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情·罪"小说系列是章诒和先生以狱中结识的女囚为原型而写的系列小说,现已出版的两部《刘氏女》和《杨氏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12),引起了较大反响.女囚犯罪故事的生动性自不待言,就如同小说中所说:"入狱前是个搞戏的,而案情就是戏.凡社会矛盾冲突、家庭生计问题、个人情感风波到了非常尖锐、无法调和的时候,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就是犯罪.‘极端’二字就是戏剧性之所在,犯罪情节就是戏剧情节,犯罪技巧就是难得的细节"(《刘氏女》第47页).  相似文献   

2.
悬念,是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家和导演为体现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在处理情节结构时常用各种手法引起观众或读者的悬念,以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新闻报道要不要设置悬念呢?我以为,在确保真实的前提下,不仅需要,而且应该提倡。设置悬念,能像吸铁石似地抓住读者的心。请看外国记者写的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3.
从本质上说,广播剧也是戏剧的一种,它要求集中地表现生活矛盾,描绘人物间的性格冲突,使之既符合生活规律,又有戏剧化那种剑拔弩张、紧张激烈的吸引力。《我爸爸是红军》正是一出戏剧化色彩较浓、生活矛盾比较集中、性格冲突比较尖锐的颇富戏剧魅力的优秀广播剧。1934年秋,因“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引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撤离江西苏区,进行史无前例的长征。红火了五年的江西苏区,很快又成了地主豪绅们的天下。就在这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此剧展开了颇奇特又真实、颇激烈又悲壮的戏剧冲突,比较生…  相似文献   

4.
常俊 《记者摇篮》2009,(6):43-43
一、迅速上位—故事类节目成为观众“新宠” 进入2008年,在周一到周日的晚间时段中,电视剧之外的收视热点已有新的潮流动向,取娱乐节目而代之的是曲折离奇的故事讲述,观众们乐于买账,看的津津有味。虽不是五彩斑斓的搞笑加游戏,但真实的人物、起伏的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越来越纯熟的悬念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5.
吴南 《记者摇篮》2007,(6):74-74
普法是法制节目首当其冲的社会责任和存在价值。但纵观目前国内法制节目,不少却是讲述故事浓妆重彩,破解法律蜻蜒点水;人物命运曲折多变,法制内涵浮皮潦草;事件矛盾跌宕起伏,司法关系错位难解。使大多数观众对这些法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中的人物语言大体可以分为对白、独白和旁白等等几种。而其中的“内心独白”这种语言方式,英国当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和编导马丁·艾思林(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戏剧教授。)在他的著作《戏剧剖析》一书中说:“内心独白往往被看作广播剧的特长。由于缺乏视觉的范围,就迫使广播剧听众自己把剧中情节形象化,把它真正放进自己  相似文献   

7.
陈长建  陈弘 《声屏世界》2001,(12):52-52
电视连续剧《忠诚》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真实的人物命运、尖锐的矛盾冲突及鲜活的人物形象,向观众展示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惊心动魄的激烈鏖战,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欢迎;产生了向世人揭开“政治和社会的真相,要比所有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在一起所做的还要多”(马克思语)的异曲同工的警世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故事情节,应该是戏曲的核心。持这种认识的人在写戏时,着力于编排故事情节,把故事编得玄而又玄,险而又险,结果,人物成了情节的“龙套”,观众看了戏,只记住了故事,记不住人物,其实,缺乏人物性格命运纠葛的故事,人们是记忆不长久的,像看了热闹、惊险的武打片,不久,就会忘却得干干净净。回首戏曲史,流传下来的剧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物形象。没有窦娥这个典型人物,就没有《窦娥  相似文献   

9.
高蕾 《声屏世界》2009,(2):26-27
《走近科学》改版后节目制作的主体“模式”是将“故事化”手法运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寻找独特或典型的人物事件,借助曲折的情节铺陈,通过设计和推进故事悬念,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10.
张溶 《新闻前哨》2005,(2):96-97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电视类节目故事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从城市台到卫视再到央视,故事类电视节目遍地开花.观众耳熟能详的有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江苏卫视的"人间";央视的"财富故事会"等.真实的人物、起伏的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越来越纯熟的悬念推进方式,也让很多观众开始像追电视剧一样追起了故事类节目.一时间,开办故事类电视栏目之风刮遍大江南北,地方台纷纷仿效,苏州、徐州等地方城市台还相继推出了以方言讲述的故事类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12.
戏剧舞台摄影,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用图片反映出不同性格的人物在特定的戏剧情节中构成的多样的矛盾冲突,又能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我们在舞台摄影中要不断努力探索的课题。舞台摄影的器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舞台摄影由于受到舞台和表演区的限制,所以最好选用可以更换不同焦距镜头的相机,以便在观众席,或在不影  相似文献   

