诱人的果实等待我们采摘。是老师开拓了我们不羁的思想,诱启了我们饱餐知识的渴望。老师像一位领路人,领着我们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行进;老师像一盏航标灯,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出正确的航向。有句古诗写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像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那闪闪的烛光催人奋进。那闪闪的烛光虽然有限,却在我们的心中得到了永恒,那闪闪的烛光虽不炫目…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是学校图书管理员,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问题搞不清,请您赐教。在改革的热潮中,我想这方面也有一定的措施和办法吧?任何工作无规可循,无章可遵,事就难办。他人的感觉是,干这个工作是无事好耍,可有可无,谁干不了!老师们有意见,甚而嗤之以鼻,工作没少干,反而落得个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令人  相似文献   

14.
昏黄的油灯下,父亲伴我夜读,不知不觉,熟睡在案头。哦,我那慈祥的父亲,望着您那微驼的身影,听着您那熟悉的鼾声,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地要对您倾诉一片激情……“刚下学那年,在家闲得无聊,夜里便偷偷写起新闻稿来。父亲知道后,把我叫到跟前,严肃地说:“孩子,好好干吧,你爹支持,晚上看书、写字由爹陪你.”父亲的话语不多,说得我心里像有团火在烧。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2008,(4):F0002
"老师老师您真好,教我做个好宝宝,洗脸刷牙讲卫生,‘你好’‘谢谢’懂礼貌","小皮球,圆又圆,老师和我一起玩"……孩子们表演时的那股子认真劲儿,让在场的家长、老师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不时地拿起手机进行拍照,脸上洋溢的那种骄傲神情不得不让人由衷地羡慕。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函授中心老师:提笔先向您表示万分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军事记者》杂志社全体编辑老师及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和问候,你们辛苦了。老师,您于11月20日邮寄来的《军事记者》1—10期和《新闻与成才》合订本我已于11月25日和26日两天收到了,刊物寄来后,我既是惊讶,又是感动,更为激动,身边的同犯更是争相传阅,都舍不得放手,对您写给我勉励进步的话,更是百看不厌、都说《军事记者》的编辑老师对我们服刑人员真是太关心了,爱心真是太大了,我们太谢谢他们了,将来回归后有机会一定去编辑部亲自进行感谢,尤其…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封读黄来信,上面写道:“‘编辑同志,不少老师给我们上新闻课时,都讲到写消息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认为这是消息写作的‘金科玉律’.但我们平时写消息时,‘倒金字塔’结构却采用得很少,为此我感到很困惑,是‘倒金字塔’结构不适合军报的新闻文体呢,还是消息写作有更好的结构斤式?希望您能给予回答。”’接到这封读者来信后,我也困惑了一段时间。不可否认,‘“倒金字塔”结构确实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很好的结构方式,它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能紧紧抓住读者,吸引读者把文章看下…  相似文献   

18.
韩乐乐 《大观周刊》2012,(15):137-137
教学中班主任工作联系着学校和学生.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队伍和学校的声誉,也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高中的班主任老师.其面对的是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形成之中的青少年,班主任工作的好坏更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常爱玲 《大观周刊》2013,(4):210-210
早读开始了,我让学生熟记昨天学过的重点句型,并逐人背诵。 “老师,别让我背了,写下来行吗?” “老师,我不会读,但我会写。您让我写吧!?” 面对刚认识的这些孩子的恳求的目光,我欲言又止。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二十年前消失的“哑巴”英语学生在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又复活了呢?  相似文献   

20.
诲如春风     
我们这级是1969年4月份入学上海市新宁中学的.9月初,王老师作为班主任来家访了,记得那一天她是和学校教生理卫生的陈华雯老师一起来的. 我当时在干什么事情,现在是记不得了,只听得门口小弄堂的弹硌路上一阵咔咔咔的响声,一听就知道是皮鞋鞋跟敲击着地面,那声音清脆、节奏稳健,十分悦耳.一照面,见王老师一头短发,大大的眼睛,既文气又显干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