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社区教育,是我国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有效手段.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在社区教育中应用移动信息技术,有利于社区教育平台的扩展,有利于促进各种教育资源的交互共享,有利于提升社区教育水平.当前,移动信息技术在社区教育应用过程中,存在政府部门重视不够、教育资源整合难度大和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需要加强移动信息技术与社区教育的耦合,充分利用移动信息技术创新社区教育模式,强化社区信息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2.
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是构筑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当前社区教育资源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数字化程度低、缺乏共享的实际问题。通过融合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建立数字化社区教育系统等举措助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3.
吴杰 《成人教育》2024,(4):26-31
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提升社区教育供给水平,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社区教育资源存在割裂现象。有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路径包括: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形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共识;立足于信息互通,促成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致力于聚合汇能,建立社区教育主体共生系统;着眼于跨界协同,构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职院校虚拟学习社区学风,有利于树立共享学风理念,形成主动学习的学风建设思想,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助推高职教育现代化。依托信息技术,集中教育资源,共享高质知识,强化考评制度,以构建运行机制,打造育人合力,加强思想引领,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社区教育属性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参与和沟通合作是学校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也由此具有了鲜明的社区教育属性,并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相容共通、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合作以及学校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的有序共享.而学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社区发展与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以及相应的组织制度建设乃是学校发挥其社区教育功能的几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吴杰 《教育与职业》2023,(16):73-79
共生理论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范式。阐释共生理论与社区教育及其资源整合的耦合性和可行性,剖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以及共生界面,可以构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理论框架。基于共生理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存在共生单元协作不深、共生理念不强、共生环境不佳、共生界面不畅等问题。未来,应从树立共生发展理念、提高共生协作效能、优化共生共享环境、畅通共生流通界面等方面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调查分析广西北海市社区教育资源的的利用情况,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整合措施。针对社区教育资源存在相对贫乏、缺乏共享、数字化程度低、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作者主张通过制度化开放现有教育资源、建立数字化社区教育系统、增加投入、积淀无形教育资源等措施来整合建设社区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前行的必然趋势,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它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浪潮推进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带来了新契机,结合教育资源共享的功能以及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对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途径的建设进行了分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饶冠俊 《成人教育》2022,44(3):26-31
未来社区教育将围绕人本化、数字化和生态化的三维价值,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是重要支撑。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公众参与、数字赋能”为导向,通过政策、机制等各方面的推动,让公众参与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成为一种自觉,让数字化社区教育成为一种样态,最终打造一个学习共同体广泛参与、智慧化学习环境有力支撑、优质教育服务供给良好保障、全域性共建共享的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新生态,实现未来社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民终身学习的推进,离不开高质量学习资源的支撑。建立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构建互通的资源共享模式,有助于各个社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共享机制,积极引导社区教育资源的共享,形成一个协调、互动的社区教育资源优质生态模式,更好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集聚更多的优质社区教育资源,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上海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途径.本文探讨了社区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学习型社区的关系,探讨了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并从服务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两方面叙述了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在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社区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区域公平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我国社区教育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业已成为教育区域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当前有关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教育资源的内涵理解、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的现实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由社区教育资源空间不均衡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等。故,结合当前中国社区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实际问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围绕地理空间技术在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和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研究的层次及视角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福建电大系统在现代远程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开展社区教育,探索了基于远程教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基本实现了系统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了学习者便捷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电大办社区教育需要政府在政府与资金方面的保障支持,同时更应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加强与社会各方合作共建学习资源,以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远程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4.
更新师范生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理念;合理定位教育信息技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制订激励政策;开发教师教育资源;通过实施集中骨干培训、校本教师培训、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整合实践和小课题行动研究等环节,构建农村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需求,提出了趣悦教育的方法。以“移动通信”课程为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融入5G+无人机的技术,探讨课程资源开发的平台、主题与方法,设计符合社区教育规律的教学内容,构建以技能提升、创新创业、兴趣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云计算技术对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探讨云计算技术在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分析成人教育中云计算技术应用的现状,提出成人教育云计算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为云计算技术在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全国大学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获得来源、教师对现在教育技术培训需求、教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素质等四个方面。调查分析发现,为了提升大学青年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质,高校要拓宽对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范围,确保培训内容具有实际效果,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薄弱点进行重点培训,加强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考核,教师自身要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整合教学资源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社区学院在服务社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以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依据对美国社区学院的研究分析,总结出社区教育的几种实现形式:利用班级授课的形式,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与社区组织团体合作,提供开放性的资源,组织多样的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区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通用教学设计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运用通用教学设计方法对社区数字化课程资源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以认知科学的新近研究成果中关于脑学习的三大区域——识别网络、策略网络和情感网络为依据。在理解三大学习网络上学习的特殊需求、认知能力的差异性、数字媒体的互动方式的基础上,对社区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对象、目标、内容、策略、评价等进行通用教学设计,并在学习内容、支持工具、学习情境等方面整合多媒体技术,为社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促进社区每个成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