13.
季夫萍 《青年记者》2017,(29):87-88
电视系列剧《欢乐颂》用复调式散点叙事模式整合复杂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并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最终集中到人性多义性的塑造上.《欢乐颂》以五个女孩的情感困惑和职场奋斗作为叙事线索,剧中五个主角表现出的自我冲突、他者冲突以及社会冲突的激烈程度,加剧了故事演绎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并以此建构起独具特色的人性塑造空间,从而在满足观众期待视野的基础上,完成对人性叙事文化隐喻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巧用空镜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镜头一般指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空镜头是影视艺术中特有的表现手段。一般有这几种用法:一是介绍环境(事件或故事发生地);二是表示时间(事件或故事发生的时间);三是用于人物情绪。恰到好处地运用空镜头,能唤起观众的联想,借景抒情,从而烘托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变化。空镜头的运用,可以把单纯的景物与主观情绪结合起来,向观众灌输作者思想。在电视新闻中巧用空镜头,具有拟人、比喻、对比等作用,通过视觉形象给观众以联想、冲击或震撼。一、空镜头的拟人作用拟人,是把物(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这些描写对象看起…  相似文献   

15.
江苏爱国名人系列电视剧《吴贻芳》,没有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大起大落的曲折情节,但是,看完以后,我却被主人公的崇高精神力量深深地感染了。电视剧是从1928年吴贻芳坚辞美国密执安大学留校执教的聘请,毅然返归祖国就任收回主权的金陵女大校长揭开序幕的。这使全剧一开始就展现出主人公的爱国情怀。之后,这一情怀和她对金女大、对学生的爱,或交替出现,或相互融合,在不同时候、不同事件  相似文献   

16.
结构是两个对立人物在一部剧中的全部矛盾冲突过程。万事开头难,戏剧的开头,从哪开始写是最难的,选择的标准是,能否在极其有限的戏剧空间里最大限度地迅速展开矛盾冲突。笔者结合广播短剧《山丫》对广播剧剧本创作的结构设计进行简要阐述。广播短剧《山丫》的成功之处在于:一、前题明确,冲突骤起。《山丫》的创作灵感来自作者听到的一个小故事:一位农民临死前给儿女分家,他重男轻女,不仅给哥哥多分财产,还让妹妹退学,可哥哥不爱学习,退学打工去了,  相似文献   

17.
人物新闻故事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如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乡村发现》,在人物新闻中采用戏剧性结构,有情节、有铺垫、有高潮,用"戏说"或"说书"的播报方式,获得观众青睐,收视率居高不下。这些人物类新闻比硬性新闻要生动轻松,比人物专题要短小精悍,特别能调节一档硬新闻节目的节奏和色彩,提升栏目的品位,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生活的戏剧,是生活矛盾和冲突的客观记录与反映,如何体现纪录片中的戏剧性情节?细节无疑是最适合的方式。如果说情节是纪录片的筋骨,那么细节就是纪录片的血肉。纪录片的细节,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我们发现,在收看纪录片时,观众往往对细节镜头的印象最深,看完一部电视片,他们在一起议论的往往是一些留给他  相似文献   

19.
吴煜 《现代传播》2005,(3):115-116
广播剧既是戏剧艺术,也是声音艺术;既是演播艺术,也是制作艺术。它是以语言、音乐、音响作为组成元素,以声音作为传播载体的戏剧形式。它是“戏剧的过程性和声音的形象性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戏剧情节清晰明了、戏剧冲突循序渐进、戏剧高潮水到渠成、人物性格鲜明丰满,具有“声音戏剧”、“听觉艺术”的美学特征。曹禺先生之名言“广播剧的生命,在于它独特的个性”,相当独到和精辟。笔者认为,要使广播剧具有“独特的个性”,编导必须下功夫做到以下几点:抓住“戏核”倾力制作广播剧作为戏剧艺术,它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戏核”,即矛盾冲突。故…  相似文献   

20.
高潮原是叙事文艺作品用语,指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是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电视专题片一般都没有情节,因此也不存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结构,但是,电视专题片一般都有一个气氛的最高点,这个最高点一般也称作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