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 1 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和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我国是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地荒漠化正在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给我们提供了治理土地荒漠化的良好机遇 ,因此全面认清当前土地荒漠化的形势是十分必要的。1 防治土地荒漠…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我国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因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在我国有着十分广泛的分布,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防治和处理,但是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十分显著的控制,3S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就可以应用在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过程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范围分布广、发展程度高且危害严重。虽然近年来荒漠化的防治工作也有了一定进展,但都仅限于局部治理,总体来看我国荒漠化的发展速度仍在扩展,并有进一步严重的趋势,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以防为主,以治理保开发,再以开发来促进治理,将防、治、用有机合理的结合,是我国目前根治荒漠化,保障荒漠化地区的人口、环境与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高,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环保意识的加强让人们将关注的对象转移到了周边的自然环境上。在水土保持方面,水土的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都属于土地退化的典型表象。这会对土壤资源造成极大程度的浪费,并会严重威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结合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结合当前的水土保持办法展开可行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希望以此帮助我国的水土治理工作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时值今年的世界荒漠化日,有必要对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任亚宁 《科协论坛》2007,(4):408-409
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由来已久,已经严重制约、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后果。本文在分析荒漠化成因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当前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法律资源及提出完善相关法律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据新华网2019年6月17日报道,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 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更为严峻的是,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根据我国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荒漠化作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经过长期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全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2个监测期的"双减"(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由于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基数较大,形势不容乐观,防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实现了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都让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有所增加。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诸如乱砍乱伐等人为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现象。为了有效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就有必要针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制定相关改善和解决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根本原则及具体的开展方式展开研究与分析。希望以此提升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并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的效果提升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9.
黑河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隆亨 《资源科学》1996,18(2):35-43
土地荒漠化的表现有: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土地风蚀沙化。治理荒漠化的意见:迅速解决水源,加强绿洲的巩固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涵义,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耕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土地资源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涵义,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耕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结构不舍理、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土地资源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研究的宗旨在于从宏观角度研究并阐明土地荒漠化发展趋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试图探讨如何从资源利用、生产经营到治理路子等多方面来构建一个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体系,从源头治理上为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重点阐述了我国荒漠化治理中存在问题以及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包括大视野下荒漠化治理、荒漠化治理中的第一性原理、荒漠化治理中的因地制宜原则,以及生态修复中所使用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与生态修复周期的匹配性原则等,并关注了荒漠化治理中系统化研究架构与科学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开垦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宏  孙保平 《资源科学》1999,21(5):71-75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镏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予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神经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经济贫困,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陆的最大威胁。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介绍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成因,并介绍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中国八大沙漠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5个,对内蒙古防沙治沙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方法,并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在荒漠化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各多元主体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努力与成效,总结了其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从而为我国其他各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应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5):896-902
基于野外调查构建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支持下完成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超过70%的土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敏感性,其中以具有轻度敏感性的荒漠化土地为主,占到新垦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4_31%和6.90%。从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来看,南岸大渠灌区的土地主要受水蚀荒漠化影响,近80%的土地具有荒漠化敏感性,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0%;伊犁河北岸灌区是新垦区内沙质荒漠化敏感性程度最高的区域,超过70%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和团结灌区主要受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具有轻度荒漠化敏感的土地比重均超过60%;跃进灌区不具有荒漠化敏感性的土地比重达58.28%,环境相对较好,主要分布有轻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20.
大国治沙:中国方案与全球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荒漠化"自1927年初创到1949年学术定名,在1977年成为全球热词,至今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和发展瓶颈,严重威胁着陆地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一世界性顽疾——"地球癌症",文章聚焦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参照中国70年防治荒漠化的"四梁八柱"方略和经验,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开出"四味良药":制定公约议定书,统一全球履约和守约"度量衡";构建全球观测网,遥看旱地变化方寸间;编制全球自然沙漠(遗产)名录,为后代留下一片原生沙海;启动"全球治理"行动,力争实现2030